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能过剩地图:这里的“僵尸企业”最多

2016-02-29 14:42:32

通过梳理公开数据发现,相比经济发达省市,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资源型省份“僵尸企业”数量虽然并不突出,但面临的出清任务更为艰巨。传统工业制造行业、商贸服务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行业,因而“僵尸企业”相对比较多;同时“大僵尸”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中,包括近200家以钢铁、水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公司。

  31个省区市中,哪些省份清理“僵尸企业”任务更艰巨?哪个行业面临的出清压力最大?

  虽然仅有少数省份发布了对“僵尸企业”数量的摸底调查结果,难以绘制出一份相对完整的全“僵尸企业”地图。不过,通过梳理公开数据发现,相比经济发达省市,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资源型省份“僵尸企业”数量虽然并不突出,但面临的出清任务更为艰巨。

  出清“僵尸企业”多被列入地方政府重点工作。除了一些“规定动作”,各地在清理产能过剩工作中也有立足本地的“自选动作”。

  1.“富省”数量多压力小

  梳理发现,从目前公布摸底调查结果的几个省市来看,如果将“特困”、“空壳”等企业都统一划到“僵尸企业”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地区的数量总体要更多一些。

  经济总量排名前三的省市中,仅有山东目前公开了“僵尸企业”数据。据山东省经信委组织的摸底调查显示,山东共有“僵尸企业”4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7家,国企9家。其中70%以上的企业分布在轻工、纺织、建材、机械、化工等行业,也有一些分布在煤炭、冶金、医药、电子等行业。

  不过,按照该省经信委主任钱焕涛的说法,山东范围内的“僵尸企业”实际数量要比这个上报数据更大。

  在1月初召开的湖南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南省经信委表示,将尽快对各行各业的“僵尸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及时处理。2016年该省将淘汰1000家以上的产能过剩企业。这从侧面反映出湖南“僵尸企业”数量应该不会低于千家。

  据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介绍,经过初步统计,安徽省内钢铁、煤炭等亟须化解过剩产能的“特困”企业有10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中型以上的企业共126家。

  辽宁省国资委的一份资料显示,全省目前仍保留的国有“壳企业”为830户,它们一无有效资产、二无生产经营活动、三无偿债能力,只留下人员和债务包袱。

  重庆市表示,今年将在国企领域采取果断措施,清理退出钢铁、煤炭等行业“僵尸企业”、空壳公司等200户。

  “经济大省的‘僵尸企业’数量应该是最多的,尤其是表现在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上。”工信部相关人士告诉了望智库观察员,“僵尸企业”的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是有一定关系的,绝大多数“僵尸企业”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近年来经济发展越好的地方,去产能的问题可能就越突出。

  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绛认为,“僵尸企业”的行业和地域分布特点说明“僵尸企业”形成的历史负债因素。传统工业制造行业、商贸服务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行业,因而“僵尸企业”相对比较多;广东、天津、江苏、上海等发达地区“僵尸企业”遗留较多,是因为这些行业和地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者”,但由于当时政策不配套、改制不规范等因素,导致出现较多“僵尸企业”。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僵尸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比如,据甘肃省官方初步统计,目前该省有113户特困工业企业,负债共计1569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6.4%。而青海省召开的相关会议显示,该省省属国有企业目前有17户困难企业面临扭亏脱困的发展难题。

  但“数量”跟“比例”都不足以说明清理“僵尸”企业的任务轻重。受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广东、江苏、北京、上海、重庆等省市,工业基础好,转型升级快,压力并不大。真正包袱较重的还是那些老工业、资源型省份,比如东北三省、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等。

  2.A股“大块头”最难啃

  与数量相比,“僵尸企业”的体量,更能决定与之较量的难度系数。“僵尸企业”多不怕,大块头的“僵尸”才是最难对付的。

  “大僵尸”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中。数据显示,沪深两市近300家“僵尸企业”,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这些“僵尸”上市公司中,包括近200家以钢铁、有色、造纸、纺织、船舶、石化、机械、水泥、煤炭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公司。

  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船舶、石化等行业都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截至2015年12月初,这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80%,亏损面达80%。

  这些“大僵尸”所处的行业、地域,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该行业、该地域大战“僵尸”的成败。

  钢铁业首当其冲。近300家产能过剩上市公司中,包括山东钢铁、杭钢股份、华菱钢铁等11家钢企。

  中国联合钢铁网样本数据显示,从2015年7月初到2015年12月底,仅包钢股份、凌钢股份、重庆钢铁、抚顺特钢等8家钢铁上市公司,合计获得各类政府补贴、补助及贴息总计29.2亿。其中包钢股份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先后8次获得财政补贴,总计18亿;凌钢股份在2015年12月25日一次性获得政府补贴7.92亿。

