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A一带一路报告(海螺水泥)

2017-06-23 08:57:23

近年来,面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海螺水泥克服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水泥需求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根据各区域市场特点和市场变化,采取“一区一策、一厂一策、差别施策”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市场份额保持了增长趋势。

  一、公司介绍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螺水泥)成立于1997年9月1日。海螺水泥主要从事水泥及商品熟料和骨料的生产和销售,是世界最大的单一品牌水泥供应商,生产及销售的水泥品种主要包括32.5级水泥、42.5级水泥及52.5级水泥。1997年10月21日,海螺水泥在香港挂牌上市,开创了中国水泥行业境外上市的先河。2002年2月7日,海螺水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实现“A+H”股发行上市。

  公司产品长期、广泛应用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工程等大型基建项目以及城市房地产开发。众多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工程均使用了海螺的水泥产品,如京沪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海磁悬浮列车(轨道梁)、连云港田湾核电站、浦东国际机场等工程。同时,公司产品出口美国、欧洲、非洲、亚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海螺水泥下属10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安徽省内基地和十二个区域,横跨华东、华南和中西部18个省、市、自治区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形成了集团化管理和国际化、区域化运作的经营管理新格局,成就了“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的美誉。

  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海螺水泥的产能持续增长,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发展区域不断扩大,先后建成了铜陵、英德、池州、枞阳、芜湖5个千万吨级特大型熟料基地,并在安徽芜湖、铜陵兴建了代表当今世界最先进技术水平的3条12000吨生产线。海螺水泥的生产线全部采用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具有产量高、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环境保护好等特点。海螺水泥在华东、华南地区拥有丰富的优质石灰石矿山资源,含碱度低,碳酸钙含量高,实现了从矿石开采到码头装运的全程自动化控制,依靠完备的铁路、公路及水路运输系统,形成了专业化生产体系和庞大的市场营销网络。此外,海螺水泥不断完善其“T”型发展战略,在沿长江两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熟料生产基地,在长江中下游及沿海缺乏石灰石资源但市场广阔的地区建设粉磨站、中转库以及其他销售网点,并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作为运输通道,发挥水路物流优势占据市场。

  近年来,面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海螺水泥克服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水泥需求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根据各区域市场特点和市场变化,采取“一区一策、一厂一策、差别施策”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市场份额保持了增长趋势。另外,在采购上,海螺水泥发挥了规模集中的优势,优化调整原材料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在运营上,则强化指标管理,优化生产组织,稳定运营质量。同时,海螺水泥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结合“一带一路”项目,启动多项海外工程,提高了公司国际市场占有率。2016年,海螺水泥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48.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48%。

  二、“一带一路”建设概况

  近年来,海螺水泥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步伐,积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结合前期大量考察、洽谈和投资的成果,针对沿线部分国家公共基础设施薄弱、需要中国产能和技术的实际,以合作共赢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到境外投资发展水泥项目。在投资建设水泥项目的同时,海螺水泥带动了我国大型装备出口、设备成套、工程总包、产品和劳务输出等相关业务在海外的拓展,为促进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强多边经贸合作、推动我国水泥工业资源全球化配置贡献力量,把企业打造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型国际化产业集团。

  印尼是海螺水泥走出国门的第一站,奠定了其整个国际化战略坚实的步伐。印尼是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基础设施较落后,水泥消费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且拥有丰富的石灰石、煤炭资源和良好的水运条件,具备建设大型水泥项目的基础。2011年上半年,海螺水泥先后4次派遣考察组赴印尼考察,调研水泥市场情况、拟建项目原料资源等建设条件,取得了第一手资料,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确定了印尼海外项目发展思路。经过对石灰石矿山、航道、煤矿等情况的实地考察、走访水泥销售点以及与印尼高层的接触,2011年6月安徽省国资委、印尼工业部、海螺水泥及昌兴国际共同签署了水泥项目合作备忘录,成为中国支持印尼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建设的一个重要开端。之后,海螺水泥在选矿、选厂、选择营销渠道和分析投资环境等方面收集了大量数据,经过缜密的研究分析,最终决定在印尼独资建设水泥厂。2012年10月,海螺水泥在印度尼西亚第一大岛——加里曼丹岛上动工建厂,迈出了海螺水泥走向国际化企业的第一步。印尼海螺是中国水泥工业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自己投资,自己征地,自己设计,自己装备,自己制造,自己的工程建设队伍,自己搭建市场销售渠道,以及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印尼,外资投资一条水泥生产线通常需要5~8年的时间,而海螺水泥投资建设的印尼南加项目仅用了2年时间一期3200t/d 熟料生产线顺利建成投产,创造了印尼同类工程建计的奇迹。在投入运营之初,印尼当地对海螺新品牌比较谨慎,南加海螺销售一度面临困难。为此,公司通过推介会、店招、报纸、广告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海螺品牌形象,增进品牌认知,细分区域市场,产品销售面逐步覆盖了整个加里曼丹岛。同时,依托印尼国贸统销平台,南加海螺大力开发水路市场,扩大销售半径,实现以销促产。2015年6月,南加海螺当月窑运转率达到99.2%,基本实现满负荷运转。如今,海螺品牌已在当地深入人心,销量一路飙升,呈现出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经营利润稳步提升。海螺水泥在印尼的投资也不断扩张,经前期调研论证,先后在西巴、苏拉威西、苏门答腊、爪哇等项目选点。截止目前,印尼南加海螺首条熟料生产线正式投产;印尼南加海螺二期项目、孔雀港粉磨站项目和印尼西巴项目也已建成投产;印尼北苏海螺项目主体工程相继开工;印尼西加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前期工作正稳步推进。

