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传奇成就“姚燕时代”——记2019年度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第六届建材行业十大女杰姚燕

2020-04-16 15:05:54

姚燕,建材乃至材料界熟悉的名字,在建材行业耕耘38年,担任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8年,担任中国建材总院院长19年。

引 子

姚燕,建材乃至材料界熟悉的名字,在建材行业耕耘38年,担任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8年,担任中国建材总院院长19年。

在国资委和集团的领导下,她任职期间,没有辜负领导和大家的信任。她对党忠诚,工作有思路、有热情、有奉献精神;她敬业、认真、包容,敢于担当、敢于管理、敢于负责,有大格局;她一心一意谋发展,带领大家把一个经济困难、竞争力不强的困难单位发展成了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不断向上的科技企业。

2019年,姚燕被评为第六届建材行业十大女杰,今年又被评为2019年度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有很多的回忆,也有新的期许,让我们走进姚燕的世界。

十年

从普通科技人员到国企高管

姚燕,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材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建材部建材研究总院工作,专业对口,一干就是38年。38年来,她承担、组织了国家、行业和企业科技项目百余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发明)奖、光华工程科技奖等20余项,国家级一等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2项;发明专利40件,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名,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建材行业改革开放40年风云人物、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建材行业十大女杰、建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成为建材行业科技领军人物和国有大型企业主要领导者。

1996年,姚燕担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房建材料与混凝土研究所所长,1997年任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兼水泥与新型建材研究所所长,2001年任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院长,2005年被任命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总经理。不到10年的时间,她从一名普通科技人员成长为国企高管,还无需副职过渡。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勇往直前。她都干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干的呢?

临危受命

开启“姚燕时代”

1999年,国务院下发关于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要求原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的242个科研机构改制,转制为中央直属科技企业。

这薄薄一纸文件,使得建材院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失去了业务主管单位,依赖国家科研项目经费发展的格局被打破,企业必须依靠自身效益生存发展。这从根本上动摇了建材院赖以生存的基础,使之高度依赖国家政策、市场经营能力缺失的重大先天缺陷暴露无遗。如何找到继续生存的空间,是嗷嗷待哺的建材院面临的紧迫问题。

时值院领导班子换届,中央企业工委(国资委前身)工作组到建材院进行民意测评,酝酿新院长人选,当时只是水泥新材所所长的姚燕成为众望所归的候选人。2001年年初,呼声最高的姚燕脱颖而出,国家人事部〔2001〕1号文件正式任命姚燕为建材院院长。姚燕从一名普通的中层干部直接被提拔为院长,从此开创了辉煌至今的“姚燕时代”。

这是一个奇迹。作为建材行业首屈一指的国家级研究院,在建材院50年的历史上,姚燕是第一位出任一把手的女性,而且之前她还只是一名中层干部,未曾有过院级领导班子任职的经历。姚燕的履历也颇为传奇,从进入建材院工作开始,从担任所长,到后来成为院长,“从来都是一把手,没做过副职”,一位院里员工说。

临危受命,姚燕面对的是一个颇为棘手的烂摊子:当时的建材院只是个名义上“伟岸”的虚架子,各所独立核算,管理涣散各自为营,以项目为单位挣小钱维持生计;产业亏空、人心不稳、资金短缺;不良债务一大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更是不计其数。在她之前的10年里换了6任院长,以致于有院长感慨:“水太深,不好干。”

姚燕上台之后带领班子认真研究,积极谋划,制定了“十五”规划,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第一件事就是收权,她克服重重困难,顶着巨大压力推行了财务集中管理体制,将院内各个非法人单位的财务并入院一级核算体系,控股公司以外的一些规模较小的子公司也一并进入院财会核算中心,统一进行财务管理。别人说姚燕很强势,她自己也不否认:“每天面对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头绪,不快刀斩乱麻真的不行。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必须强势,不强势根本不要谈发展!”虽然强势,但她做事讲理,对事不对人,“我做事都在理上,一般人不敢找我理论,来了我总能说服他。”财务统一管理后,经营管理上的被动局面“一下子就扭转过来了,跑冒滴漏少多了,起码能掌控钱的来龙去脉”。

