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科技朱建勋:让科技创新驱动建材工业美好未来

2015-11-20 14:56:34

建材工业的科技创新,既要有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基础,更要坚定思想认识,将建材工业的未来托付于科技创新。衷心地希望“十三五”期间建材工业的掌门人们,能够真正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自身实际有所行动。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各行业在最后冲刺和总结5年发展之际,也都开始酝酿新的5年规划。目前,建材工业“十三五”前期重大问题的研究已经结题,由工信部主导的建材工业“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为了全面接收行业声音、吸纳建议,编制更加完善、科学、系统的建材工业“十三五”规划,本报就“十三五”期间与建材工业科技创新相关的问题,专访了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朱建勋。

  科技创新是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对于科技创新,朱建勋认为现阶段,结构转型、科技创新是自然而然的选择,很多技术企业自己不去研发已经无处可学,甚至有些企业在国际上已经站在比较高的地位上,只有自己做研发这一条出路。

  朱建勋认为,过去十年前或者十多年前,用资源、人力成本的优势,只要模仿别人,有市场就能发展,造就了很多世界第一产能。现在中国的市场逐渐饱和了,国外的市场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大,比如我国生产的玻璃纤维产品,出口量达50%~60%,国外有些企业都已经关闭了,单靠市场容量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经济环境。

  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一开始由于跟国外的差距比较大、科技水平比较低,很多技术都能从国外引进,但是经过消化吸收和进一步创新,像水泥行业、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等,跟国外已经处在同一个水平上。国外的企业研发一个新产品有很多阶段,概念、研究、技术孵化、小试、中试、批量生产、销售等等,而它的概念、想法都是通过市场获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我们过去缺少研发,一是因为产品短缺,二是因为从成本的角度看买技术更划算。现在,由于直接的竞争关系,在高端技术上,基本没有渠道向国内引进。所以在这个阶段,再用过去的产业模式,肯定无法维持下去。各个企业在产业范围内不太一样,但谁能提早看到这一点,重视科技,就能抢占先机。

  建材行业的一个特点就是利润水平低,除了个别经营较好的民企,建材行业的主要科研力量还是集中在国企内部,中央、国家政府、省市政府都很重视科技创新,但实际在考核体系上并未体现出来,现在大量的考核还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性,销售、收入、现金流、资本运营的效率等。而国企是围绕考核指挥棒运作的,考核什么就做什么。科技创新要真正落实下来,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国家的考核体系要改变。另外研发都有一个投入产出的时间,越是技术含量高的技术,研发周期越长,所以对国企的考核还要注意到管理者任期的问题,在技术创新方面需要有长周期的考核方式。

  创新要着眼未来,更要立足当下

  “科技创新不单是研发未来的产品和技术,我们现在的概念不太完整。”朱建勋说。科技创新实际上是围绕整个生产过程,在制造中怎么优化工序、怎么减少制造成本、怎么提高产品的质量,这里有很多研究课题。不完全是搞新产品、新技术。我们把搞新产品、新技术作为研发,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一味地追求“高、大、上”也不一定合适。实际上,在我们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到处都有技术问题,有需要研究的问题。具体到建材行业,可能不需要水平上多少档次,把价格进一步降下来,把耗能和对资源环境的消耗降下来,包括原材料的替代(成本更低、对大气污染更少),就是很有效率的科技创新。建材行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真正做到强,第一点就是要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别人能低成本制造出来的,你要比他成本更低,人家的产品性能好,你也不比他差。第二点是对未来的判断,新产品的开发,新产业的孵化。“十三五”应该对这两点都重视,但第一点更重要一些。水泥、玻璃跟国外比,产品的质量都差不多,但是全生命生产周期过程中的很多指标,如节能减排指标、能耗、污染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多耗的能源也是成本。

  科研方法要更加系统、科学

  谈及我国科研水平的现状,朱建勋认为不单要重视科研,还要重视科研方法的研究,不能总是采用试错式的、碎片式的科研方法,现在科研也讲究系统性的方法。当然也不能急于一个“十三五”就解决所有问题,科研还需要长期积淀,加上好的总结和外面的经验,才能更好的发展。

