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明:我国立磨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2018-05-24 15:30:19

立磨最早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的欧美地区,但当时立磨的结构较为复杂,不可能有较大的产能,所以最早使用在煤磨上。直至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水泥工业在生料立磨工业生产应用十分成功的基础上开始试验釆用立磨来磨制水泥。

  水泥工业立磨最早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的欧美地区,但因立磨的结构较为复杂,当时不可能有较大的产能,所以最早是使用在水泥厂的煤磨上。直至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水泥工业在生料立磨工业生产应用十分成功的基础上开始试验釆用立磨来磨制水泥。

  到2000年,水泥立磨已克服了各种难题,表现出其高效、经济、节能、噪音小、占地少的优点,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世界(除中国大陆外)新建水泥项目水泥粉磨系统中立磨的选用率,由2000年的15%提升到了2005年的45%。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高长明称,到目前为止在发达国家地区立磨在新建生料粉磨环节的使用率已达85%,在新建水泥粉磨环节立磨的使用率也达到60%。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水泥工业发展并不是特别迅速,直至2000年左右国产立磨开始诞生,但最初的国产立磨是用于生料粉磨。目前,我国新建生料粉磨系统立磨的选用率已达到50%,但是现有已投产的生料粉磨系统中球磨的使用率占比较高。我国采用水泥立磨最早开始于在2005年,由云南昆明东骏水泥厂引进史密斯公司的两台OK 33-4立磨,用以生产水泥和细磨矿渣,开创了我国水泥立磨的先河,实现了零的突破。

  立磨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使用,这与它的自身优势有很大关系。高长明在采访中表示,首先,立磨具备节能优势,与球磨机相比,使用立磨磨水泥能够节省30%电耗;其次,立磨具备经济优势,它将循环粉磨,选粉及输送都集中在一个磨机上,机身紧凑,占地面积小,不需要厂房,可露天。虽立磨本身价格较昂贵,但在整体厂房等建设上可以省下一大笔;再加上立磨存料少,更换品种更加便捷。立磨整个粉磨过程时间较短,粉磨速度快,在更换水泥品种时只需10分左右便能完成更换工作,而使用球磨时,更换水泥品种需1小时左右。

  目前国外立磨磨水泥台时产量最高可达580吨,但即便有如此多优势为何立磨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对于此问题高长明表示有三个方面的难点。

  第一,有些国产部件并未完全过关。目前我国水泥产量不断增大,水泥磨台时产量基本要求在200吨以上,甚至更多,生料磨台时产量要求在600吨以上。这对磨机的结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立磨的轴承和减速机。目前国产立磨的轴承都还须向国外进口,国产轴承的质量还并未完全过关。

  第二,耐磨材料问题。不论是磨辊、磨盘、辊压机的辊面,对材质的受力度都很大,需要耐磨,高强度,耐冲击的材质。比如国外的材料能使用8000小时以上,但我们国产材料的寿命是进口材料的一半,这会影响国产立磨的推广和应用。

  第三,水泥施工性能的问题。施工单位表示,相较于球磨磨出的水泥,立磨所出的水泥需水量和施工性能等都较差一些。但高长明表示,这其实只是施工习惯问题,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国外也发生过类似事件,但经过多年的使用和磨合,现在都已经解决了。

  现今在世界水泥工业的水泥粉磨系统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主要有圈流球磨、辊压机+球磨半终和立磨三种系统,事实上水泥立磨在我国已经形成潮流之势,进入了逐渐推广的轨道。高长明表示,随着水泥粉磨工业装备技术系统的不断创新和进化,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都能够得以解决。

  中国水泥网将于2018年6月13-14日在杭州举办“2018第十届国际粉磨峰会”,本届峰会以“超低电耗 高性能水泥 无人值守”为主题,将邀请行业专家深度探析降低粉磨能耗途径及高性能水泥标准,并举行互动论坛,现场解答疑问、交流经验。敬请关注!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立磨最早出现在上世纪40年代的欧美地区,但当时立磨的结构较为复杂,不可能有较大的产能,所以最早使用在煤磨上。直至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水泥工业在生料立磨工业生产应用十分成功的基础上开始试验釆用立磨来磨制水泥。

2018-05-24 15:30:19

Near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domestic concrete market demand continued to weaken, the cost support declin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period, and the price of concrete in many places declined steadily. From December 19 to December 25,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1.39 points, down 0.80% annually and 10.97%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