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地方政府治霾“大招”再大也该依法依规

2016-12-04 08:57:12

如果所有这些环节均立足于应付上边的检查,甚或根本上就是虚应故事,敷衍塞责,空气质量怎么可能治好?此前,无论是环保部的督察,还是媒体的暗访调查,均指向当地政府主体责任的落实不够,诸如此类现象,再一次表明,欲去环境之霾,必先从清理政府之霾开始。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9月中旬以来,河北石家庄市连续出现重污染天气,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位持续倒退,完成全年PM2.5浓度下降10%的任务极其艰难。17日夜间,石家庄市政府紧急出台一系列举措,从2016年11月17日到2016年12月31日,主城区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钢铁、水泥、焦化等7大行业全部停产,各单位错时上下班。

  深秋初冬的石家庄,原本该有的“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照例是没有的,几乎每一天都是重度污染天气,几乎每一刻都呼吸惟艰。视野所及,则是一派白茫茫中楼宇若隐若现的“太虚幻境”。

  重霾之下,民众叫苦连天,政府也不轻松。最近几天,当地大气响应级别一再提升,以致于被网友吐槽,石家庄限号朝令夕改,四天三变,倒霉的尾号1居然四天内三次被限……而这下好了,到年底前剩下的45天内,也不用惦记每天限哪个号了,也不用分什么工作日休息日了,一律单双号限行。

  政府的政令显然很果断、很凌厉,也是在以实际行动回应民众治霾的诉求,可这样的“大招”一旦真的放出来了,却又似乎没有预想的掌声雷动,而是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其一,政府做出单双号限行的决定有没有征求民意?符合程序正义吗?尽管有公交免费作为一种必要的救济手段,但一下子就限掉一半车辆,还是太粗暴了。此举不仅妨碍了民众的出行权利,也涉嫌侵犯财产权。既然民众依法检车,而车辆的环保排放也达标,为何在未采取公开征集意见及听证等法定路径之前,政府就一纸通告限行?

  更何况,至今,有关部门也很难给出翔实的数据,以佐证尾气排放就是石家庄地区雾霾天气的元凶。这样不加区分的“一刀切”,或有行政权力任性的嫌疑。

  其二,勒令“全市所有钢铁、水泥、焦化、铸造、玻璃、陶瓷、钙镁等7大行业全部停产”,也缺乏法理依据。此前,环保部也只是要求,强化对火电、钢铁等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达标排放。对不能达标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治,依法按上限处罚。眼下这种不分达不达标一律全部停产的规定,似有过激之嫌。

  企业排放如果达标,政府勒令停产的依据是什么?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又有谁来承担?而如果不达标,则以前政府为何没有采取措施?其治理的努力体现在哪里?

  其实,同处一片天空之下,无论是公民个体,还是市场主体,都有治理雾霾的责任。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即便是方向与路径再正确,也必须依法依规而行。这不仅是法治社会的起码要求,也是现代政府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而如果政府出“大招”的背景,仅仅是为了完成当年PM2.5浓度下降10%的任务,则又不免落入政绩诉求的窠臼,成了变相的“锦标主义”了。这样基于弥缝而祭出的急就章,或可仓促完成一年的指标任务,却难以实现长治久安,更不要说久久为功了。别的不说,每年的一月份都是北方城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今年勉强达标了,明年接着单双号、接着全面停产?

  正如雾霾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工业化聚集过程一样,治霾同样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态度,要有清晰的规划与强大的执行力,逐步化解,循序渐进,这也可能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一定要摒弃那种一蹴而就的想法。比如,企业排放达标问题,究竟落实得怎么样?又如,有关部门的监管是不是精准到位,并切实负起责任来?

  如果所有这些环节均立足于应付上边的检查,甚或根本上就是虚应故事,敷衍塞责,空气质量怎么可能治好?此前,无论是环保部的督察,还是媒体的暗访调查,均指向当地政府主体责任的落实不够,诸如此类现象,再一次表明,欲去环境之霾,必先从清理政府之霾开始。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如果所有这些环节均立足于应付上边的检查,甚或根本上就是虚应故事,敷衍塞责,空气质量怎么可能治好?此前,无论是环保部的督察,还是媒体的暗访调查,均指向当地政府主体责任的落实不够,诸如此类现象,再一次表明,欲去环境之霾,必先从清理政府之霾开始。

2016-12-04 08:57:12

APEC蓝,是2014年的热点话题之一。“留住APEC蓝”反映了全国人民对于环保的心声,也是居民吃饱穿暖后对良好生活环境的诉求。APEC蓝的经验,给了我们治好大气污染的希望,提振了全社会的信心。这些将影响我国环保决策,影响“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思路和重点选择。

2015-03-16 09:33:14

Recently, the overall domestic demand has declined steadily, coupled with the weakening of local cost support, and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been stable and small. From November 14 to November 20,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35 points, down 0.13% annually and 10.08%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