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额达到145亿美元。这中间不乏国内各大水泥企业及装备、设备企业的身影。随着“一带一路”新时代的开启,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
前不久,中国水泥网刊登《新需求开启新时代 中国水泥走出去正当时》一文,对中国水泥借助“一带一路”的春风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的机遇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观点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同,同时也得到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会长、中建西部建设董事长吴文贵就曾对中国水泥网表示,“一带一路”并非机会主义,海外市场的风险甚至比国内更大,企业在考虑国家战略的同时应当立足自身发展状况。
目前,不少水泥企业在走出去进入他国市场之前都进行了周全的实地调研,比如海螺水泥在老挝的投资项目。自2014年12月海螺水泥考察组赴老挝实地考察,拉开在老挝水泥实体项目投资发展的大幕,到2016年正式开工,历经了多次调研。
近日出版的《“一带一路”投资安全蓝皮书:中国“一带一路”投资与安全研究报告》也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安全风险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变性。既要考虑海外投资过程中的经济、经营上的商业安全风险,更要看到因地缘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所引发的国内政治、国际关系以及各种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以及当地法律、文化、社会等对生产经营的包容性等。
由中国水泥研究院编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水泥发展态势研究》(简称《报告》)和《一带一路“走出去”需要认真调研审慎抉择》对于国内水泥和设备企业走出去也给了建议。中国水泥研究院高级分析师田刚认为国内水泥和装备企业在“走出去”时需要审慎的考虑,尽可能全面的做好背景调查,在外经营的企业也要做好各种应急预案,如果等紧急事件发生后再来做临时方案是肯定无法应付的。
此外,中国水泥研究院还认为企业应在“国外制度、政策环境与产业标准与国内不兼容、境外各类风险长期存在”、“他国的干扰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和“国内企业存在一定问题,国内机制和保障有待加强”等方面加强注意。
《报告》还指出,多元化地开展产能合作对于企业至关重要。比如,选择抱团出海的形式。将产业链拉长,将价值链延伸,企业与政府间、企业与企业间各层面加强合作,形成主导产业带动上下游或关联产业共同“走出去”,由此形成大企业带动小企业“抱团出海”的产能合作模式。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具体投资情况,中国水泥研究院通过对各国收集和整理,制作了大型专题栏目“一带一路国家及水泥市场分析”,从沿线各国的投资环境、市场供需和行业技术进行分析,最终给出中肯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