赢得喘息机会后,姚燕一边带领全院抓资金抓项目,一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同时思考着怎么发挥自身优势,怎么带好现有的队伍。姚燕眼界开阔,富有远见,做事“大线条”,长于把握国内外宏观形势,她从当所长开始就力主组织大项目,当院长之后更是如此。在她的带领下,建材院紧紧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企业化转制,与中国建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组建成立总院,组建“瑞泰科技”成功上市,组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成功上市,调整研发队伍提高研发水平,加强国内外科技经贸合作迅速提升企业品牌……建材院走出了一条“以研发为基础打造行业科技自主创新基地、以发展科技产业有效提升综合实力”的科研与产业联动发展、相互促进的新路子,从此迈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2004年,中国建材院再次率先实施国资委“建设80~100家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央企”的战略,与中国建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成为国家首家进入大型企业集团的中央科研院所。用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话说:“中国建材院与中国建材集团的重组,让中国建材集团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变为可能!”

2005年,在中国建材集团时任董事长宋志平的推荐下,姚燕担任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她再一次迅速地适应了身份的转变,出色地履行了总经理的职能。宋志平长于决策,姚燕善于执行,两人配合默契,共同将集团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姚燕介绍说,宋志平董事长对集团的科技板块情有独钟,高度重视总院的地位和作用,不遗余力支持总院发展。建材总院的加盟也强化了中国建材集团的行业地位,拥有“上万名科学家和科研平台”的“中国建材”在股市受到热烈追捧。按照宋志平董事长的说法,“集团能进入世界500强,建材总院功不可没”。

姚燕眼界开阔、追求完美,认准了方向就力排众议果断实施。总院每个业务板块的发展,都体现了她对业务前景的精准预判。她担任院长19个年头,总院在她手里不仅起死回生,而且提升到了前人从不敢想像的全新高度。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心服口服:能把一个当年的烂摊子发展到今天欣欣向荣的局面,创下的家业“再过一二十年都不会过时”,作为当家人的姚燕居功至伟。

在集团、总院党委和班子的领导下,在宋志平董事长“六大平台”战略的指引下,姚燕为总院确定了科技领先、服务建设的核心理念和建设有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科技企业的战略目标,推动了科研开发、科技产业、检验认证、工程服务四大主业发展;销售收入从几千万元到2019年的近百亿元,利润从100万元到超11亿元,资产总额近200亿元。从极其困难的状况,到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总院正沿着既定的战略目标砥砺前行。

2009年3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2009年中国国际节能减排与新能源博览会,参观中国建材集团展位

2006年7月24日,陈志立、徐匡迪到中国建材总院

“姚燕时代”之

靠科技做强总院

科技是中国建材总院的基础和优势,建材院的发展无论是科研、产业还是检测认证、工程服务都离不开科技。抓科技发展是姚燕当院长期间推动总院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事业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

◎高瞻远瞩,成为科技创新“领跑者”

多年来,作为建材行业的领军人物,姚燕以高瞻远瞩的全球视野,代表行业积极牵头和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部、住建部、工信部组织的战略规划制定和多项国家工程院重大(重点)咨询课题等,为行业发展争取话语权,为国家相关部门部署建筑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

