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政府靠银行搞刺激投资基建 导致今天产能过剩

2016-03-28 09:32:04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于22日至25日在海南博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政要、知名学者和工商界翘楚等领域嘉宾,聚首博鳌小镇,共同探讨亚洲未来发展,传递亚洲开放、活力、思变的“亚洲声音”。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于22日至25日在海南博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政要、知名学者和工商界翘楚等领域嘉宾,聚首博鳌小镇,共同探讨亚洲未来发展,传递亚洲开放、活力、思变的“亚洲声音”。

  25日上午,在“美国经济的可持续性”的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表示,当一个经济系统、金融系统失火的时候,第一件事赶紧做的是救火,而不是谁是纵火案的犯人。美国人很快,很快搞了量化宽松,美联储及各种监管机构联合起来强迫各家投资银行变成商业银行,强迫各家投资银行接受央行的现金。

  而中国做的是什么呢?还是靠金融刺激,2008年11月7日宣布的4万亿,一直到2010年这段时间,大概有20万亿的人民币的刺激性的投资。中间满打满算可能2万多亿财政的钱,中央可能只花1.19万亿。最后执行结果也差不多,主要靠银行,主要靠信贷扩张。信贷扩张给谁?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间接拉动了钢铁、水泥,从而产生了今天的产能过剩。

  以下是文字实录:

  政府靠银行搞刺激投资基建 导致今天产能过剩

  主持人:2009年的时候中国推出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来提振经济。美国主要是靠私营部门,中国靠公共部门。美国靠货币政策,中国靠财政政策。李教授,您觉得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应对危机有什么经验教训吗?

  李稻葵:中国应该向美国学什么东西?这是从金融危机爆发以后。我觉得应该学的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当一个经济系统、金融系统失火的时候,第一件事赶紧做的是救火,而不是谁是纵火案的犯人。美国人很快,很快搞了量化宽松,美联储及各种监管机构联合起来强迫各家投资银行变成商业银行,强迫各家投资银行接受央行的现金。

  我们看到很多的书,高盛当时不同意,说我不愿意变成一个商业银行,我没有问题,凭什么被你监管?电影里演的你没有选择,必须当商业银行,这是命令。紧急情况为了救火,这是应该做的。

  中国做的是什么呢?其实中国主要还是靠金融刺激,2008年11月7日宣布的4万亿,一直到2010年这段时间,大概有20万亿的人民币的刺激性的投资。中间满打满算可能2万多亿财政的钱,中央可能只花1.19万亿。最后执行结果也差不多,主要靠银行,主要靠信贷扩张。信贷扩张给谁?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从事基础设施建设,间接拉动了钢铁、水泥,从而产生了今天的产能过剩。

  所以大家有一个误解,好像中国政府靠财政力量搞刺激。不是。主要还是靠银行。大家好像有一个误解,中国直接修钢厂、水泥厂。不是。主要搞基础设施建设,才间接导致了现在的产能过剩。这是中国的做法。

  还有一点,我想补充一下Paul SHEARD先生的分析。他讲的我很同意。但是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美国的金融体系反应非常快,能够把量化宽松很快转成资产价格上升。比如花旗银行,当时拿了很多现金,怎么办呢?花旗银行不可能一下子把这个钱贷款小企业,金融危机爆发后他是很紧张的。找大机构、大基金,大量的钱贷给大基金。

  大基金拿这个钱买房地产。直接通过这些基金公司收购地产。只要是地产都买。不管是住宅、不管是公寓,还是别墅。还是仓库,还是酒店,大量的购买。上千亿美元的购买。这一下子就把房地产价格托起来了。地产价格一起来,商业银行日子好过了,老百姓日子好过了。这一下经济就恢复了。所以他有这么一个传导机制。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这个方面大家故事讲的太少、评论太少。实际上这是美国金融业一个优势。

  日本QE到目前为止作用非常有限 功力已经到头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认为日本经济三大箭头,量宽掩盖了真正的日元贬值的目的。就像高董事长所说现在全球的政策好像越来越零和博弈。我们经济增长和出口都带来了很大风险。您觉得从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汇率、欧洲、美国?

  李稻葵:量化宽松政策在不同经济体、不同国家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尽管他们的初衷也许是一致的。刚才我们说了在美国,美国有了QE之后,他马上资产价格,尤其是它的房地产价格起来了。整个经济就开始感觉到很舒服了。有点像咱们感冒以后,人吃阿司匹林,让你的血管扩张、让你的热量增加,人头就不疼了。

  日本的QE也许它的初衷是要重新找到通货膨胀。这是日本央行行长反复讲的。但是他的结果到目前为止并不是通货膨胀。到现在为止还是通货紧缩的,主要的作用就是贬值。这一点我很同意你的分析,它的最后结果就是通过贬值,拉动了出口。通过出口,拉动了日本上市公司股票的表现。所以最近两年日本股市表现不错,但是很可惜的是日本的经济至少有75%是不可贸易的部门。

  尽管日本是出口大国,但是本土经济在本土不做贸易的,是75%以上甚至更高。这部分经济体到目前还没有激活,这部分经济体跟汇率没有关系,它的建筑业、零售业、服务业跟汇率没有关系,跟结构改革有关系。所以QE到目前为止它的作用非常有限,它的功力可能已经用完了,已经到头了。其他那两项我看现在还没有效果。

  美国应由各州或联邦政府多发一点债

  主持人:在中国的收入增长很高,但是世界其他地方实际上收入增长并不是很好。就像Paul所说我们需要更多的财政政策。你是不是能够给美国的经济来提供一些建议?

