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一轮“走出去”的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哪些领域存在投资机遇?投资模式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企业要规避哪些投资风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
“一带一路”为基建等行业带来千载难逢机会
记者:目前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情况怎样?
刁春和:自去年开始,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今年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无论是对外投资整体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将出现明显提升。
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直接投资25.6亿美元,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近10%。其中,位居前三位的国家地区分别为新加坡、印尼和老挝。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的承包工程合同额一季度是152亿美元,同比增长7.6%,完成的营业额是140亿美元,同比增长10.3%。
记者:“一带一路”战略为对外承包工程带来哪些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
刁春和:“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无疑是为对外承包工程的开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使得这个行业下一步发展前景更好,发展空间更大,发展速度更快。
“一带一路”战略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优先发展的领域,要实现海上通、陆地通、空中通。作为主要做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行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行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当前中东欧地区、拉美地区等区域一体化发展诉求强烈,区域内改善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的需求巨大。中国政府正在不断推动与中东欧地区、拉美地区等地区的双边基础设施合作,市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企业应提前进行业务布局。
去年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新签合同额455.9亿美元,同比增长29.7%。之所以出现如此高速的增长,就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是重大项目合作的驱动。去年新签2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有5个,10亿美元以上的项目25个,项目数量较上年翻番,大型项目所占的比重持续增加,特别是在铁路建设领域,项目签约金额和数量快速增长。
二是中国大力支持亚非等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资金的支持成为更加重要的因素。在国际市场资金趋紧的情况下,中国资金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对推动中国企业业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完成营业额来看,通讯工程业务增幅有所放缓,但交通运输建设、房屋建筑、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等主要行业去年依然保持了10%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
记者: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项目投资较以前有什么变化?
刁春和:过去多以房建项目为主,现在多是交通、能源项目。比如港口、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等项目明显增多,我们已经参与了很多国家的港口、铁路等项目的规划和投资建设。
去年业务数据显示,交通运输建设领域比重明显提高,业务占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30%以上,同比增长55%。这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有关方面大力推动区域性互联互通、交通物流网络建设,特别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铁路领域“走出去”,取得了积极成效。铁路工程建设企业凭借技术和资金实力,市场开发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新签合同额大幅增加。有关企业还在酝酿开发一批新的铁路项目,如泰国高铁、匈塞铁路、俄罗斯铁路项目等。
除此之外,当前对外投资和承包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已经扩展到包括矿产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工业制造加工、农业开发项目、垃圾及污水处理、纺织行业、装备制造行业、太阳能、风电等各个领域。
此外,对外承包工程作为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内原材料、设备出口,带动了运输业、电信业、金融业、航空、保险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在这方面,铁路设备出口表现尤为突出。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出口铁路设备4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6%,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主要出口东盟、阿根廷、澳大利亚和美国。
PPP将成为未来承包工程行业发展主要模式
记者:目前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投资模式主要是什么?
刁春和: 现在很多项目都是通过公私合营(PPP)、建造转让(BT)、建造-运营-转让(BOT)等模式,很少有政府招标的项目。这也是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出现的新的趋势。比如说,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外第一条以BOT形式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牙买加高速公路的中段工程本年度建成通车,预计2015年底全线通车。
并且,世界各国也在大力推行PPP项目模式,为吸引私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提供了新的动力。欧美国家大型工程项目以PPP项目模式居多,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拉美大部分国家已通过PPP法案,规定一定规模以上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须采取该方式建设。亚洲国家也在引进这种方式,如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市场均大力引入私营资本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非洲每年面临高达3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也正开始考虑引入私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尼日利亚、安哥拉等。
PPP项目模式将是承包工程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尽早开展相关工作,以免错失发展机遇。
记者: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盈利状况如何?
刁春和:据我们了解,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利润率远超国内,盈利水平至少有7%至8%,一般都在10%左右,好的能够达到30%至40%。
企业“走出去”外部竞争加剧
记者:当前企业“走出去”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主要有哪些?
刁春和:目前有三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竞争外部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主要竞争对象有日本、韩国和土耳其等。但现在,在面临其他发展中国家承包商低价竞争的同时,发达国家承包商也加入了价格竞争的行列,如近期西班牙公司在赤几、刚果(布)等国的价格竞争。此外,其他国家也在加大对亚非国家的投资贷款力度,通过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给予企业补贴、出口设备退税等各种方式支持本国企业参与竞争。
二是,市场瓶颈问题比较突出。中国企业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发展较好的部分国别市场,其容量接近极限,如在坦桑尼亚市场业务占比高达70%以上,肯尼亚市场占比近六成,赞比亚市场占比也过半等。在某些市场的特定领域中国企业占比也较高,如阿尔及利亚的住房建设、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的公路领域等,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存在困难。此外还有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限制中国建材和人员的进入等问题。
三是国际市场不安全因素与风险不断增加,包括安全风险和政治风险等。除了安全局势外,对外承包工程企业所从事的能源、基础设施(港口、道路和水利项目等)等项目,东道国政府对外来资本的态度较为谨慎。
金融支持“走出去”举措正在研究推进
记者:企业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政策扶持?
刁春和:针对安全问题,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已经建立了中资企业境外服务平台,可为企业提供安保安防、保险保障、法律支持、全球救援等九大方面境外风险管理服务。就企业自身而言,中国企业必须尽快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增强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系统处置海外突发事件的能力。
就扶持政策而言,金融政策支持是企业急需的。现在国内金融机构产品创新远远落后于行业发展,存在融资成本高,保费高等问题。我们也建议,金融机构不断推出新的金融服务产品,比如,针对项目融资,是否可以项目抵押的方式来融资。
去年行业内在交流问题的时候都觉得金融在支持“走出去”方面力度还不够,因此建议成立对外投资促进基金和对外承包工程担保基金,我们已经向相关部委提出建议,相关部委也批示要积极研究。现在这个工作还在积极推动中。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工程类投资及相关服务企业组成的全国性行业组织。目前有会员企业1300余家,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交通建设等都是其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