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甫至、金鸡报吉!
2017年,我们迎来华新水泥110华诞,这是一个值得庆祝也值得骄傲的时刻。
110年前,前辈们扛起民族工业振兴重任,为中国开创了一个百年品牌;而110年后,在我们这一代人不懈坚持和努力下,这个传统产业实现了华丽转身。
有人说,百年企业的形成必然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支撑起华新水泥百年基业的文化基因就是:“开放、创新、发展、奉献”。
开放,是华新水泥百年品牌长青的基础。
大家知道,“开放”促成了华新的诞生。1907年,在“洋务运动”主将——湖广总督张之洞倡议下,华新成为“中国水泥工业的摇篮”;“开放”让华新勇于引进吸收外来先进技术和文化,“开放”更拓宽了华新人的国际化视野。华新和拉豪的强强联合,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容应对经济全球化、多元化新格局。同时,“开放”也培养了华新人包容意识,营造出“五湖四海”的文化。公司现有15900多名员工中,除了20多个民族,还有不同国籍的员工在一起工作。
创新,是华新水泥百年品牌长青的灵魂。
在华新110年历程中,虽然不同阶段所处的环境不同,但如果没有创新的文化,华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可能早就枯竭。
纵观华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不断消化吸收、而又不断再创新的过程。从被誉为中国水泥工业里程碑的“华新型窑”,到全套水泥新型干法技术和高效粉磨技术,至2016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水泥窑高效生态化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成套技术与应用”,无不是华新人不断创新的结晶。
发展,是华新水泥百年品牌长青的核心。
在历史上,华新曾多次面临险境,但通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核心,解决了企业生存和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绝处逢生。
上世纪80年代末,面临设备超期服役、规模小、人员多、成本高等困难的华新,被逼到了“出局”的边缘。通过扩建4、5号窑,生产规模达到了350万吨/年,一跃成为当时全国单厂产量第一的水泥企业。上世纪末以来,华新走出黄石,大力实施“十字型”水泥发展战略,走上了一条“由旧变新、由大变强”的快速发展道路。
奉献,是华新水泥百年品牌长青的动力。
奉献是几代华新人传承下来的一种最朴素的精神动力,华新走过的110年,也是坚持奉献的110年。北京50年代的十大建筑、北京亚运村、葛洲坝、京珠高速公路,长江中下游大多数公路和铁路大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华新水泥筑起了座座丰碑。
发展到21世纪,华新人追求的目标又赋予了新内涵,即企业发展要与社会、自然、员工等相和谐;发展一地、造福一方。
让我们尤感骄傲的是,从2007年华新跨越百年至2017年的这10年,虽然中国水泥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经受住了考验,让这家百年老厂焕发出新春和活力。
短短10年间,华新从一家单纯从事水泥生产的企业发展成为集水泥、混凝土、骨料、环保处置、EPC工程、装备制造等六大产业于一体的全球化建材集团,在全国十余个省市及海外的塔吉克斯坦、柬埔寨拥有150余家分子公司,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和财富中国500强;水泥总产能已超过9000万吨,成为全国排名前列的水泥巨头。
特别是近年来,华新主动适应“新常态”,在战略上积极实施“环保转型、海外拓展、传统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以及整合与创新优化”四大战略,始终位于行业转型升级的最前沿;在内部运行上持续开展聚焦成本、聚焦客户、聚焦人“三个聚焦”,由内而外全面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17年不仅是华新110华诞之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已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
历史和伟大的事业召唤着每一个华新人,要不忘初心、团结一致、不断开拓、奋力前行,为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融合的新华新而努力奋斗!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借此机会,我代表公司向全体员工及家属致以新年的祝福!向节日期间仍坚守工作岗位的干部员工表示诚挚的慰问!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华新水泥总裁 李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