  李稻葵:我说QE有一点影响,但是根本的现在美国收入差距问题是什么呢?是它的劳动参与率在下降。大量的长期失业的不进入劳动大军的人口,美国的劳动参与率,有工作的人除整个人口的比例是过去40多年最低点。几乎达到了欧洲的水平。过去美国经济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美国劳动参与率高。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QE相当于在点心上涂了一层奶油,以最光鲜的方式告诉美国收入差距扩大了。有了QE,华尔街工作的人工资提高了、奖金创造记录了。这是事实。所以以最光鲜方式告诉老百姓社会差距扩大。

  美国该怎么办?作为经济学的学者,我们开的药方非常容易。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应该由各个州或者联邦政府多发一点债。拿着发债的钱修基础设施,把公路、高铁修一修,洛杉矶到旧金山修高铁。很简单。但是政治上可不可行呢?非常难,很多人反对美国这么干。这回到了一个经济和政治矛盾的重大话题了。

  李稻葵吐槽美公务员办公效率低 高西庆反驳:那是优点

  主持人:美国对于中国的经济减速相对来说是免疫的,随着美国越来越多从世界体系当中退出,这对世界其他国家是一个多大的灾难。如果美国有越来越多保护主义、如果美国不再那么支持全球化的话,对世界其他国家影响非常大吗?

  李稻葵:从中国人角度看美国,美国优势就是非常包容、非常自由的精神。也许这个精神跟移民政策不见得相关。澳大利亚客观地讲没有美国人那么包容和自由。但是也是问题。由于他这里是包容、自由的,谁也不管谁,各人管各人的,非常自由。所以在美国有一大帮天才,还有更多穷人没有人管。容易使社会两极分化。美国政治体制当时的想法是想方设法限制政府的力量,想方设法让政治的力量降低。

  但是当今世界,美国是各个大国之间的一个,政治的力量那么低,就影响政策的执行。尤其是金融监管方面,进公务员的人远远比进华尔街的人素质要低,我这个话讲的有点不好听了。在美国监管体制下猫跑不过老鼠,这是他的长期问题。所以要客观分析美国的优势和劣势。

  高西庆:稻葵说的最后一点我不同意,说到美国公务员质量,中国公务员的质量很高,尤其是监管机构。我们相对来讲这个话。正是因为美国政府的制度设计,使得它的公务员,尤其是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够,他制度本身不允许,他自己也没有足够意愿努力把金融系统。政府那只闲不住的手被绑住了。可是我们这个机制下,这个手动太多了。政府平均水平稍微低一点,这是美国的优势,不是劣势。

  李稻葵: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另外讨论。《动物园乐园》讽刺美国人,机动车厕所动作很慢,干活很慢,效率很低。你要在美国生活就知道了,很难受。

  中美应互补 中国不可能全面学美国

  主持人:李稻葵博士,在您看来中国是否有潜力能够成为最前端?有些人认为他已经在最前端了。基因测序、无人机已经属于最前端了,特别先进,比美国任何公司都先进。中国在技术方面它的趋势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政府、学术界、私营部门是否会有一个很好的合作?

  李稻葵:非常好的问题。我也经常问自己的问题。20年后,中国跟美国相比是怎么一个状况。我倾向于认为20、30年后,美国仍然会在最先进、最有突破性的技术领域是领先的。因为很简单,美国这个体制非常崇尚自由,没有限制的,这是它的优势。但是在一些跟市场接近的,需要大量工程师去不断测试、不断推进的领域,中国也会领先。是不同的模式。举个例子,现在工程机械这个行当,中国是相当的领先,像三一重工。

  还有跟消费者很近的领域,比如互联网、家用电器,中国是领先的。但是在最顶尖的科技突破方面,美国是领先。所以以后中国和美国永远是一对儿相对补充的商业模式、技术创新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不用担心,我不认为中国未来全面超过美国。

  反过来,中国也不用担心,我们也不是永远落后,而是这两个体制是互相互补,是世界两种不同的模式。中国不可能变成一个移民国家,因为历史上这么多年的传统不可能一下打破。中国不可能全面学美国,美国也不可能全面学中国,但是世界是多元化的,这两个体系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依存。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于22日至25日在海南博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政要、知名学者和工商界翘楚等领域嘉宾,聚首博鳌小镇,共同探讨亚洲未来发展,传递亚洲开放、活力、思变的“亚洲声音”。

2016-03-28 09:32:04

Near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domestic concrete market demand continued to weaken, the cost support declin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period, and the price of concrete in many places declined steadily. From December 19 to December 25,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1.39 points, down 0.80% annually and 10.97%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