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经济回升尚需供给侧改革发力

2016-04-15 13:23:04

当前建材下行下滑已经到底,3月份和二季度建材主要产品产量和收入增速将回升,而建材经济效益是否回升,则主要取决于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取决于行业是否能抑制产能的过快释放。

  今年前两个月建材经济运行下行下滑压力有增无减,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下滑到新世纪以来历史最低点。同时,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已经出现积极征兆,投资增速趋稳回升,3月份水泥等建材主要产品价格止跌趋平。当前建材下行下滑已经到底,3月份和二季度建材主要产品产量和收入增速将回升,而建材经济效益是否回升,则主要取决于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取决于行业是否能抑制产能的过快释放。

  今年前两月建材经济运行继续下行下滑

  今年前两个月建材经济运行继续下行下滑,形势十分严峻。1-2月份消除价格下降影响因素的建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而受销售量和价格下降双重因素影响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下滑到1.2%,是新世纪以来的最低增长速度(2009年前两个月为17.5%)。

  建材主要产品产量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水泥产量2.4亿吨,比去年同期下降8.2%;平板玻璃产量1.2亿重量箱,同比下降1.9%。去年建材行业中表现最好的玻纤行业,今年产量增速明显回落。据海关数据,今年前2个月建材出口同比下降25%。受出口下降影响,建筑卫生陶瓷、石材等产品产量增速大幅度回落。

  今年年初建材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在于产品价格继续大幅度下滑。今年前两个月建材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2%,因此损失销售收入300亿元,损失销售收入增长速度4.7个百分点。在建材主要产品中,除石材、防水材料、隔热隔音材料和部分非金属矿产品外,多数建材产品出厂价格均大幅度下降。水泥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4%,比去年年末下降3%,2月份全国通用水泥月平均出厂价格已经跌破每吨250元。商品混凝土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1%,比去年年末下降0.8%。建筑级平板玻璃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优质平板玻璃价格回升乏力,技术玻璃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玻璃纤维及制品、石膏板等轻质建材出厂价格历经去年前9个月的回升,在去年第四季度已显颓势,今年前两个月价格同比下降幅度在1.5~2.5%之间。

  全行业经济效益继续下滑。去年3月份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从2月份的累计同比增长1.8%转为下降1.3%,以后持续下降,全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3049亿元,比前年下降10.3%。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实现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4.3%。水泥行业去年全年实现的329.7亿元利润中,水泥企业利用固体废物退税返还有100多亿,混凝土及投资收益等其他业务收益近百亿元,出售水泥产品的利润也就是100多亿元。平板玻璃制造业年实现利润最高年份曾经达到94亿元,近两年全行业年利润只有十几亿元。去年前两个月平板玻璃全行业亏损4.3亿元,3月份以后扭亏为盈,全年利润仅12亿元。今年年初水泥、平板玻璃两个产能过剩行业产销量下降,价格持续低迷,主营业务全面亏损。

  全国投资增速趋稳回升,建材经济运行走势已经探底

  从年初国民经济和建材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判断,当前建材经济运行走势已经探底。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比去年全年增速回升0.2个百分点,这是自去年以来全国投资增速的首次回升。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比去年全年水平回升2个百分点。

  进入3月份,建材生产企业已经敏锐捕捉到我国投资需求增速即将回升的积极变化。3月上、中旬,水泥、平板玻璃生产企业提高产品挂牌价格。大企业水泥挂牌价格每吨提升10~20元,平板玻璃企业挂牌价格每重量箱提升1元左右。另外,3月份以来钢材、煤炭、柴油价格也在回升,预示整个工业的需求有恢复迹象。

  建材市场并未实质性的启动,需求扩大预期不能过高

  去年以来,国家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投资增速的企稳回升,正是国家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需求政策效果的体现。然而,建材行业和建材生产企业,对投资需求增速的回升应该有冷静、客观的判断,对市场需求扩大的预期不能过高。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在高投资的拉动下高速增长,如今在国民经济转型期,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去年持续回落的基数上肯定将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将是有限的。

  推动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是土地购置等其他投资费用增速的大幅度回升,是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效果的先期反应。今年前两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三大构成中的其他费用同比增长率从去年全年的2.7%猛增到23.7%,增速回升21个百分点;而建筑安装工程量同比增长9.8%,比去年全年继续下滑1.5个百分点,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速下滑6.9个百分点。与水泥等建筑材料消耗密切相关的建筑工程量继续下滑,除了由于年初季节性因素以外,更表明有效投资扩大因素尚未传导到建筑施工工程量中,当前建筑材料市场并没有实质性启动。

