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扶绥新宁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将在广西崇左投资建设2条日产1万吨水泥生产线项目,项目将在2019年启动,2023年完工。上峰水泥近期公告,计划通过产能置换方式在广西都安建设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红狮水泥通过产能置换将在广西新建两条生产线。大型水泥企业纷纷加码广西并非偶然,除了本地市场外,通过西江连接的两广是一块更大的蛋糕。对于这些动向,业内有不一样的声音,悲观者认为广西有可能会重蹈贵州市场崩塌的覆辙,应叫停跨省产能置换,防止划入产能过剩深渊,乐观者则认为不必过于担忧,两广地区需求平稳,未来还有一定的增长潜力。笔者通过分析,认为产能置换项目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升级转型,促进良性竞争,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依托1.6亿人口,接近3亿吨消费量的两广市场,广西省也必然不会经历贵州般的崩塌。
2023年广西熟料产能或将接近亿吨
据笔者统计,目前广西在建和拟建水泥熟料生产线有10条之多,新增熟料产能超过1700万吨,若这些生产线如期投产,到2023年广西全省熟料产能将达到约9691万吨,接近亿吨,行业集中度将从2018年的64.34%下降至58.12%。
尽管近两年广西水泥产量持续下降,相比其他许多省对外来产能的戒备态度,广西则显得独树一帜,对水泥行业的发展持积极的态度。今年下半年,广西工信厅今年发布了《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19年下半年工业十大行业稳增长政策意见的通知》支持水泥行业发展,其中提到政府将安排财政资金支持水泥企业开拓市场,鼓励、支持企业开拓区内外市场,扩大水泥销量。无论是政府的态度,还是企业的行为,众多大型水泥集团集中布局广西,都是意在广东市场。通过西江连接的两广市场是广西水泥行业的立足点和延伸线。
图1:广西历年新型干法熟料产能和行业集中度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两广地区人口增长亮眼,人均产量仍有增长空间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的国家级战略发展区域。作为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因素息息相关的水泥行业,选择正确的区域布局是生存之战。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全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自然不会被水泥企业遗漏。尽管从人口总量看,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和长三角不具优势,但增速却较为亮眼!近年来京津冀人口增速持续下滑,2018年仅有0.2%的增长,总人口约1.1亿,长三角地区2018年总人口约2.3亿,近几年也保持相对低速(不到1%)增长,相较之下两广地区人口增速保持上行趋势,增速也在1%以上。
图2:长三角VS两广地区VS京津冀人口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从自然资源、物流条件、市场需求等方面来看,广西的未来更加接近安徽省而并非贵州省,广西石灰石矿产资源丰富,质地较好,有利于发展水泥产业,通过西江连接直面广东市场。因此单单从产能的增速快来将贵州和广西进行对标没有足够的逻辑性。从人均水泥产量数据对比,贵州省2018年人均产量达到3.09吨,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8吨)。广西地区也达到2.40吨,并不算低,但合并两广地区看人均产量仅有1.72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泥需求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图3:各地区人均水泥产量对比(2018年,吨)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竞争将升级,从价格战转向综合实力比拼
根据水泥大数据研究院《2019年中国各省市水泥行业发展水平报告》,广西自治区技术能力指标排名全国第二,其中大型生产线占比最高,达到72.13%。尽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略显落后,但广西地区在生产线水平上当仁不让。自2008年台泥进入广西市场,华润、海螺和台泥单足鼎立的局势一直延续到如今,与此同时,本土企业鱼峰集团,外来者红狮、南方也都不弱。水泥明星集聚的广西保持着供需的基本平衡,譬如今年广西公示的某产能置换项目目的是为了技术升级和上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行业升级转型,促进良性竞争。
综上,笔者认为依托1.6亿人口,接近3亿吨消费量的两广市场的广西省并不会经历贵州市场般的崩塌。产能蜂拥进入广西固然有政府积极推动的因素,行业利润高企才是根本原因,悲观者善意的警示或呼吁是杯水车薪,或不能改变行业竞争即将升级的趋势。经过2015年的全行业低谷,相信水泥企业不会愿再让历史重演,未来水泥行业的竞争将由简单的价格战转向全面综合实力的比拼,绿色环保、技术升级、市场把控、协同发展才是水泥企业真正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