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熟料产能465万吨,另有在建201.5万吨
根据2011年12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西藏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建材业发展规划》,“截止2010年,全区建有各类水泥生产线14条,设计年生产能力368万吨(其中4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设计年生产能力210万吨;需要淘汰的立窑和湿法窑产能158万吨)”。
六年后的2017年5月,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发布《西藏自治区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情况》,其中提到,“目前,我区水泥生产线共13条、设计熟料产能405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条、设计熟料产能330万吨。淘汰的湿法窑及立窑水泥生产线7条、熟料产能75万吨。根据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政策,自治区积极整合筹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自2012年以来,湿法窑及立窑水泥生产线7条全部关闭”。
根据中国水泥研究院笔者统计及求证的数据显示,2011.12~2017.5期间,西藏自治区共点火投产3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分别是西藏日喀则高新雪莲水泥有限公司2000t/d、西藏昌都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2000t/d及今年4月点火的西藏藏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4000t/d。从2011年至今,如果没有生产线淘汰,到2017年5月底西藏应有7条水泥生产线和10条需要淘汰的立窑及湿法窑生产线。但是西藏自治区发改委的数据表明,现有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有6条、淘汰的湿法窑及立窑水泥生产线7条,合计13条,除刚点火的藏中建材生产线尚未统计在列,另有3条立窑不翼而飞,姑且认为是自行关停。那么,截止2017年6月底,西藏地区共有熟料产能465万吨,有7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此外,据笔者统计,西藏尚有两条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在建,合计熟料产能达201.5万吨,若全部投产,西藏地区熟料总产能将达到666.5万吨,按照近年熟料产量与水泥产量的比例折算,年产水泥可超850万吨。
表1:截止2017年6月底,西藏已投产及在建项目
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网,中国水泥研究院
两大水泥集团根深蒂固
西藏地区七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分属于五家水泥企业,隶属于两大集团,分别是西藏天路和华新水泥,两者之间有相互参股合作,同时旗下企业又与西藏地方政府部门如西藏地区国资委、财政厅(局)等有股权合作,在西藏水泥市场的基础可谓根深蒂固。如果按照最终控制人权益熟料产能计算,西藏地区权益熟料产能最大的实际上是西藏国资委,权益熟料产能140万吨,占30%,华新水泥排名第二,权益熟料产能96万吨,占20.67%,其他是一些公众股东权益产能或地方政府部门拥有的权益产能。
(1)西藏天路:实际控制人为西藏国资委
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控股2家水泥企业,分别是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71.82%)和西藏昌都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62%),另外还参股1家水泥企业--西藏高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30%)。截止2017年3月底,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为西藏天路建筑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2.67%(实际控制人:国盛国资控股-西藏国资委)、西藏天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84%(实际控制人:西藏交通厅)和西藏自治区投资有限公司1.23%(实际控制人:西藏财政厅)。
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高争股份”)成立于2001年1月。2002年,西藏天路交通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参股高争股份,持股23.07%,成为第二大股东,同时双方合资成立西藏高天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拟建1000t/d带改进型分解炉的五级预热预分解水泥生产线,该线后扩建为2000t/d,于2005年4月投产。2005年,高争股份吸收合并西藏高天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西藏天路又以单方增资扩股的方式将高争股份的股权比例由23.07%增至33.69%。2007年,西藏天路成功发行股票投资高争股份二线2000t/d,同时收购了西藏公路工程总公司持有的高争股份股权,从而使得对高争股份的股权比例增至71.82%,最终实现控股,另一个股东为西藏高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8.18%。2013年,高争股份与拉萨远大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西藏高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西藏藏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高争股份持股51%。