  从投资到位资金来看,保障前两个月全国投资增速回升的是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购房预付款等)增速的回升。今年2月末,到位的国内贷款同比增长率从去年年末的下降5.8%转为增长1.8%,其他资金同比增长率回升5.4个百分点;而占投资到位资金70%的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同比增长率从去年年末的增长9.5%转为下降3.1%。投资资金到位情况表明国家扩大有效投资政策主导下的国内银行贷款增长,尚未带动社会资金的跟进。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稳定回升,还须待以时日。

  从投资产业分布情况来看,带动前两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的是电力、水利产业投资的持续稳定上升和房地产投资的低位回稳,特别是在投资产业构成中占17%的房地产投资增速低位回稳,投资增速从去年全年的1%回升到3%。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的高铁投资增速的下降,今年前两个月交通仓储行业投资增速回落9.5个百分点,而占投资总量三分之一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从去年全年的8%继续滑落到7.5%。受“去库存”压力的房地产投资今年增速回升明显是受保障房投资的政策性带动,回升后的增速也只有3%;持续高速增长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持续推动也有限;而多年来持续拉动投资高速增长的我国制造业投资,已经造就了全球最大制造业,目前面临产业内部“去产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投资增长将是有限的。可以预期,今年全国投资增速回升将带动建筑材料市场需求扩大,但回升幅度将十分有限。

  建材经济运行质量的恢复取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

  今年前两个月,全国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主要产品产量的下降,对建材产业内部产能严重过剩、价格和经济效益严重下滑的行业,从“供给侧”改革方面来说利大于弊。表明前段时间的行业抑制产能释放、企业自律、水泥错峰生产取得一定成效,有利于扭转市场供大于求局面,促使价格合理回归和经济效益的回升。去年3月份全国水泥产量累计增速从1-2月份的同比增长11.2%变为下降3.4%,预计今年全国水泥产量将从3月份或二季度开始恢复增长,其他建材主要产品产量和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也将在3月份或二季度回升。

  目前影响建材经济运行质量的主要问题不是产量、销量的增长速度,而是低迷的产品价格和持续下滑的经济效益。提升建材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是建材产品价格是否能回归合理价位,而价格回稳的前提,从“需求侧”方面我们期望有效需求持续稳定扩大,而更重要的是建材产业自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我们建议:

  坚决抑制产能过快释放:抑制产能过快释放,是今年建材产品价格回稳,提升行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前提。如果3月份建材产品价格的上涨刺激水泥等建材产品产量增速的反弹,进而使市场供需关系再度失衡,建材产品价格回稳将失去基础。我们呼吁全行业和企业树立大局意识,行业兴则企业旺,对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和建材市场“需求侧”的变化应有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合理预判建材产品市场需求增量,齐心协力控制适度的产、销量投放,稳定市场供需平衡,推动产品价格回归合理价位,促进全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为“十三五”时期建材行业的转型升级创造良好开端。

  继续坚定不移的“去产能”:我们呼吁全行业和企业充分认清和准确把握我国国民经济转型时期的规律特征,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在行业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中,大企业集团应率先垂范,自觉关停、淘汰、改造集团内技术落后、能耗资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生产线,自觉清理集团内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僵尸企业,保证企业和建材行业在“十三五”时期的持续、健康发展。

  深化建材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年建材全行业经济运行下行下滑中,部分在产业转型升级先行一步的行业,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产业链延伸多样化经营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的企业,显示了强大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我们呼吁,在国民经济和建材产业转型升级中,建材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要转变发展观念,将投资重点和发展方向从产能严重过剩的传统产业,尽快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建材产业,围绕企业主业,向产品上下游拓展产业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业,积极参与建材产业走出去,推进建材产业在“十三五”时期的转型发展。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当前建材下行下滑已经到底,3月份和二季度建材主要产品产量和收入增速将回升,而建材经济效益是否回升,则主要取决于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取决于行业是否能抑制产能的过快释放。

2016-04-15 13:23:04

This week, the pace of downstream resumption of work in most regions of China is still relatively slow, coupled with the unstable support of the cost side,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declined steadily. From February 17 to February 21,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00.27 points, down 1.76% annually and 19.23%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