姚燕以国家、行业需求为导向,联合国内外研发机构与大专院校,牵头组建跨领域跨地域的科研团队,针对行业共性关键性技术开展协同攻关,组织承担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九五”时期,她组织行业力量开展我国混凝土材料领域首个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推动混凝材料设计从强度向耐久性转变,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五”期间,她协同大专院校成功申报建材领域第一个“973计划”项目,为我国水泥基材料性能设计和试验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了国内领先的混凝土寿命预测研究团队。“十一五”时期,在姚燕的组织与策划下,总院共获批“973”计划项目课题10项,“863”计划课题1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6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2项,省部级奖励26项。“十二五”期间,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姚燕带领总院,共承担“973”计划课题及子课题8项,“863”计划课题及子课题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7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项,取得了一系列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多项技术应用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田湾核电站等数十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姚燕高屋建瓴,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新兴产业研发、服务化转型共性技术”统筹规划总院“十三五”科技发展,总院牵头承担了12个项目及36个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同时肩负国家总理基金项目,各部委、国家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的研发,在特种水泥、高性能混凝土、水泥装备、建筑节能与安全玻璃、绿色建材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创新技术,持续引领行业科技进步与转型升级。

在项目组织和管理方面,从“九五”开始,姚燕就提出“全流程控制、关键技术突破、工程示范应用”的理念并坚持长期实践,这与“十三五”国家科技部“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创新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的要求不谋而合,也赢得了科技部对建材总院的信任,为总院持续获得国家项目支持奠定了基础,“十三五”期间项目获批数及国家科研经费创历史新高。

MgO微膨胀中热水泥技术成果用于国家重点水利工程三峡大坝建设

◎实现梦想,打造国际一流研发平台

创建国际一流实验室一直是姚燕的梦想。2006年她亲自组织申报科技部“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7月,总院正式获批建设绿色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流的实验室建设离不开一流的人才。姚燕反复强调“团队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要想做成大事,没有团队肯定不行”。如今,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的高水平研发队伍,除了洪堡基金获得者、海归学者和自己培养的人才,还有20多位国际顶级的科学家为客座教授。重点实验室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在各团队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实验室共取得新成果69项,授权发明专利427项,制定国际标准6项,完成国家/行业标准102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63篇(SCI / EI收录),为建材行业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一流成果。

◎争取资金,改善科技发展条件

没有钱,很多事做不成。姚燕身上有一股韧劲儿。当她听说有家科研院所重组时国资委按照新政策批复了一笔数额不菲的国家资本金之后,就立刻找到委领导直面陈情:“建材院也需要,我们绿色建材实验室建设资金还没有着落呢!”

她亲自给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写报告,历数总院作为重组先行者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困难以及未来发展的设想……这么大的事情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期间的甘苦外人也无从知晓。但无论如何,在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居然真的被姚燕办成了。国资委充分考虑总院的特殊情况,一笔资本金批下来就是整整3个亿!久旱逢甘霖,一举解决了实验大楼建设、先进仪器购买等难题。用总院人自己的话讲:“天上掉了个大馅饼,建材院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笔的拨款!”

之后,她又在集团的支持下为外地院所申请到了“中国建材集团节能减排研发与示范基地”的资本金3亿元。据统计,姚燕共为总院本部和外地院所申请到国有资本金、国家科研经费、条件建设费等超过30亿元!这些经费“在总院起到了大作用”,有力提升、支撑并奠定了总院在国际上、在国家中、在行业里的地位,使之成为行业科技引领者、国内外科技进步的窗口。

“姚燕时代”之

靠产业做大总院

建材院一直想做产业,但如何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成果快速推向市场,曾经是制约建材院发展的难题。姚燕认为,还是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建材院的业务特点,对科研成果从技术水平、市场空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业化基础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经过与班子成员的多次研讨,坚定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信心。

◎整合重组,推动国内首家耐火材料公司上市

总院的业务很多,院领导班子从业务优势、人员优势、市场前景等方面分析,最终决定对熔铸耐火材料板块进行重组,并将耐火材料专业的研发力量、销售公司和生产基地,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进行了资产、资源、机构和人才重组,形成了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规范经营的现代企业。2001年,姚燕作为第一任董事长,首先通过联合5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了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科技产业快速、规模化发展,目标是上市。2006年,瑞泰科技作为我国第一家耐火材料公司成功上市,走向资本市场。十几年来,瑞泰科技已发展成为有十几家子公司,业务从熔铸耐火材料到水泥、轻工、钢铁耐火材料的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耐火材料综合服务商之一,销售收入也从几千万元发展到40亿元。

