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龙德:聚焦发展瓶颈 推进转折突破

2014-12-04 10:03:47

这两个分会是在传统建材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结构调整步履艰难,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的时候成立的;是在全行业节能减排任务紧迫,建材业开始由单一制造发展模式向建材制造与服务建材工业的产业链拓展和延伸,节能减排将成为服务产业链的重要的举措的时候成立的。

聚焦发展瓶颈 推进转折突破

  -在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节能减排分会、新材料分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乔龙德

  2014年11月28日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

同志们:

  首先,我对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节能减排分会、新材料分会的成立,对担任两个分会负责人的同志们和首批建材行业节能减排示范企业表示祝贺。这两个分会是在我的提议下成立的,我把这两个产业的发展看作建材行业未来的生命和能不能持久发展的一个大事,战略位置尤其重要,意义非常重大。

 一、成立背景

  (一)时代背景

  这两个分会是在传统建材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结构调整步履艰难,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的时候成立的;是在全行业节能减排任务紧迫,建材业开始由单一制造发展模式向建材制造与服务建材工业的产业链拓展和延伸,节能减排将成为服务产业链的重要的举措的时候成立的。成立两个分会,是转型升级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机提出来的,是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行业发展的特殊需要,是现实的、客观的需要。

  (二)战略背景

  实施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实现两翼起飞,将新兴产业、新材料产值占到建材业总量50%;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深加工、增加附加值达到自身总量的30%,节能减排80%的企业达到标准的转型期,找转型路、找转型载体、找新的发展方式、找转折突破点,为实现引领战略找准方位,为转型升级向纵深发展找到路径与支撑的时候,全行业已经清楚认识到,新材料发展是建材行业的薄弱点,更是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全行业节能减排是实现绿色低碳清洁生产的瓶颈,是全行业的攻坚点,这是成立两个分会的战略背景。

  (三)协会发展背景

  在中国建材联合会系统深化改革,厘清协会职能定位,对管理进行整顿与改革,尤其是对联合会所属的分会,在实行“一撤、二并、三整改”的原则下,撤并了5个分会而新增了两个分会,是在减少分会、优化结构的时候成立的,不言而喻,它显然不是一种数量的凑合,而是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与必然要求,是对行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把握的产物。

  二、新设的两个分会是强化行业节能减排,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

  我在2014年全国建材行业协会系统工作会议暨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全体会议报告中,归纳了当前建材行业面临的五个瓶颈和矛盾,新兴产业、节能减排排列其中,在数量上占五分之二,从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实现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来说,解决好这两个矛盾和瓶颈也是我们发展与进步的关键。

  也并不是说成立了这两个分会,这两对矛盾就解决了,但起码表明是在组织体系上对这两个领域的强化,是改变这两个领域工作薄弱的重要举措之一。

  对于发展新材料产业,我国在七、八十年代已经意识到,从设立“大板厂”到设立计划单列的新材料公司,以及设立非金属矿总公司,都已经意识到这个产业的重要与薄弱,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今天的新材料概念已经远远超出原来意义上的以建筑材料为主的、区分于传统材料的概念。新材料领域很广,不仅包括传统建材中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也包括传统材料改变功能、配方、工艺之后,改变用途后跨进或延伸到其他材料领域的新材料,更是包括我们前一段新兴产业发展纲要中列出的新兴复合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及制品、多功能墙体复合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等。他们都具有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替代型、功能多元合一、节能环保型和资源能源效率性、成长性、持久性的新的建筑材料体系,无疑是建材行业发展的方向与进军的目标,超越引领世界建材业离开了该产业的发展就没有立足之地。

  节能减排是行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需要,是人们共同的追求与期待,是民族振兴的象征,是低碳绿色社会的重要支撑。节能减排横向涉及所有的建材产业,纵向连接技术装备、标准、政策法规、咨询服务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是一个综合型的产业和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Page]

  目前客观需要与主观条件不匹配,社会进步要求的时间与行业发展总步伐不匹配,很多现实问题与政策不匹配,行业需要与没有形成服务系统之间不匹配。技术装备、政策、机制、服务四个方位不联动、不配套,节能减排只有方向,缺乏路径与载体,更缺乏支撑点,缺乏系统顶层设计与系统服务,仅仅喊口号,就算再喊10年也不会有大的突破,因此,这已经到了没有退路的时候了。

