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距离2016年结束只有50多天时间。进入四季度后,业内对2017年建材业市场需求进行了种种预测,既有担忧又有期待。近日,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明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建材业发展方式将进一步转变,需求方面会注重升级换代。记者结合市场需求和部分地方建材业发展的思路做法,分析前瞻如下:
装配式建筑需求强劲
明年,用于装配式建筑的绿色建材、新型部品、复合型建材有望持续增长。一些地方纷纷对装配式建筑给予短期的供给和长远的需求安排。上海近日发布《上海市装配式建筑2016-2020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上海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对策措施。今年,上海规定,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超过50%,同时预制装配率达到40%及以上的,每平方米补贴100元。重庆市城乡建委负责人日前表示,明年将推出五大举措,促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目前,重庆市财政局出台了装配式建筑资金补助政策,确定了42个示范项目,其中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项目16个,钢结构项目26个,预计消化钢铁产能30万吨,同时重庆加快培育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形成了预制构件产能15万立方米/年,并引入钢管束、箱型钢板剪力墙、大跨度空间桁架等先进钢结构技术体系。
绿色设计发展加快
最近,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办的“世界绿色设计论坛2016”预测,中国绿色设计前景广阔。出席论坛的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衔参赞张志勤表示,环境污染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问题,绿色设计将是未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永恒的主题。中欧在绿色设计领域开展了较为广泛的合作。明年,双方将在这一领域进行更多交流合作。据了解,世界绿色设计组织2013年成立以来,非常看好中国绿色设计的发展空间,目前在中国成立了第一家绿色设计研究院和第一家绿色设计协会,成功打造推广绿色技术、绿色材料、绿色装备的平台,并组建了绿色设计专业咨询智库,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发布了全球第一本《中国绿色设计报告》。为了用绿色设计引导装配式建筑发展,近日上海市还举办了设计文件审查人员参加的第一批装配式建筑培训班,旨在提高上海市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图审水平,通过绿色设计在源头牵引绿色建筑有序健康发展。上海市建设工程设计文件审查管理事务中心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在绿色设计和图审方面,我国有着很好的发展领域和空间,需要有效拓展。
集成房屋有望突破
在今年住博会上,集成房屋掀起一股热浪。11月12日召开的2016长沙住博会,集成房屋也成为主角。由于集成房屋可简约、可复古,可居住、可娱乐、可用于特殊用途,易于运输安装、拆迁,重复使用。科技的发明与进步,能够建造出自由多变、科学智能、与自然和谐共存、将现代与传统工艺结合的复合型建筑,因此市场需求较大。目前,因为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的不同,我国已形成了闽派、川派、徽派、苏派、京派、晋派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过去的传统建造方式很大规模应用推广,现在有了集成技术,从成本角度完全可以做到。江苏泰润集装箱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惠明说,比如废弃或不用的集装箱,作为建筑元件的百变皇后,完全可以发挥自由想象,展现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目前传统的集装箱生产迫于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必须转型另谋发展路径。作为全球最优秀的船舶装配企业之一,泰润早已把集装箱作为研究课题突破、布局并向集装箱模块建筑房屋成功转型,其生产的集装箱及装配专用于豪华游轮与军用设施等,防火、防潮、隔音、防震、保温、舒适及环保系数极高,满足各类搭建需求的同时,更能适用于对地形或者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情况。需要指出的是,它借助高科技、太阳能、风能以及机械动力的融合,让原本呆板冰冷的箱体模块,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向全球输送传播瑰丽的中华建筑文化。
新型板材前景广阔
2017年,将是新型板材的发展年。一方面,新型板材作为消费者日益需要的健康材料,广泛用于家居家装;另一方面,由于新型板材在工艺和特种技术方面,形成了辊压成形技术、旋压成形技术、板锻成形技术、电磁成形技术、激光成形技术、多点成形技术、渐进成形技术、无铆连接技术,以及不可小视的3D打印等,因此应用范围扩大,同时新型板材正在由单一的木制品,向铝、镁、钛合金及复合材料方向发展。这一多样性发展,催生了一批技术工艺更先进的新型板材企业,同时,淘汰一批缺乏创新能力、工艺水平低、靠低价竞争取胜的中小板材加工企业。如重庆计划在明年投资1.5亿元建年产500万平方米轻质墙板生产线,可消耗当地的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垃圾300万吨,节约土地200亩,节约标煤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18.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6000吨,氮化物5000吨。
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传统的建材将进一步衰退,有些甚至要逐步退出市场。如水泥产量在2015年就显露下降之势,“十三五”期间,随着32.5复合水泥逐步停产,高标号水泥、纯硅酸盐水泥占比提高,水泥产量定会大幅下降,水泥产品结构会发生明显变化,只是水泥熟料会保持相对稳定。预计2020年,我国水泥熟料需求量将从2015年的13.3亿吨,下降到12亿吨,年均下降2%。尤其是随着“三品”行动的逐步推进,增加适销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更好满足差异化消费需要,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明年建材和建筑部品业需求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