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坚持走一条开放包容的国际化道路

2018-12-25 09:22:51

12月23日,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美好中国:敢当与前行”为主题,旨在致敬改革开放40年,展望发展新愿景。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杰出管理实践教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12月23日,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美好中国:敢当与前行”为主题,旨在致敬改革开放40年,展望发展新愿景。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杰出管理实践教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他在演讲中说,尽管国际环境发生变化,中国企业还是要坚持走一条开放包容的国际化道路,要坚定不移地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注重开拓多元市场,注重树立中国和平发展、永不称霸的形象。

  宋志平表示,近年来中国建材集团国际化经营取得积极进展,积累了不少心得:尊重国际分工、坚持全球采购;注重与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强化企业市场行为,少打国家旗号,平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奉行“为当地经济做贡献、与当地企业合作、为当地人民做好事”的三项原则。

  以下为嘉宾完整观点:

  尊敬的刘俏院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校友,各位嘉宾,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到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根据会议安排,结合大会主题,我来讲关于“坚持走一条开放包容的国际化道路”这样一个题目。

  贸易摩擦背后的三个原因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我们还是要走一条开放包容的国际化道路。为什么这么说?现在国际上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中美贸易摩擦,主要起因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对中国形成很大的影响,我觉得根本原因至少有三点。

  第一个原因: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不适应,俗话讲的“羡慕嫉妒恨”,怎么冒出这么大一个中国。虽然他们口头上称希望看到一个经济繁荣、快速发展的中国,实际心里不一定这样想。其实这点大家都能理解。

  第二个原因:贸易不平衡。尽管贸易不平衡并不是中国的错,但是数字毕竟摆在那儿。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今年的中美贸易摩擦看起来似乎更严峻一些,但事实上这些年来的小矛盾、小冲突没有断过,只是现在表达比较激烈,主要原因就是贸易不平衡,其实这并不是中国企业的错,美国人这些年脱实向虚,放弃了很多制造业,他们自己也在反思要重回实业。

  第三个原因:对我们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他们有深层次的误解,认为我们是在争夺市场,表现出极大的焦虑。

  怎样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该怎么做?我个人认为,对待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可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事情。

  从宏观来讲,我们要更加开放。第一,用更加开放来吸引外资,促进形成融合的市场氛围,这非常重要。大家知道上个月举行的首届进博会有3600个跨国公司参加了展览,场面极其宏大,摊位一增再增,很多跨国公司已经把明年甚至后年的摊位都定下来了。这说明我们的开放是非常吸引人的,一个14亿人口的消费大国,而且是正在崛起的一个大国,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不是谁能挡住的,美国也来了不少家公司参加。因此可以说这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大家回想一下,1992年之前,也有不少西方国家要制裁我们,小平同志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强调我们要继续推动改革开放,当时那么大的矛盾很快就化解了。现在我们同样要用改革开放,用更大的开放来化解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进博会上讲,“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这是讲给全世界的声音。

  第二,我们应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过分依赖。把鸡蛋装在几个篮子里,这是我们现在要立足做的。

  第三,在宣传引导上,在全世界树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永不称霸的良好形象。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重申了“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 ”,引发现场热烈的掌声。

  在企业微观层面,我们也可以主动做一些事情。

  一是尊重国际分工,进行全球采购。作为中国企业要尊重国际分工,进行全球采购,让跨国公司也能够和我们共生发展,这是中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事情。

  二是注重与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因为之前的市场基本都是跨国公司在那儿占着,中资公司来了之后必然会产生竞争,如何处理好和跨国公司关系,这是很重要的。

  三是尊重知识产权。尊重知识产权是我们自身的一件大事,因为要搞自主创新体系,不尊重知识产权肯定做不来。同时,这也可以让一些高科技的跨国公司打消顾虑。

  中国建材如何开展国际化经营?

