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建材报》报道,违规新增水泥产能为何竟成地方“重点项目” 。 报道称,在水泥产能严重过剩的黑龙江省,一条开工前未经环评、采矿权、安评批复、违规批建的新增水泥生产线,于3月16日开工。并提出质问,违规新增水泥产能,为何竟成地方“重点项目”?
根据报道内容,该项目是在2012年由省工信委于2012年12月6日核准,核准文件为《关于鸡西赛龙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量置换建设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带纯低温余热发电)核准的批复》(黑工信原发[2012]592号文)。该项目当属应按国发[2009]38号文规定,在新的(政府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出台前,产能过剩行业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需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论证和核准的项目。显然2012年省工信委核准鸡西赛龙水泥生产线项目是越权核准,属违规项目。
2013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文件要求,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严禁建设新增产能项目。“新增”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报道称,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建材报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用年产30万吨的落后生产线,置换年产75万吨的新型干法线,新增产量超出了一倍还多,怎么可能是“等量置换”?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假置换”行为。既然是新增产能项目,就是“严禁建设”,如导向“‘假置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模糊踩红线之实。
41号文在要求分类妥善处理在建违规项目中明确规定,凡是未开工的违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文件规定,对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在符合布局规划和环境承载力要求,以及等量或减量置换原则等基础上,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请报告,报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并抄报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职能部门,在委托咨询机构评估的基础上出具认定意见,各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补办相关手续。对未予认定的在建违规项目一律不得续建,由地方政府自行妥善处理。文件要求,所有在建违规项目的处理结果均应向社会公开。
据报道可得出,该项目经省发改委对在建违规项目清理后,认为该项目没有必要上报认定,直接撤销了省工信委[2012]592号的核准文件,并通知严禁开工建设(黑发改产业函[2014]361号)。从发改委文号已列361号,推断该函下发时,项目可能先下手在3月16日擅自开工建设。而在发改委严禁开工建设函下发后,又没有禁住又或不想去禁。且目前正在日夜赶班兴建。
省投资部门违规核准了新增水泥产能项目、在国务院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文件下达后,又没有及时对未开工的违规项目下达不得开工建设指令、地方在没有取得“确有必要建设的项目”的认定前,又擅自开工、在省投资主管部门下达严禁开工建设指令后,项目又置若罔闻,继续赶工。该水泥项目一而再,再而三的违规,除了用“胆大妄为”形容外,还能用什么更合适的词汇!
据《中国政府网》7月16日以题“政府公信力是执行力的基础”报道,7月1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推进情况督查汇报,并部署狠抓落实与整改。报道说,此前,李克强曾数次发声: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在16日的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坚决消除不作为、不担当的“懒政”,切实负责、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落实国务院部署的各项工作排出时间表,按质按时完成,“切实取信于民”。 李克强说 “人无信则无人信。政府一旦无信,政令就不可能畅通。老百姓随时随地在看着我们呢!”。李克强要求,必须改变“重部署轻落实”等问题,真正建立起督查长效机制,为政府“说到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提供制度性保障。
从违规新增水泥产能项目为何竟成地方“重点项目”一事中,作为省有关部门应该对照一下李总理的“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的要求,认真整改,把落实国务院部署的各项工作排出时间表,按质按时完成,“切实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