央视关注!芯片价格飙涨5倍!波及混凝土等169个行业!

2021-06-07 14:32:54

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从汽车、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到空调制造,甚至包括肥皂生产。

缺芯片!芯片荒!这张多米诺骨牌,正在全球产业链上传导。而每一张牌倒下,都引起新的连锁反应。最新研究显示: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从汽车、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到空调制造,甚至包括肥皂生产。  

“芯片危机”持续全球百余行业受冲击  

一辆车要用几百甚至上千个芯片,缺一个就会导致整车无法生产。近期,全球汽车行业集体陷入“停产潮”,福特汽车、铃木汽车、大众美洲公司、丰田汽车、本田汽车等众多知名车企都发布了暂停工厂生产线的计划。  

韩国现代集团北美首席执行官何塞·穆尼奥斯:芯片紧缺问题影响着所有人,我们也不例外。  

“芯片荒”,企业高管们更慌。有些高管们甚至直接跑去芯片制造商门口蹲点。  

而“缺芯”的不止汽车行业,如今,“芯片荒”的影响已经蔓延至各类企业。  

某国际网络通信制造商总经理刘宗宝:下个月我的订单预估是8000万美元,我现在预估大概只有7000万美元左右,那这个1000万美元的差异,可能是一些芯片的缺料。  

刘宗宝所在的企业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网络通信制造商,生产的路由器等产品主要销往欧美、亚太等地区。如今受芯片供应紧张影响,企业出货量受到了严重制约。  

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的打击,包括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空调制造、啤酒酿造、肥皂生产等众多行业。  

全球“缺芯”加剧,涨价势在必行。“买不到”和“买不起”已成为不少下游企业共同面临的困境。  

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维群:有个芯片是德国产的,去年的价格是在3.5元一个,今年已经涨到16.5元,相比之前一个芯片已经涨到近5倍的价格。  

全球“黑天鹅”频现芯片遭遇“难产”  

全球“缺芯荒”始于2020年底,并有愈演愈烈之势,多位业内专家都表示,至少要到2022年全球芯片供应链才能恢复正常化,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芯片荒”?  

六月初,马来西亚的商场和大多数企业关闭,该国开始第二次几乎全面封锁,以应对不断恶化的新冠疫情。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有可能加剧全球范围内已经非常严重的芯片短缺问题。马来西亚是全球第七大半导体出口中心,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0家半导体公司在马来西亚有投资,几乎涵盖所有半导体巨头。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刘兴亮:东南亚在芯片的封测领域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其中马来西亚占到13%,现在马来西亚这样的疫情,还有美国的极寒天气、日本的火灾,都会对全球芯片整个产业链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疫情造成全世界许多加工厂都没法如期正常开工,不少地区居家办公、在线培训成常态,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猛增。根据惠普2021财年第二季度的数据显示,惠普消费类个人电脑和商用及消费类打印机领域的销售额均同比增长70%以上。  

此外,全球智能设备快速升级也大大增加了对芯片的需求量。以小米手机Note10Pro为例,一共要用到114个芯片,只要有一个芯片不到位,这部手机都有可能生产不出来。  

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卢伟冰:一部5G手机所需要的芯片的数量和产能大约是4G手机的两倍,所以5G手机的发展速度快,芯片需求量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宋紫峰:智能设备和线上需求增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加速,导致了对芯片需求的剧烈拉动。

为什么“芯片荒”会波及到混凝土行业?

混凝土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随着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混凝土生产企业为节约成本,往往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导致混凝土强度等级或抗渗等级下降,这样建出来的房子容易患上先天“缺钙症”。对此,我国多地给预拌混凝土办“智能身份证”,在每个混凝土生产企业生产线加装数字监控装置,即黑匣子。

混凝土运抵建筑工地后,施工单位抽取混凝土制作试件,监理单位负责录入和植入带有唯一身份识别码的RFID芯片,并随试件留存28天,实时采集每槽、每车混凝土的真实生产配比。早在2016年广东、湖南等多地就已开始实施混凝土质量追踪动态监管系统,并对“芯片”需求量巨大,在当时每片电子芯片采购价格不足2元。到如今每片十几元,甚至“有价无货”,从而严重影响到混凝土行业的生产。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全球有多达169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响,从汽车、钢铁产品、混凝土生产到空调制造,甚至包括肥皂生产。

2021-06-07 14:32:54

Municip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partments timely publicize and interpret the requirements of inefficient and ineffective pollution control facilities an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s for enterprises within their jurisdiction, and organize enterprises to complete self-examination by the end of October 2024.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self-examination, enterprises should formulate rectification measures and actively promote rectif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