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唐山冀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可转债网上路演举行。本次冀东水泥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28.2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产能置换后的万吨线及配套矿山建设以及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
据中国水泥网此前消息,冀东水泥将在陕西省铜川市新建一条10000t/d的水泥熟料生产线,预计2021年点火。而纵观近两年,冀东水泥在新建生产线方面似乎并不热衷,笔者收集到的也只有陕西铜川这一条万吨线。
表面上来看,此次冀东水泥公开募集28.2亿元资金,大概率将用于陕西铜川万吨线的建设。但细细深究,冀东水泥或将在产能置换方面酝酿着大动作。
从铜川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述意见表中可以看出,陕西铜川万吨线的产能指标一部分来源于4000t/d和4500t/d两条生产线按照1:1比例迁建,另一部分则是2条2000t/d生产线减量置换而来。可以说,此条万吨线的建设相当于等量搬迁和产能置换的结合体,也是冀东水泥在产能置换方面的完美尝试。
此外,据相关媒体此前报道,“金隅集团将在铜川建设1条10000t/d高标准、高科技、高环保和高智能的水泥生产线,投资约14亿元(含土地、矿山建设)。” 而此次冀东水泥公开募集的资金量却达28.2亿元。
冀东水泥明确指出,该资金主要用于产能置换后的万吨线及配套矿山建设以及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笔者大胆猜测,既有在产能置换方面的试水经验,且资金充足,冀东水泥在未来或将加大产能置换力度,用“鸟枪换大炮”的方式来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同步大力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而这,也与冀东水泥董事长孔庆辉所言“在三至五年内实现现有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成功,成为国际一流的水泥产业集团”相匹配。
一方面,冀东水泥本身有“产能置换”的必要性。一般而言,新建生产线的综合竞争力将高于原有生产线,通过产能置换,不仅将大幅提升5000t/d及以上熟料生产线的比重,降低老线及偏小熟料生产线的数量,也可在很大程度上使公司效率明显提升,极大增强市场竞争力。
据中国水泥网数据显示,冀东水泥现有熟料生产线84条(含金隅生产线),2500t/d及以下熟料生产线23条左右,且84条生产线中有一半多的生产线投产时间均在2010年以前,其综合竞争力与近年新建投产的生产线比较有待提升。若要在三至五年内达到孔庆辉董事长所指的国际一流的水泥产业集团,加大产能置换力度,提高新建生产线比例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另一方面,冀东水泥作为北方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在所布局的区域形成了规模上的比较优势,尤其在京津冀地区,市场占有率超过50%。然而近年来北方地区的水泥行情却并不乐观,截至2019年,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产能过剩已经超过56%,2019年东北三省和蒙东四个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出现增产不增收的局面,全行业亏损57亿元,进入五连亏。
在这样的背景下,冀东水泥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丝毫没有减小,特别是在北方地区水泥需求尚未看到明显曙光的前提下,各大水泥集团是否能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区域内的市场稳定并未可知,如若北方地区形势进一步恶化,价格战席卷而来,冀东水泥靠什么才能杀出重围?唯有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综合成本、区域规模上站稳脚跟方能获得一线生机。
另外,今年10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征求《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稿)》意见的函。其中明确指出,违反错峰生产规定被升级及以上工信或环保部门约谈后拒不改正的水泥企业所涉及的熟料产能不得用于产能置换。用于置换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产能原则上不能拆分,如确有必要,拆分转让项目不得超过两个。位于国家规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或跨省级辖区实施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项目置换比例为2:1(此前为1.5:1,跨省无要求),位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产能置换的水泥熟料项目置换比例为1.5:1(此前为1.25:1,西藏无要求)。
虽然该实施办法体现了绿色、环保的高质量发展新方向,权责更分明,可操作性更强,但可以预见的是,待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后,普通水泥生产线置换要求将更加严格,随着置换比例的提高,水泥企业新建生产线的成本也将大幅提升。
正因如此,冀东水泥若此时加大力度推进产能置换,不仅可以在目前尚且“风平浪静”的当下赢得时间和空间,还能在可能出现的价格战到来前将自己的竞争力提高到全新的局面,不失为一个转型升级的好机会。
作为曾有“南海螺、北冀东”之誉的冀东水泥在近些年的发展中颇有点保守之态,在未来的时间里,冀东水泥如何翻盘蜕变,成为国际一流的水泥产业集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