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泥厂:百折不挠复兴路 沧桑巨变中国梦

2014-12-01 09:43:48

中国水泥厂,初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您很难相信有一个企业可以此冠名!他与中国共产党同年诞生,饱受战火,历经坎坷,从解放前的艰难经营、公私合营、建国初期的曲折奋进、计划经济的支援国家建设到后来的危机和改制重组后的新生,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几代人的坚定和执着,不惧艰难曲折,封闭与开放,传承与融合,一步步地走来,浓缩了一部中国水泥的发展史。

  中国水泥厂,初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您很难相信有一个企业可以此冠名!他与中国共产党同年诞生,饱受战火,历经坎坷,从解放前的艰难经营、公私合营、建国初期的曲折奋进、计划经济的支援国家建设到后来的危机和改制重组后的新生,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几代人的坚定和执着,不惧艰难曲折,封闭与开放,传承与融合,一步步地走来,浓缩了一部中国水泥的发展史。

中国水泥厂:百折不挠复兴路 沧桑巨变中国梦

胸有丘壑 艰难创业

  在工厂的档案室里,至今还保存着民国十年的工商营业执照和民国十五年的商标注册登记证,它们见证了创业的艰难和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1921年5月13日,在上海仁记路6号姚新记营造厂内,中国水泥厂的创始人姚锡舟、吴麟书、陈光甫等28人召开中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筹备会议,集资白银50万两,经过地质勘探,选址于交通便利的龙潭镇,同年9月3日动工,建造厂房,安装机器,12月22日核准注册,1923年开工生产,初期仅日产水泥85吨。当时国内战事不断,民不聊生,无法与外货竞争,亏损连连。为了谋求生存发展,举债投资,新建两台窑,日产达到510吨,经过精心经营,1929年成为国内第二大水泥生产企业,并实现盈利,偿还历年欠款。1933年,工厂形成四台湿法旋窑、日产水泥715吨的规模,年产水泥突破10万吨,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之一,但是随后的日军侵华战争又将工厂拖入困境,工厂停产,员工解散,日军强行占领工厂。抗战胜利后,由于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飞涨,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中国水泥厂:百折不挠复兴路 沧桑巨变中国梦

解放前的中国水泥厂

  从建厂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工厂累计生产了198万吨水泥,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是个惊人的数字。虽然兵荒马乱,民族工业发展还很稚嫩,但工厂一直怀复兴之愿,存宏图之望,力求振兴中国水泥工业。

拨云见日 喜获新生

  1949年4月23日,古都南京解放,中国水泥厂随之得以新生。1954年5月,经过充分酝酿,工厂顺应历史潮流,正式提出公私合营,工人成了企业的主人,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忘我工作的热情无比高涨,涌现出冯进富、王志金等许许多多的岗位能手和劳动模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专研技能,深深影响了中国水泥厂的几代人和后几十年的经营发展。

中国水泥厂:百折不挠复兴路 沧桑巨变中国梦

1951年,中国水泥厂工会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中国水泥厂:百折不挠复兴路 沧桑巨变中国梦

职工消费合作社成立 [Page]

  在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里,广大职工以新生的喜悦,高昂的斗志,投身于经济建设,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增产节约、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工厂产质量逐年提高,五年间,水泥产量140万吨,窑运转率达到94%,各项指标均在全国同行业排名前列。

心如坚石 艰难奋进

  文化大革命期间,激烈的政治运动使得各级机构和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但是顽强的中国水泥厂职工自觉坚守生产岗位,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干扰,顽强拼搏,较好地完成生产任务,胜利完成了孔山矿的开辟和五号窑的制作和安装工作,为全国培养了许多技术人才,支援了我国水泥行业建设。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进入上世纪九十代,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竞争态势日趋激烈,老企业工艺落后、布局零乱、设备陈旧、负担沉重,能耗高、效率低、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日益显露。尽管也曾计划投资建设新生产线,但是由于思想转变和发展过于保守,计划经济色彩浓厚,项目一拖再拖,错失先机,企业陷入困境。

珠联璧合 重获新生

  为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帮助企业摆脱困境,中国水泥厂作为南京市“国企三联动”改制试点单位,在时任江苏省委书记回良玉、南京市委书记李源潮同志的亲切关怀下,由安徽海螺集团投资3.83亿元整体承债式并购重组中国水泥厂。

  加盟海螺,引入科学的管理机制,投资先进的生产设备,借助强大的营销体系,不仅让中国水泥厂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成为当时南京市“国企三联动”改革的成功典范,而且拓展了海螺集团在南京市场的布点,成为海螺在江苏省东进延伸的桥头堡,巩固了海螺在安徽省内的市场统领地位,强化了海螺在华东区域生产与营销的格局,让海螺集团的T型发展战略、基地粉磨站模式得到更好的落实。

