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抛出产业输出大计划:装备走出去一石三鸟

2015-01-29 13:02:16

随着中国企业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被高调重申、“一带一路”以及互联互通战略相继出炉,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则是希望借由资本输出实现经济版图扩大、国内经济结构升级的两大目的浮出水面。

  既然不叫“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总得有个说法。总理给出了一个名字—“产业输出”。在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特别强调,“我们常说,要从产品输出向资本输出升级,这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产业输出”。

  随着中国企业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被高调重申、“一带一路”以及互联互通战略相继出炉,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则是希望借由资本输出实现经济版图扩大、国内经济结构升级的两大目的浮出水面。

  三大阵营

  李克强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勾勒了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三大阵营:

  一是大力开拓铁路、核电等重大装备国际市场,整合行业资源,实现全产业链“走出去”;二是以钢铁、有色、建材、轻纺等行业为重点,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生产线;三是巩固通信、电力、工程机械、船舶等成套设备出口。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卢进勇认为,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推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一个是将这一战略正式化了,第二是将各行业放在一起,显示出高层对这一战略的重视。

  “全产业链"走出去"这一提法的背景在于:过去,中国企业往往只负责一项重大工程的修建工作,属于劳动密集型;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环节,比如前期设计都是由发达国家垄断。因而中国企业一直在努力从修建到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业务线拉长了;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整个产业都扩大了”,卢进勇说,相对于仅负责修建这一工程环节,全产业链整体“走出去”有助于拿到这一产业链下游的更多订单。

  产业输出

  从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一带一路”以及互联互通战略,这些战略的背景都在于日益过剩的国内产能。

  中央政府多次强调,在国内的过剩产能在国外一些地区往往是优质产能,产能外移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互利共赢。

  在会上,李克强回顾了一个多月前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产能合作协议时的情景。哈方原本遵循常规套路,向中国出口能源、农产品,但李克强不失时机地提出,中哈两国应该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光明大道”计划上展开深度合作。最终,两国总理在原定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加码”敲定了一份价值180亿美元的产能合作大单。哈总统当时称其为“李计划”。

  卢进勇认为,中国企业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密切相关,不仅是这些战略思路所共有的内容,也是这些战略的具体化和丰富化。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上周表示,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19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实现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在1400亿美元左右,大约高于中国利用外资200亿美元,就是说,2014年我国实际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资规模,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一石三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创下1990年以来新低。在GDP告别高增长的背景下,装备“走出去”也被寄予了稳增长的使命。

  昨晚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不仅是扩大国际投资经贸合作的重要机遇,可以形成新的外贸增长点,也是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认为,此次会议内容体现了中国政府目前的一个思路,即是通过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设备)输出。传统上投资对国内GDP增长贡献很大,而目前这一空间已经相对有限,通过企业布局海外,再联系到亚投行、“金砖银行”的成立,以资本输出带动设备出口,这也是国务院在会议中所提到的“输出成套装备”的原因。

  “在国内经济增长下行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无论是设备出口还是企业在海外增产,对国民经济增长都有积极意义。”刘向东说。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随着中国企业和装备制造业“走出去”被高调重申、“一带一路”以及互联互通战略相继出炉,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实则是希望借由资本输出实现经济版图扩大、国内经济结构升级的两大目的浮出水面。

2015-01-29 13:02:16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