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国水泥市场需求弱势开局,累计生产水泥4.28亿吨,同比下降3.4%,是本世纪以来首次在一季度出现负增长的年份,水泥市场价格也呈现逐月走低态势。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水泥市场价格同比降幅为13.5%,创下近7年以来同期新低;二季度,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利润有望小幅回升。
宏观经济:固定投资、房地产投资持续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对水泥市场需求影响最大。
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7.75万亿元,增速13.5%;房地产投资1.67万亿元,增速8.5%;增速水平均较2014年同期明显下滑。
一季度,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9.48万公顷,同比下降20.4%。其中,房地产用地2.47万公顷,下降38.7%,新开工增速下滑态势扩大。
基建投资是提供稳增长的引擎:1~3月,铁路运输业增速14.9%,道路运输业增速23.8%,水利管理业增速15.8%,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23.5%。从协会跟踪的市场分析,今年开局以来,基建投资增速回暖对水泥需求影响有限。尽管政府对房地产政策有所松动,但从时间和支持力度看,短期内很难对水泥需求起到根本影响。
水泥产量:本世纪以来一季度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一季度,累计生产水泥4.28亿吨,同比2014年一季度下降3.4%,是本世纪以来首次在一季度出现负增长的年份。从区域来看,东北、华北、西北跌幅大,跌幅都超过了2位数。西南和中南弱势增长,分别增长1.49%和0.95%。一季度水泥熟料产量2.6亿吨,同比下降11.12%。
经济效益:行业效益严峻,北方亏损加大,南方盈利收窄
前2个月,我国水泥行业累计实现利润仅为0.78亿元,同比去年大幅下滑97%。效益大幅下滑,主要是1、2月份水泥价格延续了2014年底的价格走低影响。从近10年来看,前2个月利润走势已经是较差水平,仅次于2006年。三季度,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恢复,利润有望小幅回升。预计上半年行业效益较为严峻。
从区域来看,表现为北方亏损加大,南方盈利收窄。如往年一样,华北、东北、西北整体亏损,但2015年亏损额比2014年进一步扩大。北方省份总体亏损超过44亿元(去年亏损38亿元),其中,亏损额最大的是河北省,整体亏损25亿元。
南部省份共实现利润45亿元,同比去年下降34%。其中,广西、重庆和西藏3个地区同比2014年还有所增长,云南和贵州是南部省份唯一2个全行业亏损的省份。
从已披露的水泥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报告分析,多数上市水泥公司业绩呈现大幅下滑现象。冀东水泥亏损63977万~55447万元,下降90%;福建水泥净利润约-8262万元,同比减少5933万元;华新水泥预计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70%~90%(去年同期盈利1.27亿元);上峰水泥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72.84%~76.34%。
行业预警指数持续下降:一季度,中经水泥产业预警指数为66.7,比去年四季度下降10个点,已临近“浅蓝灯区”的下临界线,连续3个季度呈现下滑趋势,表明水泥行业运行依旧承受较大的下行压力。
水泥价格:同比大幅下降,环比下行
一季度,中国水泥市场行情呈现的是逐月走低态势。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水泥市场成交价为298元/吨(全品种含税落地价,下同),与去年同期相比下调46.52元/吨,降幅为13.5%,创下近7年以来同期新低。
价格回落在预期之内,下滑幅度略超预期。我们分析认为,多重因素叠加导致水泥价格深度下跌:
1.一季度是水泥行业传统淡季,价格环比上年四季度均会有所回落,加之今年开局便遭遇持续雨雪天气,对市场成交产生一定阻碍;
2.一季度国内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有增无减,固定资产、房地产投资双双回落,尤其是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减少和在建项目复工迟缓,致使水泥下游需求疲软态势进一步加剧,也是促使多地水泥价格破位下行的主要因素;
3.大部分区域下游搅拌站上年度回款率只有50%左右,驱使今年资金状况更加紧张,普遍不急于开工;
4.西南和西北地区因新增产能释放影响,价格高位回落带动全国均价大幅下滑;
5.煤炭价格不断走低,水泥生产成本下降也为水泥价格下调腾出空间。
形势预测:二季度温和回升,四季度有望周期反弹,但幅度预计有限
二季度随着下游市场需求量环比温和提升,企业库存压力会得到缓解。华东、中南和西北部分地区价格有反弹机会;华北、东北受制于需求大幅下滑、供过于求矛盾突出影响,价格提升概率较小;西南地区云贵新增产能仍需要时间消化,短期推涨价格难度较大,底部平稳为主,川渝视需求恢复情况或有小幅上调可能。
在市场需求增量有限的情况下,企业注重盈利水平是关键。企业,尤其是大企业要发挥好区域市场的主导作用,调整营销策略,减少市场低价恶性竞争。行业协会如何参与市场协调,与企业共同做好供应端的减量化,维持行业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对未来市场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我们认为未来市场还有如下有利因素:
1.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预期有望持续强化。2015年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2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8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4.0%;