  如果我们大家统一到上面这些认识上,那么今天成立两个分会的意义远超出分会本身,如果我们的工作到位了,今天将是在建材行业历史上有功的一天。

  三、对分会工作的定位与工作要求

  联合会对所属的16个分会在一撤、二并、三整改的基础上,对保留的分会从主营业务和工作重心通过三定进行了一定规范,一部分像外加剂分会、铝塑分会、地坪分会、预拌砂浆分会等工作开展得好,但是管理有待理顺与提升,还有一批分会虽然成立多年,但是仅做了些日常性工作,只维系生存。联合会的工作尤其管理工作薄弱点很多,但在分会的管理与设立上更为薄弱,可以说存在“三糊涂”,即糊里糊涂批、糊里糊涂管、糊里糊涂干。从现在开始分会的工作要在改革中加强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从体制上定好位。分会从组织上是联合会分支机构,是联合会职能、功能的延伸与补充,有独立开展工作和独立从事产业协调、服务的权利与义务,但是必须在联合会的领导与管理下,向联合会负责;在开展行业主要中心工作方面,可以有各自的特色与创造,但是方向、方针和主旋律必须与联合会保持一致,很大程度上是联合会中心工作的贯彻实施者。

  今天成立的两个分会,在管理体制上,实施与相关组织或职能相近业务联手合作、联署办公,形成多元合一的体制,如新材料分会,要与科技攻关、科技产业化平台、科教委相关专业委员会合署办公;节能减排分会要与节能减排中心、节能减排服务平台和未来的节能减排咨询服务公司合署办公,并向股份制企业化发展。

  第二、管理机制的创新和管理方式的调整。无论是有挂靠单位的分会,还是独立成立的,或设在联合会本部的,管理体制必须统一,管理机制可以灵活。即对每个分会的职能、职责及岗位设定必须统一,对在行业工作的主要目标,当年的中心工作,对行业发展,结构调整,经济运行的主旋律必须上报联合会并得到同意。对经营创收和财务管理必须统一,对人员的管理政策上统一(四个统一:“三定”、中心任务、财务、人员核定),包括换届、年会、重大活动也好,创收合同也好,都要向联合会备案,并且联合会的管理要前移、实现预控、指导与监督。

  第三、必须紧扣本产业发展瓶颈集中力量攻坚,找准转型升级的突破点和转折点。现在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转型升级缺技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日益凸显,节能减排进展缓慢和任务艰巨已经喊了多年,很多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连人民群众都看在眼里,但是我们行业中,在联合会一些同志的言论中,在专业协会的多年工作中,在分会的日常管理中,相当一部分同志至今不谈本行业矛盾,不讲瓶颈,更不讲怎么去面对,说话与现实不沾边,研究的问题与瓶颈不挂钩,做的事与转型升级不连接,空对空,习惯对习惯,个人意志对个人意志,贻误了很多工作。如果这样,等待一百年也没人送良药,要靠自己出击,自己介入,亲力亲为,投身在干中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找办法。

  每个产业、每个分会都必须找到转型的方向,转型的途径,转型的载体,转型的矛盾与瓶颈扣住不放,坚持数年必定会打开局面。没有长远目标,时下做什么缺乏立足点,大家泛泛谈宏伟目标,当下问题不解决,长远目标毫无支撑,那么一切都等于零。因此脚踏实地抓住主要矛盾是当前工作切入的中心。

  新材料要围绕结构调整,顶起半边天,必须明确重点发展哪几个主要产业,重点攻关哪几个瓶颈,支撑在哪些企业,政策扶持什么时候到达。

  节能减排要围绕整个产业链怎么构筑,产业链分几大段,怎么连接,每一段的主要构成与组合方式是怎样的?政策配套内涵是什么?股份怎么形成?与各产业、专业协会、地方协会连接点在哪里?什么时候达到什么规模等等都必须十分清楚。这样才知道自己做什么,理事单位、合作单位、股权单位分别做什么?两个分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新设立的,要做到体制最新、机制最新、管理方式最新,理事长要带领大家共同努力。

  第四、希望两个分会首批入会的理事单位发挥好带头作用,齐心协力共同推进这两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1.把力量聚焦在两个瓶颈上,集行业力量组织攻坚,以体现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与责任,共同把束缚我们前进的绳子解开,在未来行业受益,大家从中受益之前做出我们应有的努力。

