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绿色发展,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应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严格控制排污总量,为绿色发展腾出更多环境容量;二是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更美好;三是大力保障环境安全,为绿色发展减轻干扰和后顾之忧。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城市群为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即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工程、抑制城市扬尘工程、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工程、治理机动车船污染工程和控制秸秆焚烧工程。通过持续攻坚,确保四川省尚未达标的16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已达标的5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持续优化。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日前,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要求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这为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四川提供了有力遵循。
那么未来,全省将如何守住青山绿水,打响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如何划定生态红线,大力保障环境安全?8月3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就《决定》内容对话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
更贴近百姓的战略目标 改善环境质量成为环境治理核心
华西都市报: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的绿色发展决定,会对我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哪些影响?
姜晓亭:省委绿色发展决定,是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之所以是机遇,因为《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目标,环境保护工作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但挑战和机遇并存,因为当前我省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环境安全隐患仍然较多,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意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仍较薄弱,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度和压力仍较大,要实现我省绿色发展目标,环境保护工作还任重道远。
华西都市报:根据《决定》,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未来环境保护工作的着力点有哪些?
姜晓亭:环境保护涉及方方面面,围绕绿色发展,重点应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严格控制排污总量,为绿色发展腾出更多环境容量;二是切实改善环境质量,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更美好;三是大力保障环境安全,为绿色发展减轻干扰和后顾之忧。
华西都市报:省委在《决定》中明确提出要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我省将从哪些方面展开攻坚?
姜晓亭:在战略上,我们将从主要抓污染物总量减排向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转变,使环境治理成效更加贴近百姓感受。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上,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31211”。
“3”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1”即划定并严守一条生态保护红线;“2”即用好环境保护督察、环境执法两个有力抓手,前者“督政”,后者“督企”,要“两手并举”;还有两个“1”,分别是用好“一个指挥棒”、建好一支队伍,所谓“指挥棒”就是配合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贯彻落实好《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同时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力争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环保卫士”,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保驾护航。
防治大气污染 将突出重点区域携手“治天”
华西都市报:《决定》中提到,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
姜晓亭:事实上,2014年以来,全省空气质量的好转是很明显的,但直到现在,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天数仍占20%左右,相当于全年有70多天在呼吸脏空气。而未来,空气治理的难度还会越来越大。
针对大气污染防治,《决定》中提到,要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城市群为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即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工程、抑制城市扬尘工程、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工程、治理机动车船污染工程和控制秸秆焚烧工程。将加快火力发电、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加速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等重污染车辆,淘汰城市建成区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通过持续攻坚,确保尚未达标的16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改善、已达标的5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持续优化。
华西都市报:全省21个市州中,有5个地级市的城市空气质量是达标的,能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吗?
姜晓亭:达标的是阿坝州、凉山州、甘孜州以及广元和攀枝花。一直以来,我省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盆地地区,《决定》也提到要以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城市群为防治重点,不达标的这16个地级市中,估计今明两年雅安和巴中就有可能实现达标,因为这两个地方现在的指标已经在达标的边缘了。
同时,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成渝城市群之间要生态环境共享共治。下半年,我们还会和重庆市环保局加强交流,形成成渝城市合作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框架协议,以后两地将主要从源解析、共同防治等方面展开合作。
全民监督 严重污染水体将挂牌整治
华西都市报:四川省已经根据“水十条”,将国家对四川的水环境治理考核任务分解到了21个市州。那么,《决定》要求将如何治理水污染?
姜晓亭:“十二五”末期,全省五大流域仍有38%的监测断面水质不达标,其中Ⅴ类、劣Ⅴ类断面超过20%,一批重点小流域污染仍较严重,部分大中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比较普遍。针对水污染防治,《决定》提出要实施四大工程,即严重污染水体整治工程、良好水体保护工程、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工程和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工程。其中提到,要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力争岷江、沱江、嘉陵江干流及其一级支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全省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2%以上。
华西都市报:目前环保厅正在开展的相关工作有哪些呢?
姜晓亭:《决定》中提到的,将实施严重污染水体整治,制定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特别排放限值标准,目前,该项工作我们正在制定中,具体标准将在今明两年出台。其次,严重污染水体将实行挂牌整治,所谓挂牌,就是将具体的整治实施方案、阶段性目标都公布出来,眼下,相关水体的负责单位都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到时候,市民就能根据挂牌公示的目标参与到监督中来。而未能按期完成治理工作的将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予以追责。
同时,根据《决定》中提到的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工程,明年年初,我们就会将全省饮用水水源安全评估结果对外公布,让市民能够“心中有数”,也就是说,2017年年初,全省市民就能看见各个水源地在2016年的评估情况了。
攻坚土壤污染 监控点位将覆盖全川所有区域
华西都市报:对比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周期更长、效果更慢。《决定》是如何规划土壤污染治理的呢?
姜晓亭:2007年国家开展土壤污染普查,在全国设置了两万多个监测点,四川有四千多个点位,当时28.7%的超标率还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决定》提出,当前土壤污染防治要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即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基础工程、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工程和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力争到2020年,重点区域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华西都市报: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四川还将展开哪些工作?
姜晓亭:与大气、水污染相比,污染物在土壤中更难迁移、扩散和稀释,未来我们会将土壤监测常态化。同时,土壤污染治理难度更大,投入也更大,见效周期更长,所以我们要以预防为主,这一点在《决定》中也提到了,就是要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全面落实企事业单位环境安全主体责任,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强化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重点领域环境风险管控。
在监控点位的设置上,2017年国家将完成国控点位的布设,到时候四川将会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我省的监控点位,到2020年,将建成涵盖农地、建设用地、自然保护区等土壤监控网络,监控点位将覆盖全川所有区域。
省级生态红线已制定 市(州)级生态红线正在完善中
华西都市报:中央和省委都提出要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请问这一红线具体包括哪些内容,下一步准备如何划定,生态红线对我省经济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姜晓亭: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是中央和省委的明确要求,也是绿色发展、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我省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资源消耗较重,部分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长远规划和管控。
按照国家和省上要求,目前环保厅已牵头完成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拟将全省最基本、最需要保护的生态空间划定红线,包括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对于维护国家、全省生态安全起极其重要作用的区域,共计占全省幅员面积的40%。
目前,《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已进行了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开展了公众参与,并经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第四次全体会议原则通过,待省委深改组会议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审查通过后将发布实施。市(州)级生态红线正在完善中,2017年,各市(州)要落实省级生态红线的勘界、定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