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荒荒荒荒荒荒,何解?

2020-01-07 09:23:30

2018年以来全国陆续出现“砂荒”,部分地区砂石价格涨幅近100%,沿海地区已开始进口河砂。记者调查发现,地方政府对砂石资源认识性不足、新旧动能转换期存在原料供应缺口,加之可替代的机制砂开采加工能力不足等,共同导致了“砂石之殇”问题的出现。

  2018年以来全国陆续出现“砂荒”,部分地区砂石价格涨幅近100%,沿海地区已开始进口河砂。记者调查发现,地方政府对砂石资源认识性不足、新旧动能转换期存在原料供应缺口,加之可替代的机制砂开采加工能力不足等,共同导致了“砂石之殇”问题的出现。而解决的出路,则在于推进行业供给侧改革,科学合理布局现代化、绿色环保的机制砂石基地,推动砂石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肃南县大湾砂石料场 资料图片

  谁曾想到,随处可见的砂子也会“闹饥荒”。

  2018年以来,全国多地砂石骨料供给相继告急,“一砂难求”近乎常态。数据显示,河南建筑用砂年需求量约在2.1亿吨左右,而全省经批准许可的河砂开采量仅有4000万吨左右,缺口达80%以上;福建2019~2021年年均建设用砂量预测1.1亿立方米,而缺口却达75%。

  而在湖北,因制造混凝土的原材料砂石存在断供风险,部分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项目被迫停工,施工单位对此叫苦不迭。此外,湖南、江西、浙江、陕西、海南等省份也接二连三出现“砂荒”现象,广东省惠州地区有的砂场甚至采取“摇号供应”,每天限量供应砂石。

  事实上,过去我国使用的砂石骨料基本上都是直接从河道、矿山采集而来的天然砂石,多年开采使得资源面临枯竭风险。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资源环境约束和管控日益增强,令供需矛盾愈发突出,砂石价格也不断上涨,部分地区砂石价格涨幅近100%。不得已之下,广东、福建、浙江、江苏、海南等沿海地区已开始从马来西亚、朝鲜等国家大量进口砂石。

  资源供给危机之下,砂石产业路在何方?

  01

  找原因 砂石价格缘何暴涨?

  看似不起眼的砂石,却是基础设施建设用量最大,而且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材料,包括建筑、道路、桥梁、水利水电等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建设,均离不开砂石。

  “我国砂石年用量达200多亿吨,约占全球50%。但目前国内砂石市场总体表现为供不应求,与2018年相比,去年的供需矛盾更为突出。”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说道。

  砂石骨料资源供需不足的现象似乎早有征兆。记者调查发现,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并没有把砂石作为一项产业巩固并促进发展,其政策、规范和管理措施等也相对匮乏,缺少调整砂石产业的经验。

  究其原因,是这些地方政府对砂石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重要性、属地性认识不足,简单地认为开石矿就是破坏环境,只关旧矿、不批新矿,加之有些地区对手续齐全、绿色环保的砂石企业下令限产、停产,这就使得砂石产能大幅削减了。

  业内观点认为,虽然落后的砂石产能淘汰了,不环保的企业关闭了,但现代化绿色环保的大规模砂石生产线的建设需要1~2年的时间才能成型,因此出现了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空档期,导致供应缺口较大。

  另外,从需求侧来看,我国正在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项目,一批国家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项目和对“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地方高速公路项目也已启动,加之重点省区沿边公路建设推进,砂石需求量巨大。

  “一边是产能不足,一边是需求旺盛。有钱买不到砂石、等待拉货车辆排队几公里、禁止砂石外运等情况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胡幼奕说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砂石价格的上涨确实给企业和市场造成了诸多困难。”

  小砂石甚至拖垮大工程。记者调查发现,砂石大幅涨价,导致了诸多地区的大型基建工程延期,承建单位巨额亏损,出现停工、扯皮、工程无法实施、合同无法履行等等。

  而由天然砂石价格的高涨、缺货,导致的问题则更为突出:跨区域运输砂石的外地大吨位柴油车增加尾气排放,加剧环境污染;劣质原料流入工程施工现场,影响工程质量;盗采现象时有发生,加剧环境破坏;有些地区违规使用海砂、风化砂等,造成建筑工程安全隐患等等。

  业内专家同时表示,由于天然砂石的涨价、短缺已成为诸多工程项目最大的不可控风险之一,未来可能会造成一系列重大安全、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02

  寻替代 机制砂能否担重任?

