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去产能的工作还需要更大的推动力。尤其在水泥行业,去产能的工作一直不尽如人意,同时全行业还在保持亏损的状况。尤其是在今年4月,我国水泥行业遭遇了10年来最严酷的寒冬,行业去产能的进展困难重重。
我国水泥行业由于其巨大的投入,去产能的过程中时常受到多方的压力。尤其对于水泥生产区的当地政府,去产能是关系到各方利益协调的大工程。同时水泥去产能的工作在经济问题外,又是一个关系到民生的社会问题。
淘汰落后产能是系统性工程。例如,落后产能生产企业职工在企业停产后的安置问题就是一个重大的考量因素。同时,在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中央又缺乏足够财政转移支付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只能对落后产能听之任之或睁只眼闭只眼。另外,在淘汰落后产能上,不少地方政府环保意识不强、紧迫性不足,眼光局限于地方利益,导致观念落后,总认为地方经济发展离不开落后产能;没有站在全局高度认识淘汰落后产能对保护环境、优化生态资源的重要性,致使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不能顺畅进行。
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因素,我国水泥去产能的工作要全行业解放思想,用各方各面的创新手段来完成这一阶段去产能的重要工作。
生产技术创新
我国水泥生产如果能在全行业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创新和高科技的生产手段,能对去产能的产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简单的算一笔账,如果我国的水泥行业生产出更高质量的水泥产品,水泥生产厂家则可以在保证生产利益的基础上生产数量更少的水泥,这就为去产能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水泥企业要积极利用创新高科技的生产方式,如新型砂石骨料线,具有短流程,全封闭、全方位除尘,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装车系统,高品质成品、粒型好、石粉少等特点,是我国水泥企业要开始重点利用的技术之一。
同时,目前我国水泥行业的环境保护现状还需要很大程度的改善,整个行业的污染状况仍旧堪忧,是我国在环境治理新政中需要大幅利用生产技术驱动改革的行业。例如我国的水泥生产大厂山水水泥的山东新材分公司,于2014年因为八倍的污染超标而受到了挂牌督办的处理。根据专家的计算,我国最大的水泥企业海螺水泥每年排放2亿多吨的二氧化碳,按照这个数值计算,海螺水泥即是世界上污染排放量最大的企业。因此,去产能的工作也是出于环境保护的需求,而科技创新则是行业环境保护状况改善的基本保证。
企业管理创新
同时,企业的管理的创新对提高水泥行业的生产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产效率的提高正是为去产能保生产质量和效益的基本动力。
比如徐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就在近几年成为了我国水泥行业标杆。徐州中联按照“数字化”要求,根据上级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制订出销量、利润、熟料成本、水泥成本、熟料标煤耗、熟料综合电耗、吨熟料发电量、熟料强度、备件消耗、管理费用等细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分别形成年度和月度绩效考核权重,使员工的收入与KPI息息相关。
目前我国的水泥企业要在企业管理方面实现创新,全防位提高生产效率,就尤其需要在生产线设计的精细化、库房的模块化、非标件的组件化、电气的模组化等方面继续努力。只有真正的做好工厂化和信息化的有机结合,才能让中国水泥行业赢在互联网时代和去产能运动的节点上。
全行业生产管理创新
我国的水泥行业从整体上讲是我国工业的重要一环,同时我国水泥行业去产能是一个关乎全行业的大问题,因此只有在行业中达到整体的协调才能使去产能的工作顺利完成。对此,中国水泥协会已高瞻远瞩,为全行业的生产创新开出了药方,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包括水泥企业错峰生产和行业产能互换。
首先,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现阶段去产能、稳增长、增效益的一项产业政策,是行业结构调整、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企业执行错峰生产担负主要责任,对拒不执行和执行不力的水泥企业可实施某些政策限制并利用行业媒体进行曝光,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同时在行业中推进企业产能互换,实现区域市场划分相对清晰合理,主导企业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区域市场竞争协调有序,彼此尊重对方核心利益,最终令行业效益明显提升。
在这些目标的指导下,我国水泥行业将在生产技术上、企业管理上和行业整体管理上用创新的手段实现全行业的全方位升级,用全行业的力量集中解决行业去产能的大问题。在工作推进的同时,应当着力让绿色生产成为是我国水泥行业以及我国工业整体发展的基本方向,这样才能真正使我国水泥在中国和世界经济新常态下取得新的辉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