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发文!疏通投资“堵点” 水泥产能置换迎重大利好!

2019-12-07 13:50:28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发改委此举将对水泥行业产能置换产生积极影响。

  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投资法规执法检查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指出疏解治理投资“堵点”,切实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治理行政审批“堵点”。深入查找和纠正实际工作中违规增加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前置要件、证明材料,审批效率低下,不同部门审批标准、要求不一致,违背项目单位意愿和违反项目前期工作规律及客观实际、僵化套用“审批流程”、强行要求项目单位对有关审批事项先办、后办、代办、等待一起办等,设置所谓“审批前期服务环节”、对实质审查“体外循环”、对审批时间弄虚作假,强制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强制收费增加企业负担等问题。

  二是治理投资政策“堵点”。深入查找和纠正国家政策不落地、执行“中梗阻”,规划、产业政策等不完善、不清晰,要素资源价格和供给方式不透明、不可及,行业准入存在“玻璃门”、“隐性门槛”,招商引资工作中引资条件与当地投资政策、建设要求不衔接,导致“新官不理旧账”、“新官乱改旧账”、不按合同办事、轻诺寡信等影响投资信心和预期的问题。

  三是治理建设条件落实“堵点”。深入查找和纠正空间规划、发展建设规划和投资政策不衔接,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不健全,落实建设条件会商协调工作薄弱,政府投资资金下达、拨付不及时不到位,因参与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不够导致论证不充分、脱离实际以及划定冲突和边界矛盾解决不到位等问题。

  四是疏解数据“堵点”。深入查找和纠正投资管理工作和投资统计脱节,对投资统计制度改革的实际影响认识不到位、对项目单位及时报送数据督促不够、投资数据入统不及时不全面导致数据失真等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发改委此举将对水泥行业产能置换产生积极影响。该业内人士表示,关于水泥行业产能置换,国家有明文规定,对产能置换各项条件也有明确要求,因此只要水泥企业产能置换过程中符合政策规定就可以付诸实施,除非省级政府对地区规划有相关要求,否则不应存在其他的阻碍因素。但是,目前在水泥产能置换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不利于水泥企业推进产能置换。《通知》的出台,相当于是对水泥企业产能置换予以了肯定,有利于加速水泥行业产能置换推进,对于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也将产生积极影响。

  以下为《通知》原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投资法规执法检查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的通知

发改投资〔2019〕18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对《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等投资法规实施的监督,依法提升投资治理能力,根据《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有关规定和国务院近期专门部署,督促整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问题,强化“稳投资”政策措施落地,疏解治理投资建设领域“堵点”,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投资信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有效应对当前投资运行下行压力,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定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5月,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的“投资法规执法检查 疏解治理投资堵点”专项行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标对表四中全会有关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促进投资政策与其他政策协同发力、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要素资源,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以及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等方面的决策部署,稳步提升投资治理能力。将《政府投资条例》《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作为提升投资治理能力的基础制度,加快两个《条例》贯彻实施,树立投资法治权威,尽快在地方配套法规建设、关键条款落实等方面取得实效。依法集中疏解治理一批投资“堵点”,围绕行政审批、政策落地、建设条件落实等方面解决一批难点问题,提振社会信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挖掘扩大有效投资空间,进一步稳定投资运行。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检验和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地。加快落实法定职能,加强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投资管理重心向监管和服务转型。

  二、专项行动主要内容

  (一)全面开展投资审批合法性审查。

  根据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部署,由我委牵头在全国开展一次投资审批合法性审查。此项工作按两个层面推进:

  国家层面,由我委组织各有关部门,对现行投资审批事项相关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一是对15部门《关于印发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投资审批管理事项统一名称和申请材料清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9〕268号,以下简称“审批事项清单”)所包括的事项,审查其法律法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超越上位法扩大适用范围、是否违规增加申请材料以及相关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条款等。二是对照“审批事项清单”,清理是否存在依法设立投资审批事项未纳入清单的情况。三是清理是否存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之外,以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增设审批事项或以“政务服务”等名义变相设立审批的情况。四是审查、清理完成后,适时修订印发新版审批事项清单,并抄送国务院办公厅、审计等方面,作为今后督查、审计等工作的依据。清单外的事项和不按照清单规定的名称、适用范围、申请材料实施行政审批的,即为违规审批。