  这些钢铁企业活下来,靠的是政府输血。动辄几万几十万人的企业,大小子公司数以百计,一旦口粮断供,偌大的“僵尸”倒下,其影响不言而喻。

  煤炭业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煤炭上市公司中,虽比钢铁企业总体底子要厚,但“僵尸”化趋势加重。近日,陕西煤业、云煤能源、大同煤业和中煤能源相继发布年报,2015年四家企业加起来预计净亏80亿元左右,只好纷纷变卖产业,断臂求生。

  此外,福建水泥等水泥股、中国铝业等有色股;岳阳林纸等造纸股、云维股份等石化股;中国船舶等船舶股,这些过剩行业里的A股“大僵尸”,都面临着“动一发牵全身”的处置难题。

  3.钢铁煤炭压力大

  钢铁和煤炭,成为大战“僵尸”的当头炮。

  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太原主持召开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座谈会,提出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尤为突出,对主动退出产能的企业给予支持,对违法经营企业和“僵尸企业”要停止续贷。

  1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至1.5亿吨。

  钢铁和煤炭两大产业的去产能,几乎是所有省份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难点。对资源大省而言,更是拿命脉相拼。

  河北省钢铁产量占到全国约四分之一。河北“两会”上,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表示,河北将研究制定“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三年攻坚行动,严格依法依规执行淘汰标准,运用差别电价、水价、环保执法等措施,以减量替代、超量置换压减产能,确保完成压减炼铁1000万吨、炼钢800万吨的年度任务。

  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明确,要加大煤炭、焦炭、冶金等特困行业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力争使煤炭在工业增加值中占比下降到50%以下。为改变一“煤”独大发展现状,山西还提出,未来5年,将着眼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加快发展七大非煤产业,做优做强能源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培育新兴接替产业。

  内蒙古也着重整治煤炭行业的“僵尸企业”。2016年,内蒙古将促进产业兼并重组,着力推动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纵向重组联合,禁止新上单一煤矿项目,新上电力、化工项目要与既有为落实转化项目的煤矿重组,推动企业开展优势产能合作。

  以煤炭、钢铁、石化等资源型产业和重化工业为支柱的东北地区,也是去煤炭、钢铁产能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这些地区正积极改变对煤和钢的产业依赖,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就提出,把黑龙江矿产资源转化为矿业经济,对占有矿权的“僵尸企业”要加快淘汰退出。

  山东、河南、安徽等省份,也在“规定动作”内积极“卸”煤“消”钢。

  4.“自选动作”高招多钢

  除了“规定动作”外,一些省市也立足本省实际,通过“自选动作”来强化出清“僵尸企业”的政策力度。

  河南省内的僵尸企业,主要集中在造纸、钢铁、煤炭等行业。1月18日,河南银监局召开2016年河南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提出对债务规模较大、有3家以上债权银行的风险客户,成立债权人委员会。对于“僵尸企业”,要稳妥有序推动其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

  多个省份对“僵尸企业”已经不再吃偏饭。在新疆经济工作会议上,张春贤表示,2016年新疆将坚决制止钢铁、水泥等行业新增产能,即使是先进产能也要严格控制。通过差别电价、环保节能政策等经济手段,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该关的企业一定要关,不能手软。一方面,要停止对“僵尸企业”的财政补贴和各种形式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处置“僵尸企业”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关系,最大限度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减少对社会的冲击。

  一些省份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消解“僵尸企业”的退出后遗症。比如,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提出,湖南将淘汰1000家以上的产能过剩规模工业企业,省财政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解决钢铁、煤炭行业“僵尸企业”处置的人员安置问题。

  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在各地陆续实施。以浙江为例,通过差别电价、环保节能政策等经济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去年5月,浙江省以单位用地税收、单位用地产出、单位能耗产出等指标为核心,建立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制度,并实行差异化征税收费。仅在不锈钢产业聚集地余姚市河姆渡镇,企业加收电价后,就有100多家企业因此无法维持经营,最终选择退出。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通过梳理公开数据发现,相比经济发达省市,东北老工业基地、部分资源型省份“僵尸企业”数量虽然并不突出,但面临的出清任务更为艰巨。传统工业制造行业、商贸服务业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先行行业,因而“僵尸企业”相对比较多;同时“大僵尸”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中,包括近200家以钢铁、水泥、煤炭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公司。

2016-02-29 14:42:32

Etuoke Banner Yongheng Cement Co., Ltd. was established on July 29, 2009, with its registered addres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Jinghua Oxygen Plant, Qipanjing Industrial Park, Qipanjing Town, Etuoke Banner, Ordos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its legal representative is Wu Yongping. Its business scope includes licensed business items: production and sales of cement. General business items: sales of coal gangue, fly ash, clinker, limestone, granulated slag and gyps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