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的山水水泥未来走向,即将水落石出,7月29日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上,是创始人和管理层继续执掌企业未来,还是外来的天瑞逆袭成功,结果就在不远处。 商业竞争的号角一旦响起很难停止,鱼死网破的零和游戏,无论最终买单的是谁,山水员工的利益如何保障,值得所有人思考。
鹿死谁手未可知
7月29日,在香港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将决定山水水泥未来的走向,无论这家中国知名的水泥生产商往何处去,都将会是水泥行业2015年的重要看点。
目前山水的股东结构为,天瑞集团持股28.16%,山水投资持股25.09%,亚洲水泥持股20.90%,中国建材持股16.67%,公众持股比例为9.18%。
目前来看,山水最大股东是来自河南的另一家水泥生产商天瑞,但其能否在29日取得决定性控股权,无人可以给出准确答案;而以山水集团创始人张才奎为代表的现任管理层,在风风雨雨20多年后,能否继续带领企业走向未来,还需等待结果。唯一可以证实的是,双方都在发起最后的冲刺。
山水水泥现任董事会成员共计八人,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分别是张斌(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才奎(张斌父亲)和李长虹,两名非执行董事,即常张利和李冠军,以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即吴晓云、曾学敏和沈平。
根据山水7月8日公告,中国建材及亚洲水泥将按山水水泥目前董事会推荐意见投票,而目前董事会推荐意见为:反对免掉现董事及通过重选董事。因此,山水投资的意见至关重要,如果山水投资持一致意见,反对免掉董事及通过重选董事,则天瑞提议被否决,反之则需要天瑞至少获得53.25%的赞成票。
但很显然,上述两种结果可能性均为零,在决定最终归属的问题上,山水投资的意见不可能出现统一,如果那样则不会出现近年来围绕山水已经展开的种种博弈。
因此,山水投资所占25.09%的股份中,代表创始人和现管理层张才奎一方以及六名小股东一方,最终呈现怎样的比例分配,将会是决定山水水泥的重要因素。
“不止是山水投资的意见,我们认为所有山水股东的态度同样重要,为了山水几万名职工和企业未来发展,以及股东的利益,我们相信大家会做出明智的选择。”山水集团党委书记陈学师认为。
记者了解到,为了在29日的股东大会上取得优势,目前公众手中9%的股份,双方同样在做工作。
“野蛮人”天瑞
在中国水泥产业发展历史上,收购、重组并不鲜见,尤其是最近几年来,行业整合的脚步从未停止,但是以小吃大的先例则少之又少。
天瑞集团资料显示,其主要从事石灰岩的开采利用以及熟料、水泥的生产、销售,在河南和辽宁省的水泥熟料生产商中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公司还是中国政府重点支持的12家全国性水泥企业(集团)之一。
在2015年的中国水泥上市公司综合实力排名中,山水名列第七,而天瑞为第十。如果在29日的股东大会上,天瑞取得控制权,将在中国水泥产业历史上成为“门口的野蛮人”。
早在20年前的“君万之争”差点让万科管理层卷了铺盖,被大家称之为“门口的野蛮人”之争,在当时,以君安证券为首的股东代表,突然狙击万科管理层,最后以王石[微博]为代表的万科管理层成功保住位置,并带领万科成为中国房地产领域的一哥,“门口的野蛮人”也成为中国商业领域的著名案例。
而对天瑞来说,成为”野蛮人”面对的压力同样不容小觑。此前,天瑞集团已经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于2014年、2015年分四期发行了公司债券,累计发行总额为人民币(6.2095, 0.0000, 0.00%)50亿元,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天瑞集团有可能以发债募集资金用于收购山水水泥股份。但如果这样直接以发债募集资金作为收购山水水泥股份的资金来源,则与天瑞集团债的募集资金用途不符,可能面临较大的困难和风险。就此疑问,截至发稿,新金融观察记者未得到天瑞集团的回应。
未来何处去
是选择让风风雨雨20多年方有今日一切的山水创始人继续执掌,还是选择外来的和尚,对于山水股东来说,每一方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用不了多久就会水落石出。
目前来看,最终结果无非是可预见的几种,第一,以张才奎为主的公司原管理层,与众多原始股东消除隔阂,继续执掌公司;第二,则是天瑞逆袭成功,将山水水泥收归囊中,变山东名企为河南企业的附属;而对山水广大职工来说,第三种可能,则是中国建材取得控股地位,使山水成为央企的一部分,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对工人来说,结果怎样不是我们所能控制的,最好的结果是成为中国建材的一部分,从地方民营企业变成央企子公司,也符合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方向。”一位山水人士告诉新金融观察记者。
资料显示,中国建材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商,世界最大的石膏板生产商,世界最大的玻璃纤维生产商,在整个水泥行业的优势地位明显。
事实上,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就曾经表示,“纵观每个行业,凡是形成了领袖企业的行业基本都稳定。如果没有形成领袖企业,这个行业一定混乱不堪。”
“当时山水集团引进中国建材和亚洲水泥作为大股东,也考虑了强强合作,背靠大树好乘凉的一面。”山水集团陈学师介绍,“永远不要忘记广大职工股东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