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根本问题是产能过剩问题,在解决这个根本问题之前大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尝试,这体现了行业积极的态度。实践也证明,其中的很多方式都是行之有效的,它们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黑龙江水泥协会秘书长史延田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西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化验室主任刘丽芬今年再次向全国两会提交《关于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开展水泥产业结构调整试点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因当前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下发的工信部联原〔2016〕351号《关于进一步做好水泥错峰生产的通知》即将到期,《建议》中有关错峰生产的内容备受关注。
“刘代表的建议我是赞同的,错峰生产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这有利于泛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现实情况来讲,泛东北地区的水泥熟料产能是严重过剩的,即使没有错峰生产的相关政策,泛东北地区每年也需要有几个月的停窑时间。过去的几年,个别企业在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行业大部分企业都停窑的情况下,依旧进行生产,它们取得的利润是以牺牲行业利益为代价的。如果全行业都不停产,它们所谓的坚持生产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一个地区产能过剩的前提下,大家开足马力全年生产,势必造成价格战,不仅会重创泛东北地区的水泥行业,也会使当地的环保压力持续加大,资源浪费在所难免。”史延田说,“很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其他企业停产的过程中,自己多生产一点就多赚一点,但这种损害行业利益的行为,势必会引起业内其他参与者的反感。不管企业性质如何,都有各自的优势,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大企业板块多,‘东边不亮,西边亮’。双方僵持的结果只会损害行业的利益。只有从行业的角度出发,共同维护行业的利益,每个参与者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错峰生产在过去几年的执行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它也确确实实给行业带来了利好,是行业现阶段发展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式,下一步还需更好的贯彻执行。”
截至2019年,全国水泥熟料实际产能已经达到21亿吨,产能过剩37%。更为严重的是,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熟料实际产能还在增长,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分别新增熟料产能2046万吨、2043万吨和2372万吨,预计2020年还有3000万吨熟料产能投产。最突出的是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产能过剩已经超过56%,连续5年全行业亏损。全国水泥熟料产能已然过剩,但依旧在往上走,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实际操作中,减量置换是落实了,但是有效产能也确实是在增加,这个过程里有一些平时不太发挥作用的产能甚至是‘僵尸产能’被重新利用起来。近几年熟料产能的持续增长,一方面是业内人士的投资意愿,另一方面也是某些地方政府出于增加地方财政税收等原因‘开绿灯’的结果。我们需要看到,现在熟料产能的持续上涨,是由市场需求所带来的,但是这种需求很难持续下去。今年因为特殊情况,国家通过投资会拉动一部分市场需求,但再过2年~3年,这部分工程逐渐完成后,需求将会出现断崖式下跌。未来如果没有新的发展方式,泛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状况在全国出现将是大概率事件。从全国来看,水泥熟料产能过剩的局面已经形成,如何引导这个行业在下一步需求回落时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们需要探索的,而在泛东北地区进行试点,是解决泛东北地区水泥行业的危局、也是为全国水泥行业的未来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