  重压之下,人们纷纷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机制砂。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资源约束趋紧,砂石转为开采石矿,用矿石来加工制造。作为一个既传统而又崭新的制造领域,在天然砂受限于多种因素,且成本越来越高,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市场需求的大环境下,机制砂被寄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希望。

  机制砂在我国有着广泛地应用。据了解,国内机制砂石最早的应用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北京部分重大工程上,1958年在贵州中部猫跳河梯级水电站的建设上也有所应用。近年来,包括港珠澳大桥、三峡大坝等重大工程的建设上,也都在使用高品质机制砂。

  “高品质机制砂石是用现代化的破碎筛分装备大规模制造的工业产品,其性能要比天然砂石好。”胡幼奕认为,天然砂石由于在河道上经过上万年的冲刷,其表面和形态等与机制砂石不同,但是随着机制砂石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装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把机制砂石做得比天然砂石还要好。

  业内普遍认为,工业化生产的产品要比天然产品在品质均衡性等方面都要好,所以机制砂石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砂石,甚至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更有优势。

  2019年1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机制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合理投放砂石资源采矿权,规范砂石资源管理,鼓励利用废石、尾矿等生产机制砂石,节约天然资源。

  上述《意见》要求,统筹协调布局,建立国内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体系。根据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重要城市群,以及中西部建设需要,合理投放砂石资源采矿权。拓展砂石来源,规范砂石资源管理,鼓励利用废石以及铁、钼、钒钛等矿山的尾矿生产机制砂石,节约天然资源,促进产业集聚。

  该《意见》强调,要加强砂石资源开发整合,推进机制砂石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建设一批大型生产基地。鼓励发展砂石、水泥、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一体化的产业园区,发挥集聚效应。力争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合理的机制砂石供应保障体系,高品质机制砂石比例大幅提升,年产1000万吨及以上的超大型机制砂石企业产能占比达到40%,利用尾矿、废石等生产的机制砂石占比明显提高。

  业界认为,这份我国首个关于砂石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将推动中国砂石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03

  谋出路 行业发展如何布局?

  事实上,关于推进砂石行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的相关举措和实践,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谋篇布局。

  一段时期以来,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高度关注砂石的供应问题。2018年6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明确提出促进资源合理利用、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和矿地和谐,最终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同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开展砂石、水泥、混凝土等建材价格形势调研的通知》,目标直指砂石等建材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市场秩序乱象多发的问题。

  2019年7月,工信部联合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和全国各地相关大型央企、国企、国检集团、砂石和装备企业、中国砂石协会等召开“关于推进机制砂石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表明了国家对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

  地方的脚步也紧跟其后,市场供应紧张的各省(市、自治区)政府部门相继发布相关文件,积极想办法采取措施,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北京市积极协调河北等地,推进在环京地区建设10~20家现代化绿色环保砂石生产基地,以满足首都基础设施建设的砂石供应问题。

  江西省提出建立国家和省重点工程用砂保障机制、推动机制砂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等6条对策建议,通过推动航道疏浚砂石用于市场供应等措施,预计可新增年开采量7000多万吨,有力化解项目建设“用砂难”问题。

  湖北省建立“即知即改、立行立改”项目清单,其中设立了“解决砂石料短缺造成的建筑质量隐患问题”项目,同时计划新设56家建筑石料矿山,预计增加生产能力5000万吨/年,进一步提高建筑石料的供应保障。

  河南省严厉打击非法滥采河砂行为,同时坚持堵疏结合原则,加快推进河道砂石规范化开采,平抑市场价格,积极构建河湖采砂管理长效新机制。

  与此同时,各矿山企业也通过运用新技术与注重环保节能的双重“利剑”,为砂石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了400多家集矿山开采、加工、储运于一体高度集成化、自动化、规模化的现代化机制砂石企业,随着新技术、新装备以及智能控制等技术的不断推出,已经能够提供全系统的解决方案。

  此外,砂石企业更加注重保护环境,高效节能装备得到了广泛应用,研发了建筑废弃混凝土、道路废弃沥青混凝土、尾矿废石综合利用等多项关键技术和装备。

  “未来十年,砂石骨料行业发展的主题是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胡幼奕表示,要切实践行“两山”理论,利用石矿有山有水、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在城市周边等优势,深度融合相关产品制造、建筑、艺术、园林、环保、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城市发展、公共事业等各个行业,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安徽省淮北市高楼山环保石料厂实行全封闭生产,高效利用尾矿、废渣,有效控制矿山粉尘,实现了绿色开采。

  04

  存危机 哪些问题亟待破解?