2012年5月,西藏天路、西藏高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西藏昌都地区投资有限公司、西藏亨通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出资成立西藏昌都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新建昌都县年产60万吨(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和芒康县年产60万吨(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其中西藏天路持股62%。2015年,西藏天路在昌都县的项目正式投产,芒康县项目整体转入西藏开投海通水泥有限公司,正式开建,预计于2018年投产。
(2)华新水泥:与西藏国资委、山南国资委及西藏财政厅旗下企业合作
2003年,华新水泥与山南兴业水泥厂达成合作意向,成立西藏华新水泥有限公司,2005年4月更名为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华新水泥持股60%,兴业水泥持股40%(2009年,华新收购兴业持有的19%股权,持股增加至79%;2010年12月,兴业水泥厂被山南地区长盛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兼并)。2005年6月,华新水泥第一条生产线1000t/d投产;2010年3月,第二条2000t/d生产线投产。目前,华新水泥持有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79%股权,山南地区长盛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持股21%(实际控制人:山南地区国资委)。
2009年,华新水泥牵头与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高争(集团)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投资有限公司及山南兴业水泥厂六家企业联合成立西藏高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西藏高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85%)与日喀则雪莲工业贸易公司(持股15%)合资,建设了一条带纯低温余热发电的2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于2015年投产。目前,华新水泥持有西藏高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43%股权,西藏天路股份有限公司30%(实际控制人:国盛国资控股-西藏国资委),西藏高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10%(实际控制人:国盛国资控股-西藏国资委);西藏自治区投资有限公司10%(实际控制人:西藏财政厅);山南地区长盛公路桥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7%(实际控制人:山南国资委)。
笔者认为,华新进入西藏及与地方国资企业的合作十分成功,自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到2016年,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在西藏净赚15亿元,2016年更是高达2.79亿元,占公司不足2%的熟料产能却创造了45%的净利润,堪称奇迹,销售净利率超过38%,不由得让企业扩建之心蠢蠢欲动,计划于2018年前再投产一条生产线。
图1: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
数据来源:华新水泥,中国水泥网,中国水泥研究院
祁连山:觊觎西藏已久 参与市场瓜分
祁连山生产的水泥是青藏铁路指定水泥,“祁连山”牌低碱道路水泥也曾中标拉萨机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觊觎西藏水泥市场。2003年4月,祁连山与西藏鑫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西藏祁连山水泥粉磨有限公司,新建水泥粉磨能力30万吨,开始进军西藏。其中一期年水泥粉磨能力15万吨,于2003年间建成投产。然而由于祁连山在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较低,仅25%,公司最终决定于2008年进行剥离。2006年,祁连山通过收购重组兰州大通河水泥公司获得西藏东嘎大通河水泥粉磨有限公司26.93%的实际股权,该公司拥有粉磨产能30万吨,但是由于设备及熟料供应问题,长期处于停产状态。因而,一直以来,祁连山在西藏销售的水泥主要来自甘肃地区的红古分公司。自2012年开始,祁连山的“西藏之路”有所突破,与西藏金哈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西藏堆龙东嘎水泥厂和西藏祁连山水泥粉磨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西藏中材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新建120万吨(4000t/d)水泥生产线项目,2014年引进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西藏发改委)加速项目推进,预计将于2018年投产,将成为第三家在西藏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水泥企业,至少将占据15%的市场份额。
在建将投、扩建又起 恐滑向过剩深渊
今年3月17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进一步扩大增量。除了加快在建水泥项目投产,还要推进华新、高新雪莲、昌都高争三个扩能项目。笔者认为,扩能的三个项目都属于现有两大水泥集团,增量指标内部无人会有反对意见,外部企业又可望不可及,投产后,进可分享西藏高速增长盛宴,退以西藏绝对的产能集中度为依托,可谓极大利好。笔者相信,在外部水泥流入的运输成本不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西藏市场不会有太恶性的竞争,但西藏的扩能之举似乎操之过急,恐滑向过剩深渊,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5月,西藏发改委发布《西藏自治区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情况》,其中建议“‘十三五’时期,支持自治区新增布局600万吨熟料生产 (不含通过技术改造提升的产能)”。若再增加600万吨熟料产能布局,全部投产后,西藏地区水泥实际产量将超过1650万吨,是2015年西藏产量的3.5倍。2015年,西藏的总人口为323.97万人,“十二五”复合增长率为1.48%,乐观估计到2020年西藏人口突破350万人,即使以3.2吨/人的惊人人均水泥消费量计算(海外平均水平:300公斤/人;全国最高水平:1.8吨/人),2020年西藏水泥需求也不超过12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