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郊区的一处厂区,所见之处绿树掩映,道路整洁,空气清新,不见一丝黑烟,闻不到臭气。这里就是华润环保工程(宾阳)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现场,一座日处理能力达到300吨的垃圾处理厂。
据了解,随着城乡生活垃圾的增多,宾阳县辖区内的垃圾填埋场相继告急,周边市县垃圾处理设施多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以往,宾阳县的生活垃圾主要运到来宾市处理,然而,由于路途远、成本高,再加上垃圾处理能力有限,“垃圾围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城乡环境。
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201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了“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行动,至2015年底,75个县市的“村收镇运县处理”系统建成投运,但是,垃圾的全面清运,仍给现有垃圾处置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有效处置生活垃圾,成为关乎社会民生的头等大事。
2014年9月,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与宾阳县政府签订了《宾阳县生活垃圾处置协议》,依托旗下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3200t/d水泥生产线,建设日处置300吨城乡生活垃圾协同处置项目。
华润环保工程(宾阳)有限公司质量监控室(新华网 李楠 摄)
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纪友红介绍,“华润水泥将以宾阳项目的成功投产为起点,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积极复制和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的建设,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引领行业绿色发展。”
作为华润集团旗下的重要战略业务单元,华润水泥控股有限公司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协同处置技术研发工作,明确以世界先进技术为基础,以“环保+节能”为目标,探索公司特有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纪友红表示:“成为受人尊重的世界一流水泥企业是华润水泥的愿景,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及服务,推动行业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实现基业长青是华润水泥的使命。”
据了解,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总投资额约1.2亿元,占地1万平方米,于2015年1月开工建设,当年12月建成一条日处理能力达到300吨的城乡生活垃圾综合处置线,包括一个垃圾预处理车间和一个热盘炉车间,当月试生产即处置生活垃圾6000吨。
“水泥窑协同处置城乡生活垃圾项目中,垃圾焚烧产生的灰渣作为水泥生产原燃料100%利用,无固体废物或二次污染物排放;经权威部门检测,焚烧后的大气污染物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生活垃圾预处理车间及输送系统采用负压操作技术,臭气被送入水泥窑经过高温煅烧完全分解,没有臭气外溢。”纪友红进一步表示,渗滤液经过“生化+膜深度处理”,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的一类规定,并且全部回用,没有外排。
截至目前,宾阳县在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的同时,还启动了库存垃圾处置工作。目前,该项目累计处理全县生活垃圾5万余吨,每年可节约填埋用地0.75公顷。
将生活垃圾“吃干榨尽” 留住“绿水青山”
在华润环保工程(宾阳)有限公司垃圾处理车间,距离垃圾处理坑不到半米,记者没有闻到垃圾的恶臭味。日日与生活垃圾“作战”,厂房居然不见一丝臭气和一滴污水。
华润环保工程(宾阳)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彩珍介绍,华润环保工程(宾阳)有限公司作为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的项目之一,引进国际先进的“机械生物法脱水+热盘炉处置”技术,通过生活垃圾预处理、生活垃圾焚烧系统、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臭气处理系统四大系统,将宾阳县收运的生活垃圾“吃干榨净”,留住“绿水青山”。
华润环保工程(宾阳)有限公司的垃圾处理坑(新华网 李楠 摄)
“通过控制风力压力,全程保持处理车间的风压小于外部风压,风无法从内部向外部吹,垃圾的臭气也就不会往向外扩散。”金彩珍说。此外,项目全程采用清洁化生产,运行参数及排放指标均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能有效控制二噁英、臭气等有害物的排放,避免渗滤液及重金属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不产生二次污染,不影响附近居民生活。
广西华润红水河水泥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助理工程师吴小吉对记者表示,“我觉得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现在回家经过宾阳县生活垃圾场的时候,已经明显地感觉垃圾在不断的减少,同时,也闻不到什么臭味。”
在项目现场,记者发现,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原水,经过层层渗滤,达标后不仅可以用于灌溉厂房里的景观绿植,还可用于养殖观赏鱼,甚至还能直接饮用。
华润水泥广西大区副总经理彭方清表示,华润水泥宾阳生活垃圾协同处置项目,是华润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华润水泥将不断完善节能减排体系、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实施减排技术改造,进一步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各地。
华润集团秉持“建设绿色生态文明”的理念,切实履行环境责任,华润电力、华润水泥等耗能大户通过持续强化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管理,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以低碳高效的运营模式打造企业绿色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