  据朱建勋介绍,现在国际上最先进的材料研究是用基因工程的方式,相比于试错法,两者的区别是前者获得的是最优的配方,而后者往往获得的是可行的配方,可能接近最优,但不知道是不是最优,就是研究得不够透彻。材料基因工程的核心是能缩短研发周期、减少研发成本,企业积累的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数据库里用计算机进行分析,这些数据是共享的。实际上是改变研发模式,共同来研发。比如说水泥行业的中国建材、中材、海螺等大企业,现在都是各自研发各自的技术,将来有没有可能在国家的支持下达到信息共享,这样整个社会的研发效率就提高了。当然信息也是很重要的,企业资源也要注意共性的怎么开放,个性的怎么保护。

  另外,国内现在做应用基础研究的企业很少,大部分企业都在做产品的技术开发项目,还没有进入到应用基础研究。所谓应用基础研究,就是研究有广泛应用前途,以获得新的知识、原理、方法为目标的应用理论研究。拥有了这些就能在需求到来时,简便、迅速地转化成产品。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需要有应用基础的储备,就好比种一棵树,树干很健壮,将来树枝长出来就很茂盛。现在的科研往往是开发产品,开发产品的过程中必须有配方的研究,所以开发周期就比较长,而且最终应用的不一定是最佳的配方,这是跟顶尖企业差距比较大的方面。对于建材行业来说,一般的企业不用强求,但是作为骨干企业一定要开展有些应用基础的研究。

  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加速成果转化

  在朱建勋看来,科研不是表面上的一点资金投入,做科研首先要有对科研人员的投入,要创造条件,使科研人员能静下心来琢磨科研的事情。对科研人员的投入,无法很快显示出具体的效益,在企业里看着像是“闲人”,但长期看对企业的发展益处良多,很多企业看不到这一点或者等不及。

  科研的管理和其他的生产经营管理不一样,没有一套完整的测算办法。企业的经济考核容易进行对比,效益的高低、规模的大小。但是科研不太好考核,宏观层面可以看科技人员的数量、研发投入比,但是投入的效力怎么体现很难量化。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时,很多技术、观念都在人才的脑子里,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以一定要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科研工作完全是靠每个个体来实现,不像生产线电钮一按就生产了,所以有人说科研的管理是管理和艺术的结合。研发人员如果有积极性可能整天都在考虑技术创新的事,但如果没积极性,十几天不干活你也不知道,所以很多人也觉得科研难管理。

  在国外为了保障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他们的待遇会比其他员工高一些,现在国内企业大部分做的还不够。现状是科研的高端人才,大部分选择生活在医疗条件、教育条件比较好的大城市,这些地方的生活成本就非常高。另外,科技是有传承的,是需要积累的,包括一个人的研究方向,不是说我今天做一项研究,明天就一定能行,所以企业要想办法让优秀的技术人员能长期的留在企业。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充分发挥在企业里10年、20年的黄金时期,为企业带来价值。对于国企,科技队伍的保留、保持、成长是个大问题,因为国企偏向平均的分配制度和对技术人才不够重视,往往导致特别优秀的人很难留下。如果一个企业能看准,把人作为一种核心资源,对一些关键人物就要特别留心,在前期做人力资源规划时就要考虑周全。实际上,有很多技术人员还是愿意干技术,只是待遇太低了就没办法干下去了,所以企业要主动的给他们一些激励,包括承担项目、指导他们做科研。

  最后一点,科技成果不能锁在柜子里。像中材有很多没有孵化的技术,怎么促进孵化?我们也在考虑成立创业基金,帮助孵化有风险性的科技成果。比如有些科研成果处在实验室阶段,没有经过放大实验,就可以用创业基金支持放大实验,如果成功,企业内部可以转化成产品,另外,也可以卖出去,从收益里拿出一部分对个人进行奖励。

  今时今日,对于建材工业,科技创新已有共识,而我们面临的问题仍然是认识不深刻、行动不到位、基础不扎实。在本次访谈中,朱建勋一语破的地提出了这些问题,这不仅源于他几十年来对科学知识的积累,也来自他在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双重实践。建材工业的科技创新,既要有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基础,更要坚定思想认识,将建材工业的未来托付于科技创新。衷心地希望“十三五”期间建材工业的掌门人们,能够真正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自身实际有所行动。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建材工业的科技创新,既要有人才、技术和资金的基础,更要坚定思想认识,将建材工业的未来托付于科技创新。衷心地希望“十三五”期间建材工业的掌门人们,能够真正思考这些问题,并结合自身实际有所行动。

2015-11-20 14:56:34

Recently, the overall domestic demand has declined steadily, coupled with the weakening of local cost support, and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been stable and small. From November 14 to November 20,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35 points, down 0.13% annually and 10.08%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