瑞泰科技的成功上市,使总院探索出将分散经营方式组建成集“研究—开发—制造—工程”于一体的全链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型模式,四大业务板块之一的科技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颇具竞争力的科技产业群。

2006年8月23日瑞泰科技成功登陆深交所

◎央地合作,实现从管庄到枣庄的跨越

2019年9月,中国建材集团(枣庄)新材料产业园光芯科技生产线启动,中国第一条生物光导识别芯片生产线正式启动投产。

这个源于图像光导识别材料“黑科技”的项目,是总院有史以来走出北京所建设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速度最快的项目,是总院把牢新形势下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从2018年11月总院与山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到2019年9月全面共同建成“科研开发、检验认证、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的科技成果孵化转移的产业基地,实际建设时间仅用了8个月,创造了“枣庄速度”的央地合作佳话。这段佳话倾注了姚燕和总院领导及干部员工近两年的全部心血,她被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形象地比喻为“李云龙式干部”,深受山东省和枣庄市政府领导的赞赏,“枣庄速度”“枣庄模式”成为总院新时代不断践行科技资本化道路上的新名片。

从管庄到枣庄,是姚燕精心培育的科技成果输出平台和新材料产业园,成立了科创院,获批了山东省创新创业共同体,得到了政府近5亿元的支持。她说一定要把枣庄基地打造成“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科技基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要素融合,突破一批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建设和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平台和人才团队,实现一批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形成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既做技术创新的领路人,又做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姚燕时代的总院在产研之间搭起的桥梁,不仅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也使科技成果更好地造福社会,为总院在新时代不断谋求自身改革发展开创出一片新天地。

全球首条生物光导识别芯片材料生产线

“姚燕时代”之

总院要做大而优

2001年,姚燕上任之初,正值中国加入WTO,中国迎来全新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国外的检测认证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占领了高端客户,国内分散的小检测机构竞争力弱,面临巨大挑战。她敏锐地发现市场新需求,因势利导,充分抓住广大生产厂家和客户对建材产品质量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的良好契机,积极进入民用装修建材产品检测市场,获得了很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要快速发展,积蓄与国外机构的抗衡力量,她前瞻性地提出了“测试产业化”的设想并着手运作。

总院拥有大量专业性的检测中心,都是非独立法人,以往都分散在各专业所,管理不规范,业务做不大。2005 年,在宋志平董事长和中国建材集团的支持下,总院收购了一个“中国”字头的公司,开启了检验认证联合重组的新局面。首先成立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简称“CTC”),接着按照“分步整合改制、规模化发展”的新路子:先后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国内重要战略区域检验认证机构,组建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国检集团)。2016年11月9日国检集团成功登陆上海主板发行上市,成为我国首家检验与认证一体化的国有控股公司。几年来公司发展良好,已有30余家分、子公司,实现超10亿元销售收入。

一家转制科研院所,不断打破传统、运筹帷幄,成功打造两家上市公司,不仅是中国建材总院成功演绎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的传奇故事,更是建材行业实施产研结合、打造建材强国通途中的两个经典范例。

2016年11月9日 国检集团成功登陆上交所

作为国检集团的首任董事长,姚燕居安思危:中国有30000家以上的检验认证机构,缺少大企业,很难跨入国际一流检验认证机构行列,而要想成为国际著名检验认证机构,国检集团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路还很长。

“姚燕时代”之

站到世界舞台中央

如果说在改制转型的大潮中,姚燕在思想、观念、制度、模式等方面的全面创新让中国建材总院化蛹为蝶,那么秉持“科技创新”这支点石成金的魔杖,则让中国建材总院不但一直雄踞我国建材科技的巅峰,也让中国建材行业吹出的号角在国际上越来越响亮。

