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四川水泥行业加快融入“川渝双城经济圈”

2020-11-24 17:41:04

加强川渝两地水泥企业的合作和联动,实现产能布局互利、水泥产业共赢,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近年以来,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引领下,四川省水泥行业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化解产能过剩、推进技术升级和超低排放改造、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为手段,大力推进传统建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水泥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环保产业型方向转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2019年水泥行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在水泥行业节能减排、超低排放改造、错峰生产等有力支持下,四川省空气质量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为89.1%,同比2016年增加10.3个百分点。

新挑战和老问题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四川区域节后复工复产延迟,局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放缓,春节后四川省水泥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价格下跌严重,尤其是3月至4月市场价格降幅较大,企业经营形势异常严峻。5月,伴随复工复产力度加大,下游需求较为稳定,加上高速路恢复收费,水泥价格上扬复苏。总体来看,今年四川省水泥行业整体需求仍呈上升趋势,但受外围低价水泥冲击较大,销售价格同比大幅下滑,经营效益远低于预期。另一方面,四川省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等矛盾依然存在,不利于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首先,产能过剩严重。四川省现有熟料产能1.28亿吨,年产水泥1.91亿吨,综合计算粉磨站使用外围熟料等情况,实际水泥生产能力更高,今年预计熟料产能过剩31%。

其次,结构矛盾突出。一是产能规模不合理,4000t/d及以上生产线36条,占比仅33%;2000t/d及以下的生产线有12条,占比达11.91%。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标号水泥占比仍较大,复合32.5水泥淘汰后大部分企业转产低标号M32.5水泥,低端淘汰不彻底。

最后,错峰生产困难。一是执行力不够,部分企业没有完成错峰生产任务。去年,30家企业未完成错峰计划任务;今年1月至10月,38家企业未完成错峰任务。二是错峰生产监督管理有待加强,对于错峰消极企业的惩处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劣币驱逐良币”效应。三是错峰生产对大气质量改善和化解产能过剩具有重要作用,但后续错峰生产方案尚未出台。

四项建议助推产业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是四川省水泥产业的历史性契机,也是我们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关键窗口期,产业发展必须融入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战略,贡献于国家战略。

首先,产业政策一体化。我们要抓住机遇,顺应形势,快速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错峰生产、行业监管、物流运输等政策的一体化,加强川渝两地水泥企业的合作和联动,实现产能布局互利、水泥产业共赢,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其次,坚决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从能耗、排放、质量、安全、环保及矿山等多方面提升行业标准,有效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完善产能置换政策,严格禁止跨省置换,严肃查处批小建大、虚假置换、重复置换等违规置换行为,建立公开、透明、有效的相互监督机制,坚决遏制产能新增。三是坚持产品高端化发展方向,全面淘汰32.5标号低端水泥产品。

再次,深化错峰生产政策。一是建议川渝两地共同出台差异化的错峰生产制度,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监督、严格惩处,建立联合办公和检查机制。二是对违反错峰生产规定的企业进行曝光、责令整改,建立错峰生产黑名单,对不执行错峰生产的企业取消直购电资格,其产能不能用于置换。

最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推进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险废物等,大幅提高水泥企业绿色矿山占比。二是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抢抓新基建机遇,充分发挥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优势,提升水泥产业装备水平,努力打造二代水泥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三是发展特种水泥,推广使用海洋、港口、核电、道路等特种水泥和水泥基材料,为川藏铁路等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优质产品。四是创建“水泥+”产业园,充分发挥水泥企业的集聚带动作用,引导和支持优势水泥企业将业务范围拓展至砂石骨料、商品混凝土、固废危废处置、预制构件、装配式建筑、智慧物流等,努力创建“水泥+”循环经济绿色建材产业园。

(作者系四川省水泥协会理事长)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加强川渝两地水泥企业的合作和联动,实现产能布局互利、水泥产业共赢,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2020-11-24 17:41:04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