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预测8月CPI同比增1.9%左右 实际负利率或再现

2015-09-01 08:59:33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8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同比增长1.9%左右,比7月高出0.3个百分点。由于自8月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1.75%,如果8月CPI同比增速确如机构所预测,居民存款实际负利率将时隔22个月再次出现。考虑到当前整体经济仍然面临低通胀压力,市场人士认为,即使进入负利率区域,调控部门仍应考虑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存贷款基准利率。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8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同比增长1.9%左右,比7月高出0.3个百分点。由于自8月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1.75%,如果8月CPI同比增速确如机构所预测,居民存款实际负利率将时隔22个月再次出现。考虑到当前整体经济仍然面临低通胀压力,市场人士认为,即使进入负利率区域,调控部门仍应考虑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存贷款基准利率。

  交通银行和招商证券认为8月CPI同比涨幅可能达到1.9%。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称,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周频农产品价格指数,8月前三周食品价格整体上升,其中蛋类、禽类、蔬菜类食品价格上涨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农副产品数据,经过初步测算,8月中、上旬主要食品价格环比上涨、下降、持平的种类分别占比50%、27%、23%;肉类、蔬菜类食品价格环比上升幅度较大。预计8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在0.8%到1.2%之间,同比涨幅在2.8%到3.2%。非食品价格总体保持平稳,同比涨幅在1.1%到1.3%。此外,8月CPI翘尾因素为0.56%,比上月下降0.18个百分点。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表示,上周猪价窄幅波动,菜价小幅上涨,食品价格继续上涨。截至目前,8月商务部、统计局食品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2.1%、1.7%,预测8月CPI食品价格环涨1.8%,8月CPI同比上涨2%。8月猪价大涨后企稳,生产资料价格普遍下跌,预示物价分化格局仍将持续。但近期油价大幅反弹,加之人民币贬值提升进口价格,预示着短期通胀仍将继续回升。

  若实际数据如机构所预测,我国将再现居民存款实际负利率。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说:“一年期存款利率降至1.75%,7月CPI同比增幅1.6%,8月可能一举突破1.8%,我国将再现负利率,上次发生这一情况还是在2013年。”

  《经济参考报》记者查询资料发现,2012年7月6日,我国存款基准利率降至3%,一直保持到2014年11月22日。期间,CPI同比增速分别于2013年2月、9月、10月三次高于3%,导致实际负利率出现。

  尽管如此,机构认为应继续降息降准,这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CPI上涨主要受猪肉价格带动有关。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表示,7月,中国经济运行再现疲态,从投资、消费、出口等传统的增长动力分析,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再度增大。与此同时,价格运行低迷态势依旧,CPI和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走势越来越呈现分化趋势,低通胀压力显现。

  应对低通胀风险,短期看有必要继续加大货币供给,最见效的办法还是降息降准。鉴于8月实施的“双降”政策与汇率改革,李慧勇表示:“我们维持年底之前降准100个基点以上的观点不变,对今年年底利率的预期下调至1.5%,预计后面至少还会有25个基点的降息空间。一方面,实际负利率已不是制约,如果需要可以继续降息。另一方面,降息此前受制于汇率,汇改主动释放了贬值压力。”

  姜超也认为,此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打开了货币政策调节空间,超预期降息意味着新一轮宽松周期或已开启。刘学智则表示,预计未来CPI仍有缓慢上行的可能,部分月份同比涨幅可能高于2%,但全年CPI涨幅将低于3%的政策目标值,物价状况暂不会明显制约货币政策操作空间。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8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同比增长1.9%左右,比7月高出0.3个百分点。由于自8月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1.75%,如果8月CPI同比增速确如机构所预测,居民存款实际负利率将时隔22个月再次出现。考虑到当前整体经济仍然面临低通胀压力,市场人士认为,即使进入负利率区域,调控部门仍应考虑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存贷款基准利率。

2015-09-01 08:59:33

In practice, on the contrary, it is often found by the supervision tea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hat in some places, the "two high" projects are blindly launched and not strictly controlled, and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is increased in violation of regulations. What should have been seen by the "expert" in charge was seen by the "layma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n't you asha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