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本意为倒毙的尸体,用在产能上有僵硬不活动意思,僵尸产能是僵尸企业生产能力。什么是僵尸企业,没有权威认定标准,业内有观点认为,已停产或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不管怎样,僵尸企业主要特征是已停产了有一段时间的企业是没有争议的。这里所指僵尸企业原本是合规有户口的企业,或是经清理允许补上户口的企业。不应指违规建成的企业,这类企业是拆除恢复原样,不存在还魂、复活一说。
企业为何停产,无非是出现了两种主要状况。一种是能达标,但成本扛不住了;一种是跟不上环保、安全、能耗等日趋严格要求,不达标不得不停。有自己主动停,也有被有关主管部门强制停的。
能达标成本扛不住怎么办?
在水泥价格一跌再跌之下,生产即亏,企业停下来观望,伺机复活。如果水泥价格一涨再涨,能盈亏平衡了,机会不就来了,复活是分分钟的事,拦也拦不住,也没有理由拦。去年行业利润为史上老二,今年信心满怀要超历史水平,涨价是“复活”大功臣。这些复活产能还是原来那个产能,其复活与产能置换没有半毛钱关系。
有些企业不想玩下去了,或指望出现上一十年包容式收购潮,有阔佬收了去。如是这样(不过,似已无可能),产能也还是原来那个产能,与产能置换也没关系。
企业或看清水泥终究要步入下行通道,顺势退出,或许可得到大型骨干水泥企业按照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联合设立的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奖补。可在现实中都懂,受益好说,付费难办。利润都已冲到那么高了,也没见到主动设立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积极性表现在哪里?想退出,遇搁浅,产能还是原来那个产能,搁在那里,与产能置换也没关系。
既然不易得到奖补,回归市场。如有产能指标买主出现,从另一途径得到补偿对退出企业也是好事。买主则必须按减量置换(仅西藏为等量)原则新建。这样一来,原来那个产能明显缩水了,何来加剧了产能过剩?何况,产能指标势必越来越不值钱,趁早脱手,兴许利还大些。想当初,粮票折钱几年工夫,从贰角每斤下降到贰分每斤,最后粮票取消,现值归零,只剩收藏价值了。
不达标的怎么办?
筹集资金整改达标,未解决资金之前,继续僵着。整改达标后产能还是原来那个产能。
不想玩下去了,指望被兼并,由新业主接着玩,产能还是原来那个产能。
整改无望,退出。可是奖补难拿到手,退出遥遥无期,僵着,产能还是原来那个产能。
有谁要产能指标的,置换出去,自家转型了。此情况下,原来那个产能经置换给新线后,实施减量,产能明显缩水了。
在《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中规定,已超过国家明令淘汰期限的落后产能,已享受奖补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产能,无生产许可的水泥熟料产能,均不得用于产能置换。试想,落后产能标准不断从严,僵着、等着,也许现在还在允许、限制类,改天却成了淘汰类、也许耗下去,生产许可证都可能延续不了,到时再想盘都盘不出去了。重点区域内的不达标产能中央已划出整改期限,逾期依法一律关停,产能只能归零。从这意义上说,《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对“痛快”处置僵尸企业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僵尸企业走什么路,复活、激活、僵得起僵着、退出、转型等行为是企业依据市场作出的自主行为,僵尸企业走复活、激活,“借尸还魂”是市场所驱使。尽快对僵尸企业有个了断对社会对企业都有利。《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出台原则上是普惠性公平适用于退出企业(符合置换条件)产能指标置换,置不置得出去也还不一定。即使置换得出去的话,产能实现了减量。说《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出台让僵尸生产线有了“借尸还魂”的空间,或说,成为加剧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都有点言过其实了。
近期,国务院下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行动计划》明确要求,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讲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严格执行政令不正是具体行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