◎终获成功,主办国际水泥界的“奥林匹克”

2015年10月,有近百年历史的——第14届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吸引了国际上近50个国家1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成为业内有史以来参会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盛会。

这场起源于1918年英国伦敦的盛会,被誉为国际水泥界的“奥林匹克”,我国曾辗转20年4次申办,屡屡铩羽而归。2011年,姚燕全力以赴,组织承担起在国际水泥界宣传中国近年水泥科学的重任,她在申办会议上用流利的英文陈述了申办报告,经过激烈的角逐,中国以绝对优势胜出,终于获得2015年主办权。

2015年国际水泥化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亚洲混凝土研究院揭牌

姚燕组织的此次国际水泥化学大会,汇聚了水泥混凝土领域国际最顶级的科学技术及创新思维,向世界宣告:中国水泥混凝土的研究既有技术也有科学,更有应用。会议对于整个中国的国际学术影响力、促进水泥混凝土领域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然,这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建材总院的国际影响力。

一剑堪磨二十年。大会主席姚燕和她的同仁们,把中国水泥科技带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让世人见证了中国水泥的科技水平,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腾飞发展的实力!

◎凭借实力,荣任中国大陆首位RILEM技术委员会主席

担任院长之初,姚燕就有个雄心壮志,要让总院成为国际一流科研单位。要想成为国际一流,首先要有国际化的思维。“你跟国际上同行都没有对话交流,怎么能说你是国际一流?”

RILEM(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是一个建材科学及结构领域的顶级国际学术组织,其核心内容——技术委员会(TAC)供全球科学家提交立项申请,其技术委员会的主席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由欧美科学家执掌。

姚燕凭借在水泥混凝土领域的学术造诣,2011年带领总院向RILEM申请了“环境与荷载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测试方法”技术委员会(TC-TDC)并最终获批,她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RILEM技术委员会主席。5年间,她领导该领域的全球领先实验室和专家开展对比试验和研究,最终提出关于环境与荷载因素耦合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评价的RILEM国际试验方法并被世界多国采纳使用。她本人的做事风格也让一起合作的国际大腕们印象深刻,他们称她为“铁娘子”。

姚燕带领团队制定的国际标准,从战略上将总院水泥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科技创新推向了新的高度,奠定了总院在混凝土多因素耐久性评价领域的国际领军地位。她一直非常重视把握国际标准的制高点,“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未来的主动权”,目前总院已经发布12项国际标准。

总院也获批成为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北京市“绿色建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凭借基地的科技资源和合作平台,总院承担了大量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了深入的合作,总院每年“送出去”一批访问学者,同时还“请进来”数十位国际客座教授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培养和造就了总院一批不同专业领域的高水平科学家、领军人物和科研人员,引领了建材领域的创新发展。

RILEM TC-TDC技术委员会会议

“姚燕时代”之

以机制留人才带创新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作用发挥又需要有科学机制的激励。20多年来,姚燕不断创新理念和模式,推出具有科技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打造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姚燕怀抱着打造“国际一流研发平台”的梦想,凭借着总院国内建材与无机非金属领域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科研开发中心的平台优势,近年投入数亿元,不断创造国际一流的科研条件,吸引各类人才。

她汇聚高端人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等多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人才队伍。她培养青年科技人才,设立了“吴中伟青年科技奖”、青年基金和前沿探索基金项目,给大批年轻科技人员打造成长锻炼的平台。她建设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人才梯队,提升国内外竞争力及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提拔年轻干部,公开选拔德才兼备的青年科技骨干担任负责人,让优秀的青年走上重要经营管理岗位承担重要科研任务。她倡导国际化人才,“走出去”外派多名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赴国际知名学府做访问学者,“引进来”聘请国外访问学者到中国建材总院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她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在职员工的再教育,先后举办工程硕士班、MBA研修班、材料学和管理学的论文博士班、高科技人才培训、外派交流培养、岗位能力提升等提高干部员工素质的各类培训班。