2.“稳增长”重任预计仍会落在基建投资上。后续随着资金逐步到位和开工率提升,水泥需求有望得到一定支撑;
3.二季度随着下游市场需求量环比温和提升,企业库存压力会得到缓解;
4.部分地区企业借助行业自律机制,为提升效益,价格有反弹机会;
5.煤炭、电力价格下行,水泥企业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稳增长的主要措施
面对当前水泥行业产能过剩和经济运行下行双重压力,为保持行业效益的稳定,水泥企业正在谋求转型和创新。
(一)把握好行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转折点
1.投资转向兼并重组。新常态下,企业摒弃传统粗放的以单一新增产能投资的发展方式,投资转向兼并重组,实现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市场低价倾销的地区都是集中度偏低省份。
2.投资转向海外市场。有实力的大中型水泥企业走向海外寻求发展,是企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要手段。“走出去”的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就是使企业由国内的大中型水泥公司向国际的水泥跨国公司转型。转型的过程既是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也是公司管理水平提升的过程。
3.转变企业经营策略,争当区域市场主导企业。实践证明,在产能严重过剩和市场需求增量下行期间,仅靠增加市场销量的经营策略是无法给企业带来盈利增长的。集团对子公司的业绩考核重点要放在盈利水平上、成本降低上,传统的“量本位”思维,只会对市场带来更大的伤害,企业本身盈利水平会受到持续影响。每个省份的大企业要带头发挥市场主导企业的作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追求量减利增。
(二)延伸产业链,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行业企业通过产业链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包括海螺、华新、冀东、中建材等多个水泥企业在开展砂石骨料业务,上游实现矿产资源一体化,下游实现商品混凝土产业一体化。同时,在城市垃圾、污泥、危废的协同处置等方向已经取得了良好进展,下一步都必将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三)开发特种水泥市场,淘汰低标号水泥,优化产品结构
特种水泥作为水泥行业高端细分产品,具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长期看,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对水泥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复杂,未来对特种水泥需求也将逐渐增大。例如,海工水泥、核电水泥、道路水泥等等,势必吸引大企业把目光投向特种水泥,为行业企业效益增长带来空间。
(四)加大企业创新力度,降低成本,优化存量,提升效益
提高能效、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善用资本运作、优化存量资本、降低财务成本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着力点。
行业协会的工作重点:
行业协会首先要带头遏制新增产能,反对违规建设项目,协助政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其次,要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中主动当好“红娘”,将各省份的水泥市场集中度的提升作为协会工作的重点。再次,要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鼓励企业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主动限产。最后,行业协会要与政府部门积极配合,做好政策引导、标准修订、企业减负工作。
化解过剩严重产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中国水泥协会将联合各省市自治区水泥(建材)协会,在监督、舆论等多个方面继续做好与企业、政府的沟通工作;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清理违规建设项目,提出新的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建议;引导企业投资转向国外市场、兼并重组、节能减排、功能转换、品种更新、技术创新;提出特种水泥生产准入制度,淘汰一批落后特种水泥企业。
行业协会将通过协调区域市场的竞争环境,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再现。三季度,中国水泥协会将联手有关省份协会,共同召开西南、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市场研讨会,分析市场需求变化、搭建企业交流平台,为稳定和提升行业盈利多做工作。
为更好地服务于水泥企业海外投资,在工信部产业政策司的支持下,中国水泥协会已在3月21日组织召开了“一带一路”战略投资水泥企业配套政策建议座谈会,认真听取了海外投资水泥企业对国家支持政策的诉求和建议,并要求国家工商总行、国开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专家介绍了水泥企业海外投资的融资情况,以及投资风险控制的建议。中国水泥协会将在贯彻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为企业做好投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