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无锡在江苏省率先发布首批33家重点企业的第三方碳排放核查报告,为江苏省碳排放交易拉开序幕。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2013年我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7地启动碳交易试点,国家发改委提出在2016年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碳交易启动之前需要确定重点排放单位的排放基数,以完成配额分配。而第三方核查制度,则对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锡确定的碳排放重点填报企业为综合能耗超过5000吨标准煤,或是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在13000吨当量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大户”,总共137家,核查抽取33家,涵盖发电、化工、钢铁、水泥、陶瓷等5个行业。该市委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南京分中心和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核查33家企业的碳排放报告。
“碳排放量直接与企业经济利益挂钩,必须做到科学、精确。”无锡市发改委资环处有关人士介绍,核查发现,企业自己填报的原始数据与核查数据相一致有4家,大部分企业存在10%左右的误差,少数误差达到15%。核查结果公布后,企业会按照核查结论修正完善。
“另一方面,通过核查企业将能寻找降低碳排放量的潜在机会,开发碳资产进入碳市场交易。”资环处有关人士说,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后,将根据各地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进行碳排放额度分配。届时,企业就能通过技术改进、使用清洁能源、循环利用等方式降低能耗,并可以把多余的碳资产出售,获得经济收入,从而形成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