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谋先生在其编著《中国水泥发展史》(第2版)对中国水泥立窑的发展与淘汰有专门章节论述。论述称,中国立窑有土立窑与普通立窑、机立窑、改进型机立窑等发展阶段。按事物发展规律,中国立窑像湿法窑和其他落后技术一样,按自身发展和消亡的轨迹被基本淘汰。水泥立窑(虽)最终将被淘汰,然而,立窑水泥对国家建设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和立窑水泥工作者所做出的贡献在中国水泥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就《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在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中列明水泥机立窑。对照2011年本,之前还以窑径规模划定应淘汰生产工艺装备,不在此淘汰范围内的又不在限制类则归在允许类(注:2005年本所有机立窑归在限制类)。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则明确所有机立窑均列入淘汰类。如该意见正式实施,王燕谋先生所预言的“水泥立窑最终将被淘汰”将得以实现。
立窑水泥曾长期占我国水泥产量大半壁江山,直到上一世纪末,海螺低投资型新型干法生产线横空出世,吨投资成本与机立窑不相上下了,从2002年开始,立窑水泥占比从八成高位开始下降。在开始下降的胶着期,2005年11月国家建筑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北京召开了节能环保高产立窑技术汇报会,节能环保高产立窑(又称现代立窑)窑径大于3米JT窑介入。当时有人评价为,两座JT顶条2000。以至在一些西部省区掀起了JT建设小高潮。致使现在产能置换中,JT窑占了相当大的置出产能比例。回过头看,进入新世纪,作为投资者还作出建设JT窑项目决策并不太具前瞻性,没有足够认识到新型干法先进生产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最后一批机立窑通过产能置换,也算为产业结构调整出一份力了。
机立窑将从水泥历史舞台上彻底消失,可以说大部分水泥从业者都有过从事立窑的经历。不少大型新型干法水泥集团也曾是以立窑起家,一步一步走向辉煌。对立窑有着深厚的感情,也为机立窑能曾为国家建设发挥过重大作用而自豪,也为自己曾为机立窑发展做过的努力而自豪。
先进必然替代落后。想当初,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第一个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年产4.4万吨水泥的机立窑都曾列在鼓励之列。就短短的30多年,我国水泥工业崛起,2000 吨/日(不含)以下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都列为了限制类,机立窑列为淘汰类。这么快实现这一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每一个水泥从业者的辛勤努力的结果,真值得我们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