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水泥行业去产能的历史经验

2016-01-20 10:01:35

自199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先后密集出台了十余部政策法规,通过筑高资源环境保护门槛、提高生产工艺水平要求等手段,引导岛内水泥行业加速出清过剩产能,但去产能的过程并未给整个行业注入活力,行业龙头股价亦未能迎来持续性的上涨。

  从台湾经验来看,去产能并不能带来持续性行情,以台泥为例看,台泥在去产能过程中及之后的20年里,股价表现远落后于大盘指数;2003-2007年伴随着全球大宗商品的上涨以及台泥在大陆的迅速扩张,其股价上涨了5倍,跑赢大盘,充分显现出周期品特性。

  首先,大陆与台湾(1980年代)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具有可比性具有可比性,表现在:一、产能过剩均发生在经济增速7%-8%、人均GDP突破7000-8000美元、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二、均经历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集中上马、都伴随着一波房地产投资热潮;三、行业集中度均偏低,产能利用率也均在70%-75%水平。

  自199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先后密集出台了十余部政策法规,通过筑高资源环境保护门槛、提高生产工艺水平要求等手段,引导岛内水泥行业加速出清过剩产能,但去产能的过程并未给整个行业注入活力,行业龙头股价亦未能迎来持续性的上涨,具体来说:

  1、产业整合主要是通过中小厂商关停倒闭、转战中下游退出市场的方式而被动的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这并未给整个水泥行业注入活力。

  2、产品出口作为调节岛内供需缺口的阶段性措施,只是暂时消化过剩产能的权宜之计,亦未能扭转行业颓势。

  3、产能转移实现了岛内过剩产能长效出清,并在国际大宗商品周期性上涨的推动下,台泥迎来了两波阶段性上涨行情。

  总体来说,在去产能之前,台泥的股价表现与台湾加权指数高度契合、显着正相关,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积极因素”,与整个经济的基本面及资本市场同步反应;在去产能过程中及之后的20年里,台泥的股价表现显着弱于台湾大盘走势,并在与整个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正相关程度亦在逐步减弱,说明水泥行业已经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的“迟钝因素”,去产能难以挽回行业颓势。

Correlation

5位行业专家对下半年煤炭、钢铁、水泥等产业的趋势进行研判,对相关产业港股业绩走势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8-05-24 11:23:20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和中国水泥协会定于2017年12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水泥窑协同处置创新发展大会。

2017-12-12 18:52:59

长期来看,水泥供给侧改革开始向行政化手段倾斜,去产能正在加速推进,而市场对于水泥供给侧改革关注低,存在较大的预期差。我们上周调研了长江流域某非上市水泥公司,集调研精华供投资者参考。

2016-08-10 09:24:07

3月9日,正值 “两会”召开之际,中国水泥协会在珠海召开了“2016年中国大型水泥企业领导人圆桌会议(C12+3峰会)”。本次会议主题: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

2016-03-10 13:24:04

自199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先后密集出台了十余部政策法规,通过筑高资源环境保护门槛、提高生产工艺水平要求等手段,引导岛内水泥行业加速出清过剩产能,但去产能的过程并未给整个行业注入活力,行业龙头股价亦未能迎来持续性的上涨。

2016-01-20 10:01:35

According to the data center of China Cement Network,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recovery of the northwest cement market, the market in Shaanxi has stabilized in stages, Gansu and Ningxia have been driven by many factors, and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Xinjiang has pushed up parti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