融海螺魂 承百年梦

  加入海螺集团这个大家庭后,中国水泥厂的发展深深地烙上了海螺的印迹。

  在经营管理上,逐步导入海螺管理模式。改制当时,即着手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通过“组织管理,技术保障,考核反馈”三个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让公司管理逐步走上正轨,管理规范化。通过大力推行“杜绝管理上的浪费,解决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浪费,减少管理环节和效率上的浪费”,公司成本管理受控,公司当年即实现盈利。

  在产能规模上,海螺集团对重组后的中国水泥厂不断加大投入,实施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投资15亿元,分别于2004年7月和2005年2月建成投产了2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同时关闭所有湿法线,淘汰落后产能。企业产能规模由原先的一台干法旋转窑、五台湿法窑、年产熟料100万吨、水泥100万吨升级为三台干法旋转窑、三台带辊压机水泥磨,年产熟料430万吨,水泥240万吨。由此,中国水泥厂成为南京市最大的单一水泥工厂,虎踞龙潭,执一方牛耳。

中国水泥厂:百折不挠复兴路 沧桑巨变中国梦

中国水泥厂5000T/D开工奠基仪式

  在经济效益上,企业改制以来,内抓成本,外拓市场,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0多亿元,上交各类税费10多亿元,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先后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建设新南京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南京市节能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中国水泥厂:百折不挠复兴路 沧桑巨变中国梦

  在节能减排上,公司高度重视能源管理,充分依托集团技术信息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投资1.4亿元,于2008年12月建成投运了24MW纯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回收三条水泥窑的废热,所发电量全部自用,可满足水泥窑生产的三分之二用电量。为响应国家对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公司累计投资近千万元,采用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抑制NOx的生成量;在分解炉中定量喷入氨水溶液,使烟气中的NOx还原为氮气和水,实现脱硝目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达到并优于环境保护部门的管控要求。

  在环境建设上,加强收尘环保投入,严抓跑冒滴漏,实施6S管理和清洁化生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由外及里,掀起建设“大美中国”热潮,坚持修旧如旧,出新而不翻新,加强对原有建筑的保护和清洁工作,对厂内闲置区域结合周边环境合理规划,该撤除的撤除,该保留的保留,既不失老企业的本色,又旧貌换新颜,古朴中有现代气息,特色里有海螺元素。

中国水泥厂:百折不挠复兴路 沧桑巨变中国梦

螺湖

中国水泥厂:百折不挠复兴路 沧桑巨变中国梦

干净整洁的厂区道路 [Page]

  在劳动用工上,公司妥善安置了原企业全体员工,解决了约2450人的生活问题,其中在岗职工1750人,内退职工700人。经过十年的消化,内退职工已全部进入社保系统,在岗员工通过设备升级改造、岗位优化,自然减员至2014年的1050人,劳动生产率由原先的1142吨/年。人上升为6380吨/年。人,增长了5倍。在岗员工收入由2002年的1.46万元/年,上升至2013年4.98万元/年,工资增长了3.4倍,年增幅达12%,员工收入稳步增长。

  在队伍管理上,公司积极实施对标管理,通过与兄弟公司间的互查与学习,基础管理、专业管理进步显著,管理由粗放向精细化转型,带动了专业技术队伍的成长。员工内部引入正向激励机制,大力开展合理化建议、劳动竞赛奖励和技能比武等活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根据公司人员变化情况,及时补充招聘新进大中专毕业生,定期召开员工座谈会,引导大学生投身海螺,扎根中国厂,为中国厂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助力。

中国水泥厂:百折不挠复兴路 沧桑巨变中国梦

中国水泥厂召开“创先争优”表彰会

  在企业文化上,导入CIS标识,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活动,强化海螺文化的熏陶,从陌生到熟悉,从知晓到认同,从制度到行为,从行为到习惯,从习惯到新企业文化的培育与成型。公司还以建厂九十周年为契机,以“传承、融合”为主题,筹办九十年庆典活动,铭记历史,彰显改制,展望未来,确立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打造海螺知名品牌”的企业文化发展方针,深邃的经营理念、精炼的企业精神,质朴的经营宗旨,融入到每个角落,给中国厂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中国水泥厂:百折不挠复兴路 沧桑巨变中国梦

中国厂九十年庆典

  93年,沧桑巨变,是中国水泥厂的坚韧,虽历经磨难,毅然坚持到今天!是海螺的海纳百川,让几代水泥人的夙愿得以延续!融海螺精神,承百年梦想,这一天离我们越来越近,期待这一天!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中国水泥厂,初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您很难相信有一个企业可以此冠名!他与中国共产党同年诞生,饱受战火,历经坎坷,从解放前的艰难经营、公私合营、建国初期的曲折奋进、计划经济的支援国家建设到后来的危机和改制重组后的新生,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几代人的坚定和执着,不惧艰难曲折,封闭与开放,传承与融合,一步步地走来,浓缩了一部中国水泥的发展史。

2014-12-01 09:43:48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