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桂新:节能减排和智能制造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015-09-15 14:31:05

今年以来,我国水泥工业面对产能严重过剩、需求增长严重不足、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等诸多困难,生产、销售、价格和效益全面下降,企业经营日益困难,业界人士信心受挫,行业形势非常严峻。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今天,中国水泥网在这里召开“2015第三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来自水泥企业界老总和专业齐聚泰安,共同围绕”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首先,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我就当前水泥行业形势、节能环保、智能制造谈点个人意见,供参考。

  一、当前水泥行业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今年以来,我国水泥工业面对产能严重过剩、需求增长严重不足、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等诸多困难,生产、销售、价格和效益全面下降,企业经营日益困难,业界人士信心受挫,行业形势非常严峻。

(一)产量持续下滑。1-7月份,全国水泥累计产量12.9亿吨,同比下降了5%;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8个增长外,其余23个全部下降。这种现象极为罕见,也是2000年来没有过的。

(二)价格大幅度下降。全国水泥平均出厂价格同比下降了30多,下降了9.7%。部分地区水泥价格同比下降了100多元,相当部分企业的水泥价格已经接近或低于实际成本水平。

(三)效益大幅度滑坡。1-7月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901亿元,同比下降9.6%;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只有147亿元,同比下降63.8%(少赚了260多亿元);目前,东北、华北、西北水泥行业盈亏相抵后整体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四)企业经营日益困难。1-7月份,规模以上3374户水泥企业亏损总数达1317户,亏损户数同比增长35.9%;亏损面38.9%,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32.4亿元,同比增长92.2%。

  当前,水泥行业面临的困难既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也有自身发展的原因。水泥工业经过”十五“以来的高速增长,已经开始出现”拐点“。有没有平台期限,尚有待观察,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产能过剩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截止2014年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实际产能超过20亿吨以上,产能已是严重过剩,特别是市场需求有减少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新建成投产的水泥生产线15条,产能2093万吨,虽然同比减少了40%,但这些新建成项目投入生产必然对市场产生冲击。

  二是部分地区新上项目还很强烈。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水泥形势虽然不好,但部分地区新上扩能项目的欲望还很强。特别是云南和贵州,由于发展起步较晚,短期水泥市场需求较大,故在建的水泥项目数量和规模居全国前列。

  三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主要是普通水泥,而海洋工程用特种水泥等专用品种因供给不足,用户只好用通用硅酸盐水泥替代。近年来水泥行业通过兼并重组产生了中国建材、中国中材等有国际影响的大企业,但产业过于分散、市场集中度低的矛盾并没有解决。2014年,国内前十家水泥企业熟料产能企业产能集中度为53%,与欧美等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四是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由于水泥产能严重过剩,一些地方大打价格战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亏本销售和恶意低价倾销。在环保节能执法方面,因为各地在强制性标准执行监管上的差异,造成一些优势和守法企业反而失去竞争优势,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怪象。此外,由于市场监管不到位,部分该淘汰的落后企业还没有真正被淘汰掉,部分无生产许可证企业逍遥法外,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时有发生。

  面对当前极其复杂的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水泥工业要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关键要做到:严控新增、淘汰落后、适度限产、兼并重组、鼓励创新、规范竞争。

[Page]

  二、节能减排和智能制造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节能和环保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这对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和经济转型升级、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所以,国家出台的相关能耗和环保标准不断提升,政策越来越严格。水泥工业特点决定其目前仍然是能耗和碳排放大户,是国家环保规划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今年新修改的《环保法》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排污权有偿使用》、《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标准文件都对水泥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产能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水泥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推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并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等手段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用30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未来10年我国制造业发展从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四方面进行谋篇布局,明确提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转型升级,即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按照这个纲领: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制造业主要领域具有创新引领能力和明显竞争优势,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目标到2020年比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2%,用水下降23%,固废综合利用率有65%提高到73%。

  最近,工信部和住建部两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到2018年,绿色建材生产比重明显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建材在行业主管业务收入中占比提高到20%,品种质量较好满足绿色建筑需要,与2015年相比,建材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总量削减8%;绿色建材应用占比稳步提高。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30%,绿色建筑应用比例达到50%,试点示范工程应用比例达到70%,既有建筑改造应用比例提高到80%。

  通知还针对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提出了几方面的行动,包括:引导北方采暖区水泥企业在冬季供暖期开展错峰生产,节能减排,减少雾霾;支持利用城市周边现有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险废弃物等,持续开展好协同处置试点示范,支持利用尾矿、产业固体废弃物,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机制砂石等,以建筑垃圾处理和再利用为重点,加强再生建材生产技术和工艺研发,提高固体废弃物消纳量和产品质量;引导建材生产企业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重点在水泥等行业推进智能制造并提升水平。发展高品质和专用水泥。制修订水泥产品标准,完善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取消复合水泥32.5低等级标准,鼓励生产和使用高标号水泥、纯熟料水泥。优先发展并规范使用海工、核电、道路等工程专用水泥。

  《中国制造2025》明确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此次试点示范项目遴选工作是由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推荐,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从试点示范代表性、技术水平、与要素条件符合程度、持续增长型等方面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综合考虑行业分布、区域分布、试点示范类别构成等因素,最终确定了2015年的46个试点示范项目,这46个试点示范项目覆盖了38个行业,分布在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6个类别。很荣幸,泰安中联水泥榜上有名。

  根据专项行动总体部署,下一步将扩大影响力、广泛宣传,几天前刚召开全国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以后要分行业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并在今年11月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集中展示试点示范取得的成效。

  水泥工业产品生产具有连续、流程化和能源资源消耗型特征,建立以产品订单、产品质量、物料消耗和排放相适应的原燃材料进场,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稳定优化运行的工业生产物联网系统,实现原燃材料的成分分析和精准计量、设备和生产过程稳定运行、各种原材料、能源、工艺参数等各类生产数据的集成应用的智能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中国水泥网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热点,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创新,此次大会为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提出:日产5000吨生产线吨熟料百公斤标煤耗和百名员工智能化工厂的“双百工程”,深受到行业广泛关注。本次会议吸引了许多企业老总、专家、水泥服务商、媒体朋友参加,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面对当前水泥行业困难,我们要在困难中看到成绩和光明,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水泥行业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对此一定要有信心。只要我们大家凝聚共识,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各项工作,水泥行业就一定能实现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今年以来,我国水泥工业面对产能严重过剩、需求增长严重不足、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等诸多困难,生产、销售、价格和效益全面下降,企业经营日益困难,业界人士信心受挫,行业形势非常严峻。

2015-09-15 14:31:05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