有了优秀的人才队伍,才是真正的“国家队”,才能支撑总院的健康发展。

◎建立机制,激发积极性创造性

“改革创新谋发展,关爱员工聚人心。”姚燕深刻认识到,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

薪酬和激励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坚持聚焦核心、因企施策、正向激励。她推动建立“人才薪酬福利激励+人才职业发展激励”的人才激励机制体系,不断深化“以岗位工资为主,员工薪酬与业绩、贡献紧密挂钩”的市场化薪酬。她鼓励形成成果转化提成、股权激励、岗位分红、员工持股、超额利润分享等多种激励方式,鼓励员工努力做事、创造业绩,干部员工的收入不断提高。

住房,是每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员工最头疼的事。数万元一平米的商品房,让员工们望而却步,一辈子也买不起呀。有了住房就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这比每年多发几万块钱管用!在姚燕的大力推动下,总院利用自有土地,经过积极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建设了数百套经济适用房,房价只是商品房的10%~20%,有效地解决了大部分员工的后顾之忧。在售房中,她还制定了不论资排辈、不搞官本位、向骨干倾斜的政策。毕业没有几年的博士,花20多万元也住上了两居室的单元房。大家欢欣鼓舞,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谋发展,立志为总院做贡献。

绿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动中国建材集团科技创新

2004 年,中国建材总院与中国建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成为首家进入大型企业集团的中央科研院所。重组成功也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国务院国资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姚燕担任了8年半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后先后担任中国建材集团副董事长、总工程师,除了配合宋志平董事长做经营管理工作,还主抓科技创新。

近10年来,她牵头组织协调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业强基、国家新材料行业测试平台等50余项,国拨资金20多亿元。集团帮助支持特种水泥、T800级碳纤维、电子玻纤、特种光纤、特种石英、先进复合材料等一批高端新材料规模化量产,先后受邀参加全国“双创”周、央企创新成就展等展览;荣获1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专利奖11项,新型建材、玻纤和电子玻璃3个领域获得中国工业大奖,11家企业获得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产品;强化专利工作,实现有效专利12500件,申请国际专利400件,培育出图像识别材料、特种陶瓷、高性能碳纤维、锂电池隔膜、超薄电子玻璃、特种水泥等一批高价值专利;成立技术标准管理体系,制定发布13项国际标准。

近10年来,中国建材集团强化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优化,打造“大研发”科技资源平台。集团技术中心连续被国家发改委考核为优秀,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数量位列央企第一位。这期间,姚燕利用国有资本金等政策,亲自组织参与绿色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科研院所产业化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从建设方案编制论证到项目落地、建设与人才引进工作。她带领团队积极整合检验检测和标准化资源,加快建设先进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行业中心,实现了集团科技服务业的创新发展,集团先后荣获国资委任期考核科技创新企业奖、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优秀组织奖、工信部和财政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不是结尾的结尾

“娇燕有志胜鸿鹄,谁言巾帼逊须眉。”作为一名女性,姚燕没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作为集团总经理,她担负起集团管理和科技发展的重任;作为院长,她为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了全院的发展和提高全体员工的生活水平,呕心沥血。

38年的光阴岁月,她将毕生最美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建材事业。她创造了“姚燕传奇”,这个传奇一直传承着“改革创新、坚忍不拔”的铁人精神。

19年的峥嵘岁月,她将澎湃的激情和满腔热血奉献给了中国建材总院这所国家科研院所,打造了“姚燕时代”,这个时代一直彰显着“科技报国、砥砺奋进”的爱国情怀。

愿传奇一直被传颂,愿时代一直被铭记!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姚燕,建材乃至材料界熟悉的名字,在建材行业耕耘38年,担任中国建材集团总经理8年,担任中国建材总院院长19年。

2020-04-16 15:05:54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