  地方层面,由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参照国家层面做法,对省、市、县三级实施的审批事项进行全面审查和清理。审查、清理完成后,于2020年2月前印发省级统一的投资审批事项清单(含省、市、县三级审批事项),抄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并作为今后规范实施审批行为以及甄别是否为违规审批的依据。

  (二)疏解治理投资“堵点”,切实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治理行政审批“堵点”。深入查找和纠正实际工作中违规增加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前置要件、证明材料,审批效率低下,不同部门审批标准、要求不一致,违背项目单位意愿和违反项目前期工作规律及客观实际、僵化套用“审批流程”、强行要求项目单位对有关审批事项先办、后办、代办、等待一起办等,设置所谓“审批前期服务环节”、对实质审查“体外循环”、对审批时间弄虚作假,强制指定中介服务机构、强制收费增加企业负担等问题。

  二是治理投资政策“堵点”。深入查找和纠正国家政策不落地、执行“中梗阻”,规划、产业政策等不完善、不清晰,要素资源价格和供给方式不透明、不可及,行业准入存在“玻璃门”、“隐性门槛”,招商引资工作中引资条件与当地投资政策、建设要求不衔接,导致“新官不理旧账”、“新官乱改旧账”、不按合同办事、轻诺寡信等影响投资信心和预期的问题。

  三是治理建设条件落实“堵点”。深入查找和纠正空间规划、发展建设规划和投资政策不衔接,重大项目推进机制不健全,落实建设条件会商协调工作薄弱,政府投资资金下达、拨付不及时不到位,因参与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不够导致论证不充分、脱离实际以及划定冲突和边界矛盾解决不到位等问题。

  四是疏解数据“堵点”。深入查找和纠正投资管理工作和投资统计脱节,对投资统计制度改革的实际影响认识不到位、对项目单位及时报送数据督促不够、投资数据入统不及时不全面导致数据失真等问题。

  (三)进一步落实促进民间投资及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政策措施。

  一是深入查找和纠正向民间资本推介重点领域项目、采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和及时更新进展信息不到位的问题。

  二是按照两个《条例》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依法依规加强PPP项目投资和建设管理的通知》(发改投资规〔2019〕1098号)文件要求,查找和纠正PPP项目开展可行性论证和审查、建立PPP项目信息监测服务平台和向社会公开重点推进PPP项目信息存在的问题。

  (四)聚焦两个《条例》加快实施,完善投资法规制度体系。

  一是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政府投资条例〉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19〕796号),加快完成普法培训全覆盖、现行制度“立改废”、出台《政府投资条例》省级配套制度等规定任务。

  二是切实将《政府投资条例》关键条款执行到位。对包括建立项目储备机制、编制政府投资年度计划、规范项目决策程序、加强投资计划与预算的衔接等,加快落实到位;查找和纠正未批先建、自批自建、擅自调整投资概算、决策审查流于形式导致批后难以实施、对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较大变更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三是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重点围绕制定省级统一的核准目录、制定省级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备案机关制定项目备案统一格式文本等方面进行自查评估;查找和纠正核准职能下放层级与承接能力不相匹配、简单一放到底、基层托不住,擅自扩大核准范围、核准环节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事项以及对违反产业政策等项目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五)深化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应用,创新投资管理和服务方式。

  对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两个《条例》、《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门2017年第3号令)等法规文件,深入评估各级在线平台有关体系架构、运行流程、运行保障等要求的落实情况,项目统一代码制度、制定在线平台投资项目审批管理事项统一名称和申请材料清单、在线并联审批、在线监测和规划政策引导、信息公开公示等功能的完备情况,以及利用在线平台提高服务引导水平、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汇集分析和应用项目信息等方面的实际工作情况,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在线平台对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技术支撑,建立健全运用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进行投资管理的制度规则。

