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盐城市江苏磊达股份有限公司、响水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江苏省仁舟水泥有限公司、盐城佳宁水泥有限公司、建湖县古基水泥有限公司、江苏黄海水泥有限公司、射阳县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大丰市水泥制造有限公司、东台市巨王水泥有限公司共9家企业联合签名,致函中国建材联合会,呼吁叫停新建“射阳海螺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站项目”建设。对此,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表示,有关方面要认真倾听来自企业的呼声。
盐城市是水泥产能过剩的重灾区。目前,该市的水泥产能已达到2600万吨,全市城乡人均水泥拥有量达3.2吨,是全国人均1.6吨水泥拥有量的2倍。在射阳县50公里半径范围内,目前水泥年产能达520万吨,而射阳县当地水泥年消费量仅为60万吨,在如此拥挤的水泥市场上,再上一个年产200万吨射阳海螺水泥粉磨站项目,其后果不堪设想。
2013年5月,记者曾接到盐城市相关水泥企业投诉,反映射阳县原主要领导积极推动,拟建年产400万吨射阳海螺水泥粉磨站、一期工程为年产200万吨水泥粉磨生产线的问题。根据投诉,记者进行了专项调查,发现盐城市水泥工业发展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国家新上水泥项目“等量置换”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该市2007年水泥总产能为986万吨,至2012年达到2600万吨,6年间净增水泥产能1614万吨。二是水泥产能过剩严重。2012年年底,盐城市当年水泥实际产量为1525.77万吨,仅占设计产能的58.68%。三是本项目水泥落后产能“等量交换”工作弄虚作假,把过去早已“归零”的水泥产能重新激活,进行重复计数,重复淘汰。四是违规使用政府财政资金,不惜动用政府财政资金收购落后水泥产能。据此,记者写了《“非市场因素”助推射阳县水泥产能过剩》一稿,刊发在2013年5月29日《中国建材报》一版上。该稿见报后,记者反映的问题得到了江苏省经信委副主任戴跃强的重视,批示该委产业投资处、原材料处,“请认真核实记者所反映的情况,与盐城沟通,根据情况再妥处项目如何执行”。同年6月20日,在戴跃强的安排下,江苏省经信委产业投资处、原材料处各派一名副处长,与记者共同组成联合调查组,进一步核实了该项目审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终于使该项目被搁置下来。然而令记者没有想到的是,时隔2年,该项目又被重新激活,并上了工信部《公示拟予认定的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部分在建项目名单》。
这9家企业反映,当前盐城市水泥的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30%,大部分水泥生产线处在停产与半停产状态,水泥价格也在市场拼杀中降至历史最低,每吨P.O42.5水泥的市场销售价仅为225~245元。江苏省建材行业协会理事长聂长兰表示,在水泥产能如此过剩的严峻局面下,无论哪一个企业、哪一个部门,都不能有任何理由再上新的水泥粉磨站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