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长江第一坝的葛洲坝水泥

2017-10-16 16:54:46

1971年,为配套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泥厂开始兴建。2008年10月7日,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分公司在湖北省荆门市注册成立,公司统一管理葛洲坝水泥厂和12家水泥公司。2011年12月,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在湖北荆门注册成立。

一、葛洲坝发展历程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因整体承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而得名。公司前身为三三O工程指挥部,或者叫葛洲坝工程局。1958年3月30日毛泽东主席曾视察长江三峡,而1971年3月30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举行了正式开工仪式,所以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也叫三三O工程。

  1970年,中国水利水电长江葛洲坝工程局(简称葛洲坝工程局)成立,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是为兴建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继而为建设三峡工程作实战准备而组建的。1971年2月至1974年8月称“三三O工程指挥部”,1974年7月1日起改称“三三O工程局”,1982年10月改称“长江葛洲坝工程局”。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公司用18年的时间完成了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设任务。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进入新阶段。此时,葛洲坝工程土建施工高峰已过,人员设备开始闲置,企业处于困难时期。1984年至1989年,葛洲坝先后中标承建了岩滩、广西桂平、湖南株树桥、清江隔河岩、宜昌西北口、云南漫湾、河南板桥、深圳机场、海南大广坝、广东都平以及阿尔及利亚贝利?哈龙大坝等工程,对外签订工程项目100多项。这时的长江葛洲坝工程局已经完全脱离了指令性计划,转向市场经济。

  20世纪90年代,葛洲坝除继续抢占水利水电工程市场外,还将施工经营拓展到核电、公路、桥梁、港口、铁路、堤坝等大建筑业,在三峡工程中取得了施工主力军地位,在清江、澜沧江流域梯级开发和一大批国家、地方重点建设项目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4年,在国家抓大放小的宏观改革背景下,抓住三峡工程上马的机遇,将原“长江葛洲坝工程局”改制为“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并以其为核心企业,组建了中国水电第一家企业集团--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

  1997年,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独家发起成立了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997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国首家水电施工企业上市公司。公司的母公司为中国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9月,集团公司成功实现主业资产整体上市。

  根据国资委2011年9月29日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15个省(区、市)勘测设计企业、施工企业、修造企业重组,组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成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截止2016年底,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有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31家,业务范围已涵盖投资、建筑、环保、房地产、水泥、民用爆破、装备制造和金融八个领域。其中,在2016年,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和中国葛洲坝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对集团上市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此外,公司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70位。[Page]

二、葛洲坝水泥业务发展历程

  1971年,为配套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泥厂开始兴建。2008年10月7日,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分公司在湖北省荆门市注册成立,公司统一管理葛洲坝水泥厂和12家水泥公司,以荆门总部为圆心,以周边的当阳、襄樊、兴山、老河口、宜城、嘉鱼、应城、汉川、武汉、潜江、枣阳等12家水泥公司为点布局于湖北省。2011年12月,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在湖北荆门注册成立。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1971年,为配套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水泥厂开始兴建。2008年10月7日,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分公司在湖北省荆门市注册成立,公司统一管理葛洲坝水泥厂和12家水泥公司。2011年12月,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在湖北荆门注册成立。

2017-10-16 16:54:46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逐步放缓,建材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矛盾和环境保护双重压力,全行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葛洲坝水泥以“成为水泥行业的环保领跑者”为企业愿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发展新兴环保业务,回转窑“转”出了环保新生机,灰色水泥走出了“绿色”发展之路。

2016-12-08 09:52:17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