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元,是2018年泛东北地区水泥行业亏损的数字。即便在2016年和2017年,泛东北地区水泥行业也分别亏损了71亿元和39亿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东北地区水泥行业效益三连跌,是行业亏损的不断蔓延,更是该区域水泥行业在困境中苦苦挣扎的最真实写照。
“这里90%的企业都亏”
虽然我国水泥行业仍面临产能过剩挑战,市场需求不确定性也在增大,但2018年,水泥企业,特别是南方地区的水泥企业在错峰生产政策持续推行、严厉的环保督查、大企业集团市场协同主导加持下,仍旧赚了个盆满钵满,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与之相对,北方地区,尤其是泛东北地区水泥企业却过早地进入了寒冬,在生存边缘苦苦挣扎。
“我们今年多次到南方的水泥企业参观学习,看到人家厂区热火朝天的生产,水泥一车车地向外运,进来的都是真金白银,除了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之外,也真是羡慕。”内蒙古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道:“这几年,我们企业因为执行错峰生产和行业协同,一年最多开窑半年,长期不生产,不但产量下降,企业固定费用上升,成本也随之增加,但价格却提不上去,肯定是要亏损的。可以说,这几年,我们状况是越来越差。”
“而且亏损的不只我们一家,这个片区内企业都是难兄难弟,90%以上都亏,也就是多亏少亏的区别。”
随后,他拿出了一张2013年~2018年企业经营情况表格,从表格中可以看到,企业利润总额在2014年到达顶峰,达4800多万元,2015年就降至3900多万元,2016年、2017年分别为2600多万元和2400多万元,而刚刚过去的2018年,企业利润总额仅600多万元。
“这还没算上融资成本,如果把总公司给我们提供的资金也折算进去,那亏得就更没法看了。”
吉林一家国有水泥企业区域负责人谈起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也是一肚子苦水,他负责的区域内3家企业,2018年预估只有一家能略有盈利,其余两家不亏损就是“胜利”。“每年总公司也是要给我们定指标、下任务,并进行考核。虽然总公司的领导们也知道东北地区行业情况,在制定任务和考核的时候,从不为难我,但我自己还是有压力,经常整夜整夜地睡不着,甚至有时只能靠吃安眠药入睡。”
一开始,他并不愿意向记者讲述自己工作中的难处,但话匣子打开后,近几年企业惨淡经营的状态从他的话中可以轻易窥见。“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肩上担着1000多口子吃饭的问题,长期亏损,对基层员工也好,对销售人员也罢,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很多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连续几个月收入不高,很多家庭就受不了了,更何况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几年?而且作为国企,我们不论亏损多少,都是在损失国家的钱,一直这么亏,说是对不起国家也没错。”
“年底了,我们也想给职工发奖金,搞点福利,大家高高兴兴过年,但连着几年效益都不好,我们确实是没有能力给职工提高待遇,也就只能勒紧裤腰带,大家一起克服困难。”一位办公室负责人无奈地说道。
而另一家区域运营负责人也在与记者的交流中多次提到2018年水泥行业“南冷北热”的情况,不只是南方地区,山海关以南的华北地区诸如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行业效益、企业表现都可圈可点,而泛东北地区水泥企业的经营状况每况愈下,行业的利润断崖式下滑,各家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几乎都头痛不已。
“南方水泥行业这些年挣了不少钱,泛东北地区行业利润却在地平下线,大家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可是行业还是亏损,如果2019年行业现状还是不能有所改变,那就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亮了。”
冬天到了,春天依然很遥远
企业利润连年下跌,让很多基层员工和企业负责人都无法欢欢喜喜过新年,但即便是在2018年盈利4000多万的一位厂长在年关下也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如果行业面临的诸多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他的厂子也不能够独善其身,也许一年后,也许两年后,好不容易再次焕发生机的企业也许又会跌入谷底。
这家位于吉林的企业曾仅凭一条日产2500吨熟料生产线在2011年创造了7700万元的利润,在随后的几年间利润不断下滑,到了2015年,企业亏损了2160万元。“得益于国家政策,协会引导,还有平台建设,2016年起,我们这个厂子又开始盈利了,2018年盈利4500万。”
正当记者怀疑泛东北地区水泥行业亏损是否如想象中那般严重时,他话锋一转:“但这个利润是不长久的,厂子今年产销量仅是实际产能的1/3,明年如果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我们这个厂子也就和前几年一样开始亏损了。”
“辽宁这些民企今年虽然挣了不少钱,但明年他们的利润也不会这么高了。”辽宁一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毕竟产能利用率在那呢,价格又提不上去,既没有量,也没有价,自然也就没有利润。”
行业大面积、长时间的亏损的势头如不能被及时遏制,泛东北地区水泥行业可能就会变成一个莫比乌斯环,陷入无限恶性循环之中。
“连续亏损,工资发得比以前少,一些年轻点的基层工人趁着停窑外出打工,很多人最后就不回来了,懂技术的员工流失得就更多了,现在厂子里面40多岁的工人都算是年轻的,有学历的技术人员根本招不来。”
企业效益连年下滑,不只员工队伍出现了变动,生产设备等升级改造也受到了影响。“我们这两条线建成也有10多年了,很多指标已经算不上先进,到了该技改的时候了。但这几年行业效益不好,我们向上申报技改项目,只有投资少、见效快或者是涉及环保改造的项目,总公司那边才同意。”企业一位技术骨干指着厂区生产线介绍道,“本来两条线都得改造,现在就只能像挤牙膏似的,一部分一部分地来。”
行业持续亏损,让大部分企业囊中羞涩,必将导致技术人才大量出走,生产工艺也因无法及时升级而逐步落后,行业整体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盈利的能力将大幅下滑,行业亏损更加严重……如此循环往复,后果不堪设想。
黑龙江一家企业销售负责人认为,泛东北地区水泥行业虽然已经触底,但如果现有的问题不真正得到解决,那么行业很难回暖,亏损仍将持续,甚至扩大。“我们集团旗下的企业,2018年基本是全线亏损,亏得少的几百万,亏得多的上千万,几十家企业,你想想集团得亏多少钱?家大业大也受不了这么亏下去啊。”
“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什么骆驼也受不了好几年只干活不吃饭呀!前几年,效益就已经不好了,企业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边缘,今年又刮了一阵大风,彻底掉下去了。”
不赚钱的忧心忡忡,赚了钱的也不敢掉以轻心,归根结底,就是泛东北地区的水泥行业已经立在了悬崖边缘,根基不稳,价格雪崩,利润极速下滑。
错峰时期的水泥厂静悄悄,一片宁静祥和。但如果行业再这么亏下去,只怕这种宁静只会让人心悸。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一边是热火朝天,一边是门可罗雀,与南方地区水泥行业利润连创新高相对,据统计,泛东北地区水泥行业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额达到170亿元,每一家水泥企业,都不得不面对利润三连跌的残酷现实,整个行业已经进入了凛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