  (六)落实法定职能,开展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

  根据两个《条例》和《企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18年第14号令)等规定,依法开展投资项目监管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对其核准的项目开展现场核查,重点核查项目是否按照核准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等进行建设,以及项目建设信息报送情况等。

  三、工作方式

  (一)发现、解决突出问题和推广正面经验相结合。既要查找和整改存在投资“堵点”的突出问题,同时也要挖掘地方好的经验做法,加强推广交流,发挥正面典型示范效应。

  (二)自查自纠和督促指导相结合。突出省级层面组织、督促、指导方面的责任,发挥市县层面发现治理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夯实工作基础,增强广度和深度。在此基础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适时组织实地调研,了解和督促工作,通报问题、推广经验。

  (三)在线征集问题线索和线下解决问题相结合。通过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向社会公开征集投资“堵点”信息,建立问题线索转办机制,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

  (四)集中治理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针对存在的投资“堵点”问题,深挖根源,找出症结,总结形成长效的制度规定,加强投资管理制度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推动投资高质量发展。

  四、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2019年11月)。各地要按照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具体措施和进度安排,及时开展动员部署工作。工作方案、问题反映渠道要向社会公开。

  (二)全面自查和治理(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此期间认真梳理法规制度和实际执行中的短板漏项,按规定时间全面完成制度建设任务。按照本通知和细化工作方案规定的投资“堵点”治理内容,深入基层、深入项目、深入部门、深入政务服务大厅,及时掌握问题、及时转办协调、及时疏解到位。

  (三)调研指导、推动督促(根据实际适时安排)。本次行动统一部署、逐级开展。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工作的调研指导,帮助聚焦问题、推动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实地调研。

  (四)总结评估、巩固提升(2020年5月)。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对本地区的专项行动进行全面总结,总结经验、剖析原因,形成长效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指导各地将行动成果应用于日常工作中。行动结束后,工作重心转入示范牵引阶段,适时开展投融资机制创新示范区建设。

  五、有关要求

  (一)准确把握工作定位。本次专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实效第一,是根据中央的要求和当前形势对投资工作重心的进一步聚焦,是对重点难点问题的一次集中攻坚,是寓于日常工作中更加强调优化投资环境的阶段性常态化工作,是推动各级发展改革部门投资管理能力、项目推进能力自我提升的促进行动。除按程序履行法定监管职能外,不得要求基层和项目单位搞突击准备、突击检查,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考核,不得增加基层不合理负担。

  (二)强化组织协调。本次专项行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会同法规司具体组织协调,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明确牵头处室,成立工作机制,负责组织、督促、指导各项任务,要指定专门联络员,加强上下左右沟通协调。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将工作基础夯实在基层。要充分认识项目建设管理事项涉及部门多、职能分散的特点,处理好履行自身规定职能和牵头协调推进的关系,既要主动担当、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也要依靠部门、形成协作合力。对重大复杂问题要及时报请本级政府研究解决。

  (三)加强宣传引导。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及时反映工作亮点、典型案例,互相借鉴工作经验。及时宣传报道工作进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事例,营造良好氛围,彰显投资环境治理的决心和力度,增强社会信心。

  专项行动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工作专班,及时向各地转办社会反映的问题线索,通过《发展改革情况通报》反映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各地要于2019年12月15日前报送具体行动方案,并及时报送工作动态信息(010-68501469)。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9年11月25日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业内人士指出,国家发改委此举将对水泥行业产能置换产生积极影响。

2019-12-07 13:50:28

According to the data center of China Cement Network, the demand in Northwest China is weak, the price system is disordered, the sales in Gansu are shrinking after the market is pushed up, the periphery is falling, the low price in Ningxia is seeping out, and the low price in Shaanxi is stable due to the shutdown of kil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