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和地方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和多地项目的运行,作为近些年才进入公众视野的新技术,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逐步被大众所熟悉和接受,部分大型水泥集团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发。目前,国内主流的技术路线分为预处理和直接处置两种。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摇篮”的华新水泥所研发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是预处理模式的代表,该技术从研发到多个项目成功运行,一直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1月9日,由华新水泥总裁李叶青领衔完成的“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成果,荣获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月23日,“百年华新成功转型升级 打造垃圾处理‘湖北样板’”荣列2016年湖北省十大科技事件之首。一项又一项的荣誉证明了华新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
近日,中国水泥网记者来到位于武汉的华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新环境”),就该项技术采访了该公司总经理杨宏兵。
华新模式 处理量可观
华新的水泥窑协同处置技术不同于海螺CKK技术,CKK是直接将垃圾送至水泥厂,投放气化炉焚烧。而华新的技术路线分为生态化预处理和水泥窑协同无害化处置两大部分。首先是将需要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运送到靠近城市的垃圾预处理厂,经过靶向酵素好氧生物干化、生物异味净化和化学除臭、多轮分离、破碎等步骤分别得到RDF(指衍生燃料,下同)、渗滤液、金属、石头瓦块等无机物、有机细渣土等,各种分离物再安全环保的分类处置。其中,RDF被运送至水泥工厂处理。由于经过多轮处理,此时的RDF的含水量只有40%以下,从而运送距离可以更远,范围更大,运输过程也更加环保。但其热值高,废金属和氯的含量大幅下降,均匀度大幅提升,适合水泥工厂安全稳定运行和保质保量的生产水泥产品。同时,RDF还可以大量代替煤炭。杨宏兵说,位于黄石市的华新阳新公司的水泥生产线就一直在处置150公里外武汉市的RDF。而经过预处理得到的无机物,可替代原料使用,渗滤液经高效环保处置达标排放,有机渣土则经处理后在水泥窑的分解炉内高温处置。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的处置后,城市生活垃圾得到高效、环保、彻底的处置,无任何残留物。
RDF衍生燃料
华新技术模式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处理量巨大,且不受停窑检修的影响。“目前5000吨的窑每天烧700-900吨RDF是没有问题的,换算成原生垃圾就是1500-2000吨左右,处理量非常可观。”杨宏兵介绍到,“其次,因为预处理厂和水泥厂处理终端是分开的,所以水泥厂生产线是否停顿都不会直接影响预处理厂接收和处理垃圾的。”虽然预处理会使处置成本增高,但是RDF的燃料利用率更高,颗粒大小、异物比例也被严格限制,“目前已经做到水泥生产线55%以上的煤炭都被RDF替代。未来这个水平将达到60%甚至更高”
收支平衡 未来可期
行业内在谈到水泥窑协同处置时,总绕不开是否盈利这个话题。中国水泥网特约评论员高长明曾为铜陵海螺水泥窑协同处置算过一笔经济账,发现只有政府制定特定的补贴才能使企业保持收支平衡,而国内许多地方政府是做不到的。杨宏兵表示,华新环境的收入分为两部分:即政府补贴和将RDF卖给水泥厂而获得的受益。企业能否健康运行下去,和当地政府的补贴高低及方式有着直接关系。如果一些地方不能给予合理的补贴政策,将导致企业运行较困难。华新环境所生产的RDF直接销售给华新自己的水泥工厂,是一种不得已的集团内利益再平衡行为。
在处理与当地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填埋场的关系上,杨宏兵说,从实际情况看,一些中小城市垃圾总量不大,会出现较为明显的“有你没我”的矛盾,而一些小型城市,垃圾量明显无法满足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最小量需求,水泥窑协同处置则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在武汉这类大型城市,由于垃圾产生量巨大,三者可以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而实现垃圾彻底无害化处置。比如,当发电企业定期检修时,水泥预处理企业可以临时加大处理能力,防止特殊时期垃圾无人处理现象的出现。填埋场则可以接收发电厂处理剩下的飞灰、底渣等废物。
将环保打造成为百亿产业 走出国门
“自从获得了‘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市场上,对华新技术疑虑和猜忌的声音明显变少。”杨宏兵欣喜地表示,“2016年华新环保只有两个多亿的营业额,刚刚起步,未来我们将把其打造成为百亿产业。”除了将自己合适的水泥生产线参与水泥窑协同处置,为了实现这个百亿目标,华新环境下一步也将和国内有意向的水泥集团进行合作,建立RDF替代燃料的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他们对系统进行改造,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并安全彻底的处置垃圾衍生燃料。
华新环境也将继续投身于预处理和协同处置技术的研发,并逐步将该套技术推向世界。目前,华新环境正在柬埔寨的生产线上根据当地的特点,将废弃的农业废弃物在水泥窑协同处理。此外,华新环境并不局限于华新自家的水泥生产线,将通过拉豪集团与东南亚、南美和印度等水泥企业合作,逐步推动华新环保走向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