  

  图 1 海螺水泥印度尼西亚项目分布

  除印尼以外,海螺水泥“走出去”的步伐还扩展到了缅甸、老挝、俄罗斯、柬埔寨。海螺水泥多次派遣考察组,对缅甸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水泥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详细调研,通过充分的论证,制定了在缅甸“二城二江”布局规划发展的总体思路,形成了皎施、曼德勒、仰光等多个项目载体。2014年1月,经过五轮竞标谈判,海螺水泥从全球近30家投标企业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缅甸皎施水泥项目。2014年,海螺水泥与柬埔寨达成了合作框架协议,落实了马德望项目载体,规划水泥产能400万吨,目前马德望项目已完成各项前期报批工作,基本具备了项目开工条件。2015年,海螺水泥先后与老挝方面签署了琅勃拉邦和万象项目投资合作协议,目前琅勃拉邦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万象项目正开展前期规划报批,琅勃拉邦和万象项目建成后,海螺将在老挝形成600万吨水泥产能规模。2015年8月,在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地方领导人第四次座谈会上,海螺水泥与俄方签署了《关于在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建设和经营水泥厂的框架合作协议》。

  三、“一带一路”建设经验总结

  1.吸收小语种人才,培养国际化员工

  “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着60多个国家、40亿人口、使用数十种不同的语言,这一方面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拓了广泛空间,但同时专业人才及语言人才必然会出现较大缺口。海螺水泥的海外扩张也遇到了同样问题。由于海螺水泥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印尼、缅甸、老挝、柬埔寨和俄罗斯五国,涉及到印度尼西亚语、缅甸语、老挝语、高棉语和俄语等多个小语种,客观上给海螺的国际化发展造成了障碍,因此海螺采取了多种途径广泛吸收小语种人才。一方面,海螺水泥调查研究了国内开设相关小语种专业的学校,在校招阶段吸引毕业生进入企业;另一方面,海螺水泥直接在海外招聘当地大学生进行内部培养,满足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在确定“走出去”战略后,海螺水泥迅即开展了国际化经营、技术、管理团队建设工作,从集团总部到各下属公司遴选基础好、素质强的人员,加强培养训练,组建起一支支分赴多国的投资项目团队。海螺水泥尤其注重“干中学”的培养模式,让中青年骨干担当国际投资关键岗位,边干边学,在实战中学习、积累、磨炼和成长。举例来说,海螺水泥派驻缅甸项目的团队规模仅数十人,但担负了项目考察、建设、生产、技术、设备、管理、公关等一整套职能,经过在驻地的专门培训和实战锻炼,许多人已成为“多面手”,显示出很强的敬业创造精神、艰苦奋斗作风和复合工作能力。

  此外,在海外公司的员工培训上,海螺水泥也探索出一条适合公司实际的培训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以跨专业互培、“请进来”、帮扶人员现场指导等方式,切实将各项培训融入到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中。例如,在南加海螺公司项目建设现场,沟通障碍是日常工作和生活要面对的首要障碍。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南加海螺在初步搭建起公司培训体系的基础上,以语言培训的常态化开展为突破口,促进公司不同国籍员工之间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在积极发掘公司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南加海螺还邀请Tabalong县劳工部培训教员到公司讲解社会保险、员工素养等知识,受到公司印尼籍员工的欢迎。在循序渐进的推进中,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使员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加深了中印两国员工的了解和友谊。

  2.尊重文化差异,构建融洽关系

  在海外发展过程中,异域文化的适应与融合关系到企业的落地生根与长治久安。海螺水泥实施国际化战略过程中,本着“尊重、互信、包容、互通”的原则,在输出先进技术、装备与产能的同时,严格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并融入其中,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惠及当地民生,构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与当地自然、人文和谐共融。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人口超过2.4亿,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最大的穆斯林国家。海螺水泥在印尼投资建厂时,中方员工和印尼员工在价值观、风俗文化、宗教信仰、工作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为此,海螺印尼项目公司在推动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完善办公、食宿设施,不断改善员工工作生活环境,深入推行用工本土化,发挥中方员工传帮带作用,经常性开展培训交流,使印尼籍员工逐步融入海螺管理文化。而且,海螺印尼项目公司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每逢重大节日精心策划联欢活动,增进中印员工沟通与友谊,积极参加当地斋月、圣诞节活动,向当地小学、教堂、周边社区捐赠物资用品。此外,公司还邀请附近居民参加公司环评会议,解答居民提出的问题,消除了居民对投资项目是否污染当地环境的疑虑,拉近了企业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近年来,面对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海螺水泥克服固定资产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水泥需求下滑等不利因素影响,根据各区域市场特点和市场变化,采取“一区一策、一厂一策、差别施策”营销策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市场份额保持了增长趋势。

2017-06-23 08: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