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华建材首进越南旗开得胜 国际化征程扬帆起航

2016-11-17 10:31:19

随着中越国家间合作的加强,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越南的“两廊一圈”发展规划对接,越南成为产业投资热土。作为桩基行业巨擘,转型发展中的建华建材,国际化战略布局不断加速,并初见端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挺进越南,未来其产业将完成在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的布局。

  

  随着中越国家间合作的加强,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越南的“两廊一圈”发展规划对接,越南成为产业投资热土。作为桩基行业巨擘,转型发展中的建华建材,国际化战略布局不断加速,并初见端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挺进越南,未来其产业将完成在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的布局。

  据建华地越管桩公司总经理吴古海介绍,2010年建华考察了越南市场,2011年随即建厂,今年已是建华建材进入越南市场的第5个年头。

  吴古海深有感触地说,他个人认为,越南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最活跃、最有前途的市场,其经济年增长率为9%左右,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国家。越南市场以外向型投资为主,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相对较落后,越南目前的道路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不足,现在与两年前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河内新机场才启用不久。越南提出,要用10~20年时间解决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为了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工业国的目标,越南政府准备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高速公路、工业园区等,因此中国企业在其中有很多的机会和潜力。目前,越南的经济在腾飞,由于其本身政治较稳定,越南的发展与中国差不多,人均经济增长率已跃居全球第二,成为第二个快速增长的亚洲市场,因此吸引了大批国外投资者。越南进入亚洲自由贸易协定,得到了降低或取消关税等相关优惠政策,商品在东盟国家间流通更容易了,出口增长的同时也加速了外国投资。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为越南是一个具有完善的工业机器和设备、非常有潜力的新兴市场。与此同时,越南已成为亚洲制造业中心,面临许多的挑战机会和全球化趋势。当然,这是全球的制造商和供应商进入越南市场的一个最好时机和平台。

  正是看到了越南市场的这一发展前景,2011年建华开启了进入越南市场的国际化征程。办理了营业许可证和投资许可证后,从2011年8月开始打桩施工,到2012年3月7日试生产,越南合作方都不相信会达到如此快的建设速度。吴古海向记者介绍说,这个建设时间在越南来说都是比较快的速度,一般越南建厂房要1年时间。我们做产品制造的都希望建设周期越短越好,尽快投入生产,满足市场,我们定的目标是半年厂房建设完成开工,我们克服困难做到了,而且是合法合规完成的。试生产时,中国驻越大使馆参赞、中企商会会长、越南海洋省副主席等嘉宾应邀参加了开工典礼。

  吴古海如数家珍地说,2012年开工后,对建华来说当年的运营情况较困难,因为越南的管桩制造业同行较多,有30多家企业,所以建华甫一进入,便遭到了越南同行的排挤、打压。但越南市场有个特点,比较重视产品口碑,比如越南较认可中国的机械设备,像三一重工、重汽,尤其是去年、前年,重汽在越南销量非常好,大卡、货车在越南基本占据了60%~70%的市场份额。虽然越南同行对建华恶意打压,但由于建华把其在国内的品质、管理、内部成本控制等成熟经验成功地复制过来,建华地越公司很快便走上正轨,第二年即开始赚钱,一跃成为建华赚钱最快的分公司。从2013年~2015年,建华公司在越南品牌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经过多年逐步的品牌传播、品质控制、遵纪守法经营,建华在建筑、同行业、工程项目中享有良好的口碑,营商环境也越来越和谐,目前在越南北部共有11家管桩企业,较大规模的企业有3个,很多大项目大家都是进行项目合作,避免了价格的恶意竞争。

  经过5年的发展,建华在越南北部地区已占稳市场,打下了稳固的根基。吴古海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往南部发展,正在寻找合适地点,准备在南部再设一个生产基地,这样对建华品牌的拓展更为有利,客户服务也能更到位。越南南北地域距离相差近2000公里。采访时,建材地越公司的码头正有一艘装载管桩的货船准备发往越南南部去。吴古海向记者介绍说,从越南北部到南部,船开7天才能到,从今年始建华发往越南南部的货量增大,至今已发货17万米,地越公司今年前9个月的销售总量为110万米,其中南部的销量占到10%,占比较大。建华国内的业务在转型,从管桩延伸到技术处理、水泥制品。越南目前管桩的市场处于增长态势,所以建华地越公司的主营重点是先做管桩及桩基关联产业,下一步在有项目的情况下,再做一些水泥制品等。建华地越公司因地制宜的发展方略是:北部稳定,南部建厂,南北呼应,从桩基到水泥制品延伸产业链发展。

  [Page]

