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性倡议,国际产能合作更是扩展了“一带一路”倡议外沿。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有力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主任黄勇最近撰文指出,中国已同38个国家建立了产能合作机制,与10个发达国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与东盟等区域组织开展多边产能合作。
5年来,中国许多地方和企业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工作中积极作为,形成了诸多具特色的合作成果。
紧抓产业链整合机遇 主动布局国际市场
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可以推动中国企业与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竞争,倒逼企业技术、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增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自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开放型经济向高层次迈进。
四川省和陕西省在这方面作出了有效探索。四川的天齐锂业股份公司通过打造跨境全产业链掌握行业话语权。该公司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不断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了公司从锂精矿开采到锂产品加工一体化经营格局,一举成为拥有优质锂资源、产业链更完善并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跨国锂业公司,发展成为全球行业细分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成都天翔环境股份公司近年来通过并购德国CNP、美国圣骑士、德国欧绿宝等环保领域国际知名企业,成功整合国内国际在水处理、油田环保、垃圾处理、固废回收等方面多项先进技术,走出一条资本“走出去”、技术“引进来”、产业得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
陕西省鼓励省内企业积极布局国际市场,在国际资源整合中抢占先机。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炼石有色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红旗民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均通过在企业并购、建立海外基地等方式抢占了国际新兴市场,拓展企业国际化发展空间。
境外产业园建设成效显著 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
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促进中国和东道国经贸合作双赢的重要载体,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产能合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机遇,增加税收和就业。
河南省在国际产能合作工作中积极作为,境外产业园建设示范效应显著。河南贵友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投资建设的“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园”被商务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成为农业部首批“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三部委确认的境外经贸合作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方面成效显著,开创“两国双园”产能合作新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区开创了中马两国政府跨国产业合作新模式。中马两国政府专门组建了由中国商务部和马来西亚贸工部牵头的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完善司局级的联络机制,定期开展会晤协商,解决双方重大事项。中马“两国双园”在建设、管理和发展中相互借鉴和分享先进经验,在产业链协作、资源开发、市场开拓、港口互通、海关特殊监管等方面合作优势突出,充分实现互利共惠。
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取得突破 农业国际产能合作形成规模
湖北省积极探索各领域第三方市场合作,2018年1月,澳大利亚埃维森公司与中国电建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中澳双方通力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集中式太阳能热发电相关业务和电力项目。
此外,湖北农业国际产能合作形成规模。湖北省农垦局先后示范引领军垦农场、运粮湖农场、万宝粮油、禾丰集团等省内20多个农场参与国际农业竞争和合作,海外农业合作开发延伸到10个国家,耕种面积突破30万亩,涉及12个农业产业门类、17个援建和开发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8亿美元,实现了生产、仓储、加工、物流、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形成农作物种植、农产品加工、农资农机销售、农业科技研发等多产业功能单元集群。
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有关专家表示,中国今后将继续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让国际产能合作成为各国经贸合作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