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混凝土属于建筑垃圾范畴,但与拆房垃圾、装潢垃圾以及基坑泥等不同,废弃混凝土是一种利用率高达95%以上的建材资源,规模企业能做到废弃物95%—98%的循环利用。目前,上海全市建筑领域和交通领域每年产生的废弃混凝土接近800万吨。
上海市人大代表黄晨针对废弃混凝土回收市场的调研发现,目前上海市郊约150家“黑作坊”与正规达标企业争夺原材料,严重扰乱废弃混凝土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生产秩序。她建议严格执法,取缔这些“黑作坊”。她提交的这份建议得到承办部门的最新答复。
约400万吨原材料流入“黑作坊”
通过处置回收废弃混凝土,重新加工形成的产品,可列入再生绿色建材商品,现已广泛应用于建筑项目。而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企业有一定门槛。2019年9月,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建筑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符合要求、满足基本条件的6家再生临时处置场所及其运营企业,并将其纳入本市建筑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管理系统。
这6家企业对标环保局行业标准,对再生场所进行建设整改,由相关专家评估通过。另有5家再生场所及其运营企业已完成整改,正等待达标评估。6家达标企业中,最大的一家年产量达65万吨,固废利用率高达99%,为国内第一,被评为全国行业标兵和上海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目前正在规划100万吨的规模化生产。
黄晨调研发现,目前已达标生产的6家企业,加之后续等待达标评估的5家共计11家企业,完全可以消纳上海年800万吨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用,可这些正规军却面临“吃不饱”的境况。据上海市砂石行业协会统计,2019年,6家企业的处置量只有230万吨左右,约占全市废弃混凝土产生总量的1/3。“按照这6家建设规模,完全可以消纳50%-60%的废弃混凝土产生量,为何会‘吃不饱’?”黄晨说,主要原因是约400万吨原材料流入了“黑作坊”。
“黑作坊”均为无证经营加工
根据行业协会标准,废弃混凝土再生回收利用处置场所,在占地面积(1.5万平米以上)、年处理量(30万吨以上)、周边建筑环境(200米内没有住宅等建筑),以及处置场所围墙高度(高于场所内堆放物)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废弃混凝土处置企业还需通过严格的达标评估。
上海市砂石协会调研发现,目前市郊“黑作坊”约有150家,主要分布在浦东、宝山、闵行等区。这些“黑作坊”都没有正式的生产许可证。这些作坊大多借用农村空余场地,采用二手货设备加工,并运输、露天堆放物料;生产过程中粉尘大、噪声响、能耗高,均无任何环保设施,也没有经过环评,严重扰民且污染周边环境。他们与附近的建筑工地承包商联系,以高价收购废弃混凝土,加工而成的产品也没有标准,品质低劣,给建设项目工程带来隐患。
据市砂石协会反映,已有多家正规达标企业提出净化行业的诉求。“这些地下作坊的存在,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阻碍了整个行业健康发展。”黄晨认为,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打击这些“黑作坊”,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但整治“黑作坊”并不容易。它们大多地处偏僻乡村地区,往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黄晨建议,通过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行动。考虑到小作坊在生产作业时噪音较大,居民容易发觉,建议动员民众监督,对举报者实行奖励。
加大力度,多部门联合执法
对于“黑作坊”,上海市城管执法、生态环境、绿化市容等部门已有一系列应对措施。据悉,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全年共依法查处违法运输处置建筑垃圾类案件14295起,罚款2345.27万元,依法暂扣违法违规运输车辆981台;市生态环境局在环境执法工作中对此类企业发现一起,严处一起;市绿化市容局大力推进“黑作坊”、非法堆点等问题整改,从源头防止“黑作坊”的产生,目前90余座建筑垃圾中转分拣场所已经基本整改完毕,前期排查出的23处建筑垃圾非正规堆点也已完成整改并销项。市住建委表示,在此基础上,将通过加强工地源头收料把关,对施工单位不良行为进行制约,进而打击建筑废弃混凝土“地下市场”,保障达标处理企业的原料供应。
上海市住建委还表示,接下来将加强施工单位建筑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合同信息报送和履约行为监管。通过有关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对处于废弃混凝土产生阶段的工地加强现场监管,一经发现施工单位未按时报送合同信息,即对其采取“提醒、预警、暂停”施工的制约措施。同时,将定期发布各区建筑工地合同信息报送和履约情况,敦促各区建设管理部门加强建筑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工作的工地现场管理。
“我们对施工单位不良行为采取制约措施。”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施工单位违规转卖、虚假履约等不良行为,将根据《上海市建筑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上海市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等规定,计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诚信档案并予以扣分,进而影响其招投标评分和执业资格。
“我们将加大执法整治力度,重拳打击不申报的‘黑’源头、无证运输的‘黑’车船、非法转运处置的‘黑’码头和‘黑’卸点。”市城管执法局提出,将积极配合绿化市容、建设管理、公安交警部门建立管理和执法联动机制,及时开展联合检查和执法整治行动,合力查处建筑垃圾“黑作坊”,形成高压严管态势;对市民群众投诉举报的建筑垃圾违法违规行为,城管执法部门将快速到达现场、依法严格查处,并及时向投诉人回复处置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表示,将依托12345市民热线、城管部门网格化和有奖举报等发现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将积极配合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打击“黑作坊”,并结合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加强行业自查,严防建筑垃圾处理场所发生“黑作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