  “在科技引领、跨界融合,推进砂石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正视问题与不足。”胡幼奕直言不讳地说道,“砂石骨料行业的发展确实还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和矛盾。”

  首先,砂石产业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协调、监管难度较大。砂石的开采、生产和应用涉及自然资源、农业、林业、水利、海事、城乡建设等多个部门,砂石行业一直存在多部门重复交叉管理的问题。亟待建立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协调工作机制和制定行业准入标准。

  其次,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现象屡禁不止。受利益驱使,一些地区仍存在无证开采、滥采乱挖、不正当和不公平等无序竞争现象和问题。低价和劣质砂石恶性竞争,扰乱市场,影响了高品质机制砂石的使用和发展。

  再次,科技研发、标准化建设、质量检测力度不够。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机制砂石有关技术研发投入力度不够,导致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且尚没有专门的砂石研发、设计机构,大中专院校也没有砂石专业,国家和企业检测机构和相关机制有待完善。

  “现在95%以上的生产厂没有试验室,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出厂检验和提供合格证的规定经常得不到落实。产销分离信息滞后,质量责任追溯困难,国家标准难以有效执行,质量得不到保障,一些根本不适合做骨料的砂石用到工程上,给工程埋下隐患。产品标准、设备标准体系尚不完善,质量监控难度大。”胡幼奕说道。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理顺管理职能、严格行业管理、完善配套政策、鼓励科技研发、健全质量管控体系、完善标准规范是解决矛盾与问题,促进机制砂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最为重要的是,各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机制砂石行业的指导和管理。”胡幼奕认为,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建立高效、协调的行业管理体制,同时坚持政府推动和企业主导相结合,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促进砂石资源的高效配置与综合集成,为机制砂石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

  同时,要依据机制砂石行业发展态势,适时制定并发布机制砂石行业准入条件等相关产业政策,在规划布局、工艺装备、生产规模、产品质量、能源消耗、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强化准入要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各地区可建立砂石供应企业备案制度,禁止违规生产的砂石产品进入市场。

  此外,还应结合区域资源分布、市场需求、品质和交通物流条件,围绕市场规划布局绿色环保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在规划机制砂石生产基地布局时,应对矿区从开采到采后治理进行科学规划,并严格要求企业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开采和治理,使矿区开采后能够达到恢复治理或二次开发要求。

  砂石政策纵览

  四川:2017年下半年以来,四川省各地砂石料价格大幅上涨、供不应求。为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脱贫攻坚和灾后恢复重建,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矿产资源规划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建筑用砂石土列入规划调整的主要矿种。

  浙江:2019年8月,浙江省印发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应用推广机制砂若干意见,全面推广机制砂生产和应用。要求加强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地质勘察,掌握可用于机制砂生产料源的储量、分布和岩性,对机制砂的细度模数、颗粒级配等主要质量指标按100%频率进行检测。

  湖南:2019年7月,《湖南省湘资沅澧干流及洞庭湖河道采砂规划(2019~2022年)》印发,要求在保障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涉水工程设施正常运用和满足水生态与水环境保护要求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河道砂石资源。规划确定河道采砂控制总量为2.38亿吨,划定可采区30个,禁采区111个。

  湖北:2019年8月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发文,要求各地结合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绿色矿山建设要求,支持帮助合法的已停产的矿山尽快恢复生产。将加强建筑石料矿业权管理和综合利用,提高市场供应能力纳入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2018年以来全国陆续出现“砂荒”,部分地区砂石价格涨幅近100%,沿海地区已开始进口河砂。记者调查发现,地方政府对砂石资源认识性不足、新旧动能转换期存在原料供应缺口,加之可替代的机制砂开采加工能力不足等,共同导致了“砂石之殇”问题的出现。

2020-01-07 09: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