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水泥产业生产经营情况基本稳定

2015-09-10 09:53:37

受宏观运行环境明显转变及产业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等内外双重因素影响,今年水泥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达到新世纪以来的最低点,企业开工不足、产品产量大幅下降,水泥价格持续下滑、至今跌势未止,市场经营困难、企业库存高企,经济效益低迷、收入利润双双下降,行业内恐慌情绪弥漫、企业信心不足等等运行疲态层层显现。

  受宏观运行环境明显转变及产业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等内外双重因素影响,今年水泥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达到新世纪以来的最低点,企业开工不足、产品产量大幅下降,水泥价格持续下滑、至今跌势未止,市场经营困难、企业库存高企,经济效益低迷、收入利润双双下降,行业内恐慌情绪弥漫、企业信心不足等等运行疲态层层显现。如此形势,直接考验着行业的承受能力和企业运行质量,也考验着行业企业应对危机形势的反应、能力和手段,更拷问着水泥行业几十年发展的得失,迫使整个行业认真审视产业现状、思考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好在行业企业反应比较迅速调整能力较强,在经历了年初产量“大起大落”的慌乱之后,稳住阵脚,认真分析市场形势,合理组织生产,使行业形势逐渐稳定。虽然受大的宏观环境影响水泥行业仍处下行区间,但上半年行业企稳迹象已经初步显现,7月份水泥产业运行延续了这一态势,产量仍然保持平稳,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出现规律性回调,但总体态势基本稳定,出厂价格仍在下跌,虽然跌势较上月有所收窄,但这仍然是悬在行业上空的达克摩斯之剑,始终威胁着行业运行,使人不敢丝毫放松警惕。

  7月份水泥产业运行总体稳定

  7月份水泥生产持续稳定。今年7月份全国水泥产量2.1亿吨,同比下降4.7%,比6月份下降0.03%,出现季节性回落(水泥生产季节性规律,历年7月产量都比6月份低),1~7月份累计产量12.9亿吨,同比下降5.3%,降幅比1~6月份收窄0.3个百分点(图1、图2)。7月份水泥产量区域变化特点明显(图3、图4),当月东、西部地区水泥产量环比分别下降3.9%、8.2%,中部地区环比增长5.7%,其中河南、湖北环比分别增长12.2%、12.6%,两省当月产量占到中部水泥总产量的35.6%,推动中部地区水泥产量增长。7月当月东、中、西部水泥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0.2%、3.0%、0.1%,前7个月累计产量分别下降8.0%、5.0%、1.6%,除东部地区降幅扩大0.1个百分点外,中、西部降幅均收窄0.6个百分点。分析7月份当月产量,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等10个省市自治区环比增长,江西、河南、广西等8个省市自治区同比增长,其中西北地区省份增长明显,贵州、云南、西藏甘肃等地增幅均超过7.0%;从累计产量看,内蒙古、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西藏等8个省(自治区)同比增长,另有16个省市自治区累计产量同比降幅有所收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月份全国水泥生产延续了今年二季度以来的企稳态势,许多省市的生产活动不断提升,从目前情况看,水泥企业已经逐渐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并从中寻找到合适的生产节奏。

  7月份水泥价格持续下跌,行业自律至关重要。今年以来水泥价格的持续下跌是水泥产业经济效益持续低迷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上半年全国通用水泥平均出厂价格已累计下跌24元之多,7月份跌势未止(图5),再跌7.3元/吨,跌幅2.7%,今年以来累计跌幅已达10.4%,1~7月平均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30元/吨,跌幅为9.7%,当前全国通用水泥平均价格已经跌落到2008年上半年水平。从各省市水泥出厂价格看,仍有14个省市自治区水泥平均出厂价格位于全国平均线以下,除海南、青海两省水泥平均出厂价格有所增长外,其他各省7月份水泥平均出厂价格均出现下降,当月价格下滑幅度较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区域,9个省市降幅超过3.0%,其中江西、广东、广西降幅在5.0%以上,西南、西北地区降幅相对较小,但大部分省市平均出厂价格处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变化形式仍然不容乐观。水泥价格能否止跌依然是左右水泥产业经济效益能否企稳的决定性因素。

  今年以来水泥出厂价格的持续下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水泥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价格大幅下跌。目前水泥产业仍然受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今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1~7月份同比名义增长11.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5.8个百分点,投资增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3.3%,其中建筑安装工程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7.1个百分点,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量同比下降23.5%,固定资产投资量的减少,使水泥宏观市场明显收缩,对水泥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减弱;而目前全国水泥产能已超过34亿吨,大大超过市场需求量,使本已十分突出的市场供需矛盾进一步激化,而年初水泥企业集团对市场形势的误判使得年初水泥产量大幅增长,与市场变化严重相悖,奠定了价格下行的市场基调,再加上产业内部竞争等因素,水泥跌势一直持续至今。虽然到目前为止水泥产量已随市场变动大幅回落,且许多高能耗、高排放的熟料生产线和粉磨站被迫关停,但市场供需矛盾仍未根本解决,当前蛰伏的产能仍然是行业不可碰触的“红线”。另一个原因是水泥产业内部,企业集团间的市场竞争加剧了价格下跌态势。当前水泥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也为一些大企业集团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那就是利用自身的竞争优势,扩大市场占有率。“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客观规则,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企业利用市场机遇期,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是每一个企业的必然选择,就目前水泥产业结构来讲,市场竞争的加剧会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产业结构优化产生积极作用。实际上,这一作用在今年已经显现,7月份水泥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比2014年末减少157家,许多高能耗、高排放企业被迫关停,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优化。但到目前为止,虽然许多水泥企业保市让价,苦苦挣扎维持生产经营,但水泥市场竞争格局并没有出现明显变化,影响水泥企业的除产业自身因素外,仍有其他社会因素,就当前水泥产业格局和相关条件来看,就算在某一区域内也难以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那么在当前整个产业面临着愈加严峻的形势下,就更应多加权衡个体和行业、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协调关系,不要使整个行业陷入泥沼。如果任凭水泥价格继续下跌而不管不顾,就算宏观市场有所好转,在买方市场占据主动权的情况下,水泥产业分得的蛋糕也将大大缩水。就目前情势看,水泥价格已经达到水泥平均生产成本线,仍未见企稳迹象,其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偏离了正常的市场调节范畴,也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大企业集团的影响,应引起行业的注意。以上两个因素,客观市场环境的改善,行业难以发力。但行业内部因素通过努力可以有所改善,因此呼吁行业企业应加强自律,不要继续过分竞争,血淋淋的价格竞争只能是伤人伤己,同时损害企业个体和行业整体利益。反过来讲,如果加强区域合作能够使企业和行业情况都能有所改观,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Page]

