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在5月13日公布了4月份的一系列经济数据。这些数据让我们可以更真切地感受“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中央政治局4月30日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的分量。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分析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的原因以及应对之策。
在4月底之前,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稳增长措施,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是加快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加大降税清费力度;在货币政策方面,实施了两次降息(去年11月和今年3月)、两次降准(2月和4月),以及采取多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此外,财政部和央行等部门还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一些政策。这些努力的稳增长效果如何呢?客观地说,从4月的经济数据看,它们在某些方面已经显现了效力,但还没能使经济完全企稳回升。
一方面,稳增长政策已经初见成效。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积极财政政策使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1-4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20.4%,比全部投资增速高8.4个百分点。其次,稳健货币政策使贷款维持较快增长。4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1个和0.3个百分点。第三,房地产政策使市场销售情况有所好转。1-4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仍然同比下降,但降幅较1-3月收窄;4月当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是正增长,而且,销售额的增幅大于销售面积,显示房价在上涨。另外,今年的股市行情很好,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实施是重要原因,这些措施不但提升了股市的信心,而且带来了比较充裕的流动性、压低了市场利率。
但另一方面,经济仍然有较大下行压力,还处在下行通道中。投资在稳增长中起着关键作用,而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12.0%,增速继续回落,比1-3月份低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可以分为三块——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它们的增速都在下滑。虽然房地产市场的销售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但房地产开发投资仍然在减速;虽然积极财政政策使基础设施投资维持快速增长,但1-4月的增速较1-3月回落了2.7个百分点,显示后劲在减弱;而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则在低速的情况下继续减速。
稳增长政策已经发力,但对经济的拉动效果还不强,政策传导需要时间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的原因则是政策的传导机制还不够完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解决资金循环不畅问题。这些措施正是对传导机制的改进。
打一个比喻,货币政策是水,财政政策是地,水和地是耕种的基础条件,但要使种子生根发芽,还需要疏通沟渠,并深挖土壤、细心培育种子。也就是说,在实施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后,稳增长应该进入“深耕细作”的阶段,这可能要靠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