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去产能的同时,煤炭价格今年以来出现持续上升态势。不过,动力煤价格近期增长趋势已暂停。截至12月6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98元/吨,环比下行1元/吨,已经连续五期下行。
煤价下行缘于目前中国供需趋于平衡。实质上,全球煤炭消费需求均不振,而对于煤炭价格后市,研究多认为将趋于平稳。
煤价涨势回落
针对最近数周煤价指数连续下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炭战略规划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研究指出,限产政策造成国内煤炭供应量减少,以及季节因素导致电力和取暖部门的煤炭消费升高是中国煤炭价格在前一阶段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随着国内煤炭供需逐渐平衡,国内煤价涨势将回落。
在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去产能、限制工作时间等多项政策的调节作用下,2016年前三季度,国内煤炭产量下降了10.5%,而煤炭消费同比只下降了2.4%,生产量较消费需求差2.22亿吨,以致煤炭市场供应形势发生变化。此外,煤炭用户和中间贸易商囤煤、投机资金炒作等行为,短期内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场价格泡沫。
该研究同时也指出,需求和生产成本没有明显增加,不构成对价格上涨的支撑。上一轮价格上涨的动力几乎全部来自去产能政策对国内煤炭供应的影响。
随着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加速调整,未来我国将逐步摆脱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方式,几大高耗煤部门的煤炭需求也将下降。
例如,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我国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增长态势下降;钢铁行业的煤炭需求正在减少,建材行业用煤需求已进入峰值期;传统煤化工行业煤炭需求量也将基本维持平稳。
该研究显示,到2020年左右,中国煤炭消费量将与2015年(39.65亿吨)相当。该研究的作者吴立新分析,纵观历史上中国煤价的几次大的波动,供需关系是影响煤炭价格的最主要因素。目前中国煤炭产能在57亿吨左右,其中违规的新建和改扩建产能8亿吨,停产煤矿产能为3.1亿吨,合规产能约46亿吨。长远来看,中国煤炭需求将基本维持在40亿吨左右,煤炭产能过剩明显,国内煤炭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将一直持续,因而煤炭上涨幅度有限,煤炭价格会趋稳。
全球消费皆不振
煤炭消费需求不振不只是中国,全球情况似乎都如此。
国际能源署(IEA)最新发布的《煤炭市场中期报告2016》(下称《报告》)称,“我们正在经历煤炭消费的另一个停滞期。”
记者在报告发布会现场了解到,尽管印度、印尼、俄罗斯和越南的煤炭需求在增长,但这并不足以抵消中美两国煤炭需求的大幅下降——这使得2016年煤炭需求将低于2013年的水平。IEA能源市场与安全部负责人贞森惠佑称,中美两国煤炭需求下降的原因并不一样。
在美国,因廉价天然气和《汞与有害气体排放标准(MATS)》而导致的燃煤电厂退役,促使煤炭发电量下降15%,创下30年来最高降幅纪录。此外,能效的提高和风电的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而在中国,则是因为电力、钢铁和水泥等煤炭主要消费行业的用煤量有所下降,导致中国的煤炭需求在2015年连续第二年下滑。报告指出,上次这一情形发生还是在1981年。而且,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助推了这一下降趋势。
《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在去产能方面采取的措施,尤其是“276个工作日”政策,再加上澳大利亚与印尼发生的供应中断,导致此前几个月煤炭价格飙升,超出预期的水平。
然而,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对“276个工作日”政策的效果持有不同观点。他表示,今年中国煤炭产量下降是多层次原因导致的,不仅仅是因为“276个工作日”政策。
“中国政府从去年开始,加大依法治理违法违规煤矿的力度,全国146个手续不全的煤矿全部停建停工,涉及的产能达到6亿吨。还有前些年,市场需求快速拉动,有一批煤矿的实际产能超过政府规定的额定产能。”姜智敏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