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1日,沪深交易所有2911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6年半年报业绩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两市2911家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超过1.38万亿元。
沪市方面,有1124家上市公司已对外披露2016年半年报。《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上半年,沪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1.18万亿元,同比上升约1.31%;共实现净利润约1.14万亿元,同比下降约5.69%;净资产收益率5.69%,同比减少约1个百分点。
从深市整体情况看,经营稳中趋缓的同时,结构调整却不乏亮点。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激增,实现营业收入123.4亿元,同比增长16.22%,实现净利润4.17亿元,同比增长43.85%;扣除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等第二产业,收入与利润也分别增长3.4%和10.16%,高于沪市平均水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现成效;第三产业收入占沪市整体的比例为42.4%,同比上升约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同时,在国家宏观政策推动下,去产能去库存初见成效。例如,上半年沪市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上市公司存货余额1286亿元,同比下降达17%。并且,钢铁行业21家公司中有14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减少,占比达到66%。在去产能去库存的影响下,煤炭和钢铁行业上半年业绩也出现可喜变化,合计实现净利润约133.90亿元,同比增长约2.5倍,亏损公司家数也由去年同期的24家减少至13家。
深市方面,截至2016年8月31日,有1787家上市公司全部披露了2016年半年度报告。2016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34762.18亿元,平均营业收入19.45亿元,净利润2440.51亿元,平均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8.58%和5.79%。营业收入同比和季度环比出现增长的公司比例分别为65.47%和77%,净利润同比和季度环比出现增长的公司比例分别为62.95%和61.72%。在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深市上市公司业绩显示出稳中有升的平稳发展态势,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成为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从深市整体情况看,2016年上半年的业绩亮点明显。
一是大部分行业业绩向好。17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业绩同比增长,13个行业季度环比增长。信息技术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医疗卫生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和农业6个行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20%。在政策引导、技术进步、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文化艺术业、制造业以及转型“互联网+”的零售业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10%。
二是新兴产业表现突出。深市共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679 家,占公司总数的37.6%,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平均增幅为15.14%和17.43%。
三是并购重组增效明显。深市2015年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的252家公司,通过并购实现外延式发展,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27.88%和28.11%,远高于深市整体水平。此外,深市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公司业绩。
其中,以服务新兴产业和新经济、致力于打造创业创新市场化引擎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快速增长。516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142.04亿元,同比增长33.09%,合计实现净利润379.83亿元,同比增长49.48%,大幅高于深市平均水平。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环保、传媒、计算机、通信四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增幅分别为37.91%、70.44%、31.30%、34.96%,净利润增幅分别为35.69%、20.13%、70.04%、96.57%。创业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促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升级。2016年上半年,已披露研发数据公司的研发投入金额合计136.53亿元,同比增长28.48%,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63%,超过深市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