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道路路面,造成恶性交通事故,压断桥梁,噪音扰民......这些都是超载带来的严重恶果。尽管被称为道路交通第一杀手,但货车超限超载现象依旧十分严重。在水泥行业,水泥运输车超载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严峻问题,甚至在当前部分地区仍有“百吨王”活跃在水泥运输领域。
中国治超之路已经走过漫长的十余年时间,多省市也频频出台相关政策打击惩戒超载运输情况,但为何超载屡禁不止,为何各种途径依旧医治不了人们眼中的“祸车”这一公路顽疾?
“马达一响黄金万两,利字当头是超载现象的主要原因。”一业内人士对中国水泥网表示,而综合分析来看,货车超载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货车生产大吨小标。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壮大,厂家也生产出更大吨位、更大载重量的卡车。但同时,一些生产厂家受利益驱动,为了迎合市场将原来设计制造的汽车载重量故意从大吨位改标为小吨位,并出售给车主使用,部分车型甚至在空载的情况下就总载重总质量而言已经系超载状态了。大吨小标现象加剧了超限运输现象的泛滥,客观上给部分车主逃漏国家规费创造了条件,破坏了汽车运输市场秩序。
二是货运源头管控不严。以水泥行业为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企业都没有重视超载的危害性,对超载超限车辆出厂、出站并没有严格管控,甚至部分企业为了在市场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及竞争力,降低水泥库存,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放任超载现象的发生。
三是区域治超标准不统一。一般来说,此前交警在执法过程中是按照行驶证上面标准的核定载重量与实际载重量的比较来判定是否超载的,而路政则是根据《公路法》中的相关规定对车辆轴数来进行判断。标准的不统一给了执法人员灰色空间,很多地方出现了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的情况。并且各地关于超载界定和处罚的标准不同,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也就是越规范的做法反而越吃亏,导致大家都向坏的方向看齐。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现象滋生了腐败,引发了大家对起码的公平公正的质疑,同时这也会促使更多的人以身试法,严重危害公共交通安全。
四是交通部门执法力度不够。国道、高速车流量大,逢车必检、逢超必罚无足够人力保障,还易造成拥堵,影响群众出行,并且单纯靠有限的行业执法资源投入难以达到治超的预期效果,结果造成越超越罚,越罚越超的恶性循环。
五是司机、物流公司逐利心理作祟。在利益驱使下,一些车主抱有侥幸心理,把超限处罚当成是一种小概率的“偶然成本”,无视公共利益,肆意违法超限。 部分物流公司降本提效的渠道少,只能靠最原始的方法--多拉快跑赚钱。这种低运费的恶性竞争,靠超载赚钱的恶性循环生态,也是超载超限产生的根源之一。
“源头+路面”双管齐下 重拳治超
近日,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加快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其中,加强货车超限超载治理就是重点工作之一。政策的出台、省市相关机构的执法趋严都是全国治超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何彻底改善货车运输行业的“超载超限”陋习,推进道路货运的健康发展仍需多方努力。
首先,要严把车辆生产关、挂牌关、改装关、检验关、市场准入关、装载关等六关,让“百吨王”无法上路。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货运枢纽场站、搅拌站、矿山生产企业、建材生产和批发市场、砂石料场等重点货源企业的监管,加强货运超载源头综合治理,落实货运单位、生产经营企业源头装载监管主体责任,防止超载超限车辆出厂、出站,从源头上制止车辆超限超载行为,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对于水泥行业来说,杜绝超载可以从加强惩戒方面下手,如果货车超载,相关水泥企业可列入黑名单,甚至实施停产整改,对国企领导追责,民企加大经济处罚力度。”一业内人士对中国水泥网表示,“技术手段上,可以将水泥过磅与交管联网,实时监控,严厉处罚。”该人士补充道。
其次,应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和超限检测站联合执法工作流程,杜绝重复罚款、只罚款不卸载等行为,明确并公布各区域超限检测站点的联合执法模式,严格落实“一超四罚”。在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站全面安装电子抓拍系统。建立健全依法打击冲关闯卡违法行为长效机制和应急管控措施,加快推进车辆信息、执法信息共享。将规范治超执法纳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加强执法监督考核,拓宽投诉举报渠道。
此外,需努力改善货运市场从业环境。一方面加强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推进落实普通货运驾驶员线上线下及异地从业考试,实行差异化道路货运驾驶员继续教育制度,鼓励道路货运企业组织开展货车司机继续教育,支持地方为转岗货车司机提供再就业培训。另一方面,切实维护货车司机权益,道路货运企业要依法与其雇佣的货车司机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工会组织,保障货车司机劳动权益。引导道路货运企业、货车司机建立互帮互助机制。鼓励各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功能实用、经济实惠、服务便捷的“司机之家”。指导货主企业、道路货运企业合理制定运输方案,保障货车司机充分休息。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货车超载根深蒂固,俨然已经从一个交通运输问题逐渐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其中牵涉的各方利益交错,起因复杂。在超载运输治理过程中,运价的上涨、违法企业和个人的退出,都是驱除“劣币”必然经历的阵痛,但同时,相关部门和社会也应给予道路货运行业预留相应的整改时间,给予市场一定的准备空间。尽管问题依然严峻,我们也应该看到更多成果和对未来抱有期望,相信在各方共同携手严格治理下,超载现象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货运行业会朝着正规、健康、可持续的道路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