  经济效益出现周期性回落。受产量下降及价格下滑等因素双重影响,今年以来水泥产业经济效益跌入新世纪以来的最低点,行业经济运行进入下行通道。上半年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降幅出现收窄,但7月份经济效益出现周期性回落,累计降幅有所扩大(图6、图7)。1~7月份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4900亿元,同比下降9.6%,实现利润总额147亿元,同比下降63.8%,7月当月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7亿元,环比下降7.7%,出现周期性回落(图8),实现利润总额14.4亿元,环比下降63.5%。1~7月份全国水泥产销率98.3%,跟1~6月份持平,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价格下滑所致,1~7月份规模以上水泥销售利润率3.0%,比1~6月份下滑0.2个百分点(图9),跟上年同期相比下滑4.5个百分点。

  从各区域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经济效益看,1~7月份东、中、西部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主营业务总收入比重分别为38.2%、35.4%、26.4%,金额同比分别下降为14.2%、8.9%、3.1%,中部地区降幅比1~6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东、西部地区降幅有所扩大;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除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区同比分别增长24.3%和31.0%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均保持下降态势,但仍有甘肃、江西、黑龙江、山西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降幅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窄。1~7月份,东、中、西部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59.2%、58.8%、79.2%,至今仍有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贵州、云南等11个省市自治区处于亏损状态,其他省市除西藏自治区外同比仍呈大幅下降态势,行业盈利能力未有好转迹象。

[Page]

  值得注意的是,在盈利能力大幅缩水的形势下,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三项费用”有所上升,今年1~7月份规模以上水泥制造业“三项费用”总额同比增长3.1%,占同期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为12.1%,比上年同期增加1个百分点。同时由于环保标准的提高,企业在环保设备的运行、维护等方面持续投入,仅脱硝一项,设备折旧、设备运转电耗及脱硝药品购置等就使水泥生产成本有了明显增加,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压力。

  固定资产投资降中向好。7月份全国水泥制造业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6.4亿元,1~7月份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18.1亿元,同比下降12.5%。其中:按建设性质分,用于改建和技术改造的投资占全行业完成投资额的比重为41%,比1~6月份增加1个百分点;按构成情况分析,今年1~7月份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建筑安装工程的比重为55.6%,比1~6月份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用于设备工器具购置的比重为39.1%,比1~6月份继续增加0.3个百分点(图11),比上年同期增加2.5个百分点。投资构成变化表明当前水泥企业在技术改进、环保转型、工艺提升等方面的步伐还在继续。

  从水泥制造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构成看,1~7月份东、中、西部投资额占行业投资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7.2%、34.4%、28.5%,跟1~6月份相比中、西部比重有所减少,中部地区投资比重增加1.2个百分点。前7个月,东、中、西部投资增速分别为18.6%、-4.5%、-39.4%,东部地区投资增速比1~6月份下降4个百分点,中部地区降幅收窄2.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降幅继续扩大0.4个百分点。东部地区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等省市投资保持了较高增速,推动了东部地区投资逆势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平稳

  水泥面临的宏观环境可待改善

  今年以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持续下滑是影响水泥市场环境不断紧缩的主要原因,但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止跌趋稳,虽然1~7月份投资增速滑落到11.2%,比1~6月份再次下降0.2个百分点(图12),但这主要是由于浙江、湖北、海南、重庆、四川等地台风、多雨等气候性因素影响施工所致,也是影响7月份水泥产销的非经济性因素。今年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整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已经批复的项目正在加速或提前启动,同时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到位资金同比增速也在持续回升,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31.3万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比1~6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图13),水泥产业面临的宏观市场环境将会有进一步改善。此外,煤炭、工业用电等产品的价格今年以来也在持续下降,减少了水泥企业的能耗成本,对水泥行业而言算是难得的慰藉。

  面对即将来临的行业传统旺季,希望水泥企业能够牢牢把握今年最后的产业机遇期,紧紧抓住宏观环境有所改善的难得形势,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通过共同努力扭转价格下滑颓势,使水泥产业能够尽快筑底企稳,然后才能期待产业的回升。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受宏观运行环境明显转变及产业结构矛盾仍然突出等内外双重因素影响,今年水泥行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达到新世纪以来的最低点,企业开工不足、产品产量大幅下降,水泥价格持续下滑、至今跌势未止,市场经营困难、企业库存高企,经济效益低迷、收入利润双双下降,行业内恐慌情绪弥漫、企业信心不足等等运行疲态层层显现。

2015-09-10 09:53:37

Near the end of the year, the domestic concrete market demand continued to weaken, the cost support declined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period, and the price of concrete in many places declined steadily. From December 19 to December 25,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1.39 points, down 0.80% annually and 10.97%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