  2.把“三新”具体化,技术创新每年的目标,政策应用与争取的时间目标,把标准提升与调整结构的对应时效目标具体化,由空变实,由喊到干。

  3.在联手组织节能减排,联手发展新兴材料与攻关中踊跃地参与、支持与配合。无论新兴产业攻关与发展,节能减排平台或公司的组建,对带头作用好的,从机制上倾斜,共同把事关行业发展的大事抓起来,好事做实,实事做好。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9月12日,由中国水泥网主办的“2023水泥‘双碳’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在河南郑州隆重召开。

2023-09-12 18:08:43

2019年,海螺集团总资产、营业收入双双跨过两千亿元大关。

2019-12-31 10:43:14

10.29—10.30日,“2019第七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在安徽芜湖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水泥网主办,朝阳环保、南京信融、瑞泰科技、东方测控共同协办,海螺水泥、中国建材为支持单位。

2019-10-31 13:07:26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水泥产业链跟踪周报(2019.7.26),更多数据、市场分析、研究报告可登陆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查阅……

2019-07-26 18:06:02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秘书长孙向远报告一年来行业和协会系统的工作情况,研究安排今后的工作。

2018-10-26 11:03:38

上半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近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对上半年建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建材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努力实现全行业平稳运行已成为当前行业的迫切需求和首要任务。

2015-08-17 16:46:44

4月24日,由上海建材集团承办的“京津沪穗建材集团工作交流会”在上海召开。乔龙德认真听取了京津沪穗四地建材集团领导的交流发言,他在讲话中认为,四地建材集团契合各地城市实际情况都找到了新的定位,拓展了新的发展路径。

2015-05-05 10:10:19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在一季度建材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2015-04-28 09:19:25

近日,中国建材联合会系统2015年工作会议召开。中国建材联合会秘书长孙向远做报告。回顾和总结联合会系统2014年的工作,提出2015年联合会系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更好地推动行业和联合会自身的改革发展。

2015-03-04 10:36:53

这两个分会是在传统建材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结构调整步履艰难,转型升级向纵深转折的时候成立的;是在全行业节能减排任务紧迫,建材业开始由单一制造发展模式向建材制造与服务建材工业的产业链拓展和延伸,节能减排将成为服务产业链的重要的举措的时候成立的。

2014-12-04 10:03:47

2014年10月31日乔龙德在2014年全国建材行业协会系统工作会议暨联合会会长全体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他提出,作为建材工业发展中的行业协会组织和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都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直面深化改革的挑战,坚持正确定位,坚守生存本源,紧紧围绕行业发展,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增强实力。

2014-11-03 09:59:14

10月30日,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办、北京国建易创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建材投融资创新服务大会暨2014建材新兴产业及传统集聚区优秀项目推介会”在北京西苑饭店举行。会议以“引导资本对接建材新兴产业 跨界联盟助推行业转型升级”为主题。

2014-10-30 16:55:04

针对当前建材行业产能过剩、建立政府调控体系、加强市场准入管理等问题,工信部常务副部长苏波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切实推进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的实质进展。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经济运行质量和市场变化的监控,积极引导和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进程。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准入管理。

2014-06-11 10:33:0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复杂的关键的转型发展历史阶段,建材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今年是完成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建材行业实施“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的启动年。

2014-05-05 16:32:54

建材行业“三限”论,即传统建材发展受限、新型建材和新兴产业发展有限、目前行业的技术创新有局限。这是由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在中国建材集团和中材集团于2013年11月16日同日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观点。

2014-02-12 15:42:00

乔龙德指出,一季度建材工业所取得的成绩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吻合的。总体来说,一季度建材工业经济运行筑底趋稳,缓慢回升,喜忧交织。传统建材产品水泥、平板玻璃、陶瓷增速相对趋缓,这种趋势是积极正确的,是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

2013-05-07 16:26:37

2012年,国内银幕大战不断,不管是大制作、大导演、大演员,还是小成本、小文艺、小清新,都吸引了不同人群的眼光,电影院内上演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不时拨动人们的心弦。而2012年水泥行业,同样演绎着各式各样的传奇故事,地方版四万亿的饕餮盛宴令人心动,犹如过山车的水泥价格令人心焦,谭仲明病逝、龙山水泥矿山爆炸令人心酸……回顾过去的一年,百感交集,且让我们走进“2012水泥放映厅”,观看行业年度大片。

2013-01-31 17:09:22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