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将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作为碳排放大户的水泥行业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变化,我国碳市场建设进度如何?近日,碳交易资深专业人士麻然秋来到2017中国水泥网年会,为与会嘉宾解疑答惑,并预计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将在2017年第三季度启动。
碳市场发展回顾
麻然秋首先带着全场嘉宾回顾了欧盟和中国碳市场建设历程。据了解,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雏形是从欧美碳排放交易市场借鉴过来的。欧盟碳交易市场到目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和第二阶段是2005~2012年的试验阶段和京都阶段,也可以叫《京都议定书》的京都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很多水泥企业都将自己的余热发电开发成为CDM卖给了欧盟的发达国家,作为这些国家的补充机制,企业都从节能减排的项目中获益,但从2008年金融危机的开始,以及我国节能减排力度加大,CDM的量加大,已经达到欧洲交易量的51%,导致欧盟买家开始拒付。
所以我国从2011年10月发改委颁布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报告,开始启动七省市试点工作。之所以说欧洲对我国有借鉴作用,标的物都为CO2,欧盟的补充机制叫CER,我国为CCER(中国核证减排量,下同),两者都为交易体制中的补充机制,我国叫自愿减排,欧盟为强制,且处罚机制严格,处罚金额达到100欧元/吨。目前欧盟正处于第三阶段,参与国家已达到30个。
我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分为三个阶段,2014、2015阶段我们出台了很多政策,2017年到2020年试运行和逐步完善阶段,2020年之后可以叫全面实施阶段,我国统一市场的建设看成从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两个方面建设的。由上而下,中央、地方、企业这样一个顺序。由下而上就是由企业提供检测报告,到省发改委,再到国家发改委。这几年,我们在试运行阶段主要是相关文件的出台,企业主要是努力建设,建立内部碳排放核算报告,履行报告义务和碳核查。目前,各个省核查时间表还没有结束,第三方机构还在进行。排放数据会在今年第二季度完成,第三季度会启动全国碳市场。
我国七个碳交易试点属于发达地区,试点过程中,为全国同意碳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但各省企业在盘查工作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2014年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出台了《关于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这一《通知》形成国家和地方联动、 互相配合的工作机制,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16年的《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地方、企业联动,协同推进碳市场建设,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交易。
在进行全国碳市场要素解析时,可以看出控制气体主要以CO2为主,初期的交易产品为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企业达到控排指标之后首先要在交易所开设交易账户,还要在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开立一个自愿减排账户,自愿减排CCER用于碳资产管理的补充机制,控制的行业为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8个行业,建材包括了水泥和平板玻璃。配额总量将在40亿吨左右,涵盖了近7000--8000家企业。
据报道,2015-2016年全球80%的碳排放交易在欧盟完成,也只有20亿吨。中国与欧洲的不同在于欧盟在碳排放体系在建立初期,就没有将现货作为主要产品,期货占比较大,利用了大量金融衍生产品,而我国则以现货交易为主,逐步研究和试运行一些碳金融衍生产品,比如期货。如果涵盖了期货,交易量将不止40-50亿吨,这与我国期货市场运行机制有关。当然,国内几家交易所虽然没有期货,但是也做了很多金融衍生产品创新,比如广州交易所和湖北交易所的碳配额远期产品。2016年上海正式推出碳配额远期产品,在国内属较为规范的,他是由上海清算所为产品提供中央对手方集中清算服务,履行担保交收职责。
碳交易管理
目前,碳排放远期产品仅限于仅限于机构投资者,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11日,已经有11家机构参与了交易。此类产品门槛低,交易机构资产只需要2000万,配额交付时只要100吨。
碳资产管理的时候,首先要运用好碳金融管理工具。配额置换运用CCER,配额价格市场公开,但是CCER价格远远低于配额价格,中国市场在这个七个试点地区,作为补充的CCER大多在5%~10%。水泥企业作为大型排放企业,如有1000万吨的配额,即使只将10%作为补充,也可以节省不少开支。碳资产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省前,用足底的成本履约。配额与CCER质押融资即降低减排成本+盘活碳资产+解决融资难题,所以企业不能将自己的配额死死放在账上。
此外,未来各地规定的履约时间也有不同,所以企业之间还可以进行借碳,借碳双方既可以是试点企业,也可以是机构投资者。从目前起个试点地区看,广东和湖北活跃度最高,价格也是最高的。从世界银行的统计看,我们的市场正在完善,但交易基本都是发生在履约到期的时候,其他时间价格趋稳。
企业碳资产管理
全国碳市场启动后,碳管理将成为企业的一项常态化工作。水泥企业作为全国碳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在面临去产能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下,如何盘活碳资产?在保证履约的前提下优化资产收益?
建立完善的碳管理体系是控排企业应对碳交易政策的重要抓手。首先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在企业层面设立或明确碳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的碳排放数据统计核算和碳资产经营进行统筹管理,在摸清企业碳排放水平和碳资产家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碳资产经营策略,指导企业的碳排放量控制工作、碳资产开发工作和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碳管理部门作为辅助管理层进行管理决策的支撑机构,能够为管理层及时准确地 提供企业碳排放情况的数据信息,提高企业在碳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的碳排放管理体系要与碳减排目标相关的规划、政策、组织、制度;与碳排放源相关的设备、技术、边界、数据;与碳交易履约相关的监测、核算、核查、报告;与碳配额管理相关的抵消、交易、融资、会计核算等等。其中,数据又是整个碳排放管理体系的基础因素。
碳排放数据首先需要佐证,比如用电发票,企业证据文件汇总 、建立能源消费台账 、碳排放量统计核算、填报年度碳排放报告然后组织配合第三方核查,最终建立碳排放数据管理。据了解,在以后的碳配额发放中,不会严格按照企业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用好补充机制,交易市场的交易等金融手段完成最低履约。整理、履约等是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从长远看,企业应该有战略规划以及核心技术,并利用好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