  就业界普遍关心的越南营商环境、中国企业如何抢抓一带一路机遇走出去等问题,吴古海分享了他的感受。

  越南政治、经济环境在不敏感的时期还是不错的,政府对企业干扰很少,建华在越南建厂后从未见过当地政府部门的人无端干扰,在越南所有事情只要合法合规地办好许可手续了,全由企业自己负责,任何事情企业自己要承担责任,工厂建好后要进行税务价值认定,越南土地是国家所有,公民拥有永久性的使用权。越南民风纯朴,很讲礼仪、礼节,敬老爱幼。整个越南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活动、社会人文与中国很相近。从2012年至今,建华地越公司的营销收入每年都有增长,快速增长期是从2015年开始,今年比去年增长率更大。因为桩基产业与越南的投资、基础建设有很大的直接关系。在国内建华的主营目标客户是房地产项目,占60%~70%,建华在越南的房地产项目只占10%,基本都是厂房建设项目,与国内管桩应用领域有所区别,这也反映了越南经济的发展状况。

  越南劳动力方面的人口红利至少还有十年时间。其人口年龄结构较年轻,用工年龄大多在35岁以下,现在企业人均工资相当于2000元人民币左右,这个档次的薪酬已不是很有吸引力,每年用工工资待遇最少有10%以上的增长速度,越南南部比北部工资高30%以上。企业最好抓住越南市场高速发展的机会走出去。

  越南政府对企业的监管主要通过税务局、环保、劳动监察等职能部门。台塑事件后,越南对环保的管控更加严苛。劳动监察部门对外国投资者监督得很严,企业用工晚上的工资比白天工资要高30%,特殊岗位要发放食品。建华是走正道的企业,始终认为企业、产品、人应三位一体,从而达到以人为本、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公司严格按照越南的规定给员工买保险,保障工人每年体检两次。

  中国企业应多走出去,这是趋势,晚走不如早走出去,越往后东南亚国家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只要投资政府就非常欢迎,现在政府要挑选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不要。越到后面越走不出来,越走不出来在国内也是没有竞争力的,中国企业应抓紧时间顺应国家一带一路机遇走出去,特别是与基础建设相关的企业。如今,建华建材确定了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对海外发展市场重视程度更高,先后考察了马来西亚、印度等市场。我们不会做市场最早阶段,但在市场发展阶段肯定要介入。

  与越南政府打交道很简单,只要保质保量做好产品,满足好客户需求。现在,同行对建华产品的品质非常认可。建华地越公司对外交往的平台主要是中企商会,吴古海现担任越南中企商会海防分会副会长。国家鼓励国外中资企业加入中国商会,不希望中资企业在外面是一盘散沙,中资企业在国外的一些利益的保护也可通过商会,所以商会平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华利用商会这一平台与中国驻越大使馆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关系,对企业利益的保护也有很好的作用。

  建华在越南始终坚持正规经营,依法纳税。2014年,中国驻越南大使胡乾文到建华地越公司参观时,对建华的企业理念表示非常赞赏。“中国很多企业走出去后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损害了国家形象和中国的企业形象。建华的桩基产品虽然在地下,是看不到的,但建华始终坚持保质保量,百年大计质量为本。”胡大使高度认同建华的这一经营理念,“我们不是赚点钱就走,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守法经营。中国企业都要提倡建华这样的理念,走出去后不要只想着赚点钱就跑掉。”

  建华地越公司在越南业界的口碑越来越好。作为在越优秀中资企业代表,吴古海代表建华建材公司曾经荣幸地接受过习近平主席的接见。

  在国际产业的拓展之外,建华建材更是积极打造产能合作平台,与深圳中建南方建设集团公司、深越联合投资公司、格力空调(越南)公司等大型中资公司达成合作,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建设,合力“出海”。

  不仅如此,建华建材更与越南的中企商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探索、创新产业融合,优势互补,良好的协作互动整合了众多资源,携手在国际产能合作的多个领域打出“组合拳”。

  未来建华建材将同有关海外投资目的国建立产能合作平台机制,提供产品制造、技术处理、合作运营等一揽子服务,着力推动中国的先进桩基制造业、新型服务业、优势加工业等项目在海外的落地。同时利用自身的综合服务开发能力,提供高标准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服务配套,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随着海外战略的全面推进,建华建材还将继续加速布局全球经济新兴区域,发挥在产业制造、开发、运营方面的优势,大力整合产业资源,进一步释放平台聚合效应,帮助所在区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地产、工厂、铁路、机场、水力工程……面向未来,建华建材的国际化征程正在扬帆启航。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随着中越国家间合作的加强,中国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与越南的“两廊一圈”发展规划对接,越南成为产业投资热土。作为桩基行业巨擘,转型发展中的建华建材,国际化战略布局不断加速,并初见端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挺进越南,未来其产业将完成在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的布局。

2016-11-17 10:31:19

Adani is also a big man in the Indian cement industry and is the second largest cement producer in India. He entered the industry in 2022 with the acquisition of Holcim's cement business in India, which acquired about 70 million tons of cement per year for $10.5 billion. Adani plans to expand its annual cement production capacity to 140 million tons by 2028. Adani has previously invested $1.6 billion to acquire Sanchi Cement and Penna Cement, and is expected to acquire an additional 21 million tons of production capac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