  中国建材在国际化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目前,全世界水泥和玻璃的工厂,65%是由中国建材建设的,做的EPC,也就是“交钥匙”工程,用的是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大家想想,一个企业在这么大的领域里市场占有率能到65%,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全球有近400家大型水泥厂,都是中国建材建设的。现在中国建材又在做“六个一”的战略布局,包括10个建材工业园、10个海外仓、10个国际实验室、100个EPC项目、100家建材连锁、100家外包工厂管理。到2020年要完成这“六个一”,这也是国际化很大的一个进程。

  中国建材在实践中走了一条开放包容的国际道路。

  第一,中国建材坚持全球采购。中国建材做EPC,在“交钥匙”承包工程里的装备进行全球采购,首先会考虑国产装备,因为其性价比好,但涉及一些关键技术的设备,也会向欧洲、美国的一些大型公司采购,而不是一味地去国产化,这样我们和竞争对手之间就产生了合作。所以我们每次到国外考察,也都会去竞争企业拜访。通过大家的互相交流,一方面巩固了市场,另一方面也减少了恶性竞争。

  第二,联合开发第三方。例如,中国建材近年来和法国水泥、玻璃、机械装备等领域的公司,共同在非洲联合开发200多个项目。像非洲很多是讲法语的国家,过去都是法国的老牌公司在那些区域,现在中国公司去了,我们也主张和他们进行合作,大家一起来做,他们也都非常高兴。现在我们还和日本三菱联合开发东南亚、中亚等市场。

  第三,强化企业市场化行为。中国建材是中央企业,刚刚获批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但我们投资的都是混合所有制企业,绝大多数企业的国有股份占比在30%以下,尤其在从事国际竞争的公司,国有股占比大都在20%以下。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尽量少打国家旗号,平等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是我们这些年非常注重的。

  第四,在“一带一路”上要奉行三项原则。一是为当地经济做贡献;二是与当地企业合作;三是为当地人民做好事。我去赞比亚参加活动,总统说,“宋先生,我先问您一个问题,您为什么来赞比亚投资。”我把以上三条内容和他讲了,尤其是第二条“和当地企业合作”。他听后说到“其实我们欢迎中资企业,但又有担心当地企业会被挤垮了,您讲到和当地企业合作,我听了特别高兴。”我前不久去埃塞俄比亚时,总统说,“宋先生,我们最希望您能为当地培养人才,转一些技术给我们。”我想这也是我们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想法,所以能够理解。我们坚持这些做法,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就能真正“走出去”、“走进去”、能融合。我们在赞比亚做工业园,做项目之前先给当地打了100口井、援建了1家医院和1所学校。我去学校看望孩子们时,送了10个足球,给每个学生送了铅笔盒,孩子们唱着“手挽手、心连心,我们和中建材一家人”。我听后非常高兴,我们“走出去”的道路就应该是这样的道路,要成为当地喜欢的企业。

  第五,努力开发七大市场,“不把鸡蛋装一个篮子里”。“一带一路”沿线共有65个国家,中国建材锁定东南非、中东、中亚、南亚、中东欧、东盟、南美等7个重点区域,集团几十家做国际业务的企业各有侧重地去开发,按照精耕市场、精准服务、精化技术、精细管理的要求,采用“切西瓜”的模式,打造自己的“根据地”,立足于能够长期“走进去”,能做到长期开发。

  第六,在“走出去”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希望进入发达国家,和美日欧的市场也要互相融合。一方面,我们希望和美日欧的企业进行合作、引进他们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到他们那里去投资。最近我们在美国南卡州投资约5亿美元建设了玻璃纤维企业,效果非常好。美国公司负责人问到,“为什么到我们这儿来投资”,我说,“你们不也到中国投资吗,其实道理是一样的,因为美国有我们的客户。”有次一位中国记者采访时问到,“宋总,你们去美国投资的原因是什么?”,我说,“这就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市场能够融合”。

  总之,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我们还是要用大国开放、包容的心态,尽量缓解矛盾、化解分歧。对企业而言,我们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用市场换技术”,今后可能是“用市场换市场”;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中国是世界的工厂”,今后可能是“世界是中国的工厂”;过去讲得比较多的是“世界是中国的市场”,今后可能也要讲到“中国是世界的市场”。只有这样相向而行,才能主动化解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带来的威胁。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光华管理学院也设立了“一带一路”书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以及语言、宗教、金融体系千差万别,非常复杂。能否分享下您遇到过哪些困难和问题,怎么化解的?

  宋志平:“一带一路”确实是一个大课题,中国建材一路走过来,刚才您说的困难至少有三个大的方面。第一,怎么能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接纳我们,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并不是短期做完生意就走,而是做长期开发的市场。所以如何与当地融合、让当地接纳,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刚才讲到了中国建材的一些做法。

  第二,处理好与跨国公司的关系。最好是联合开发,不是“我来你走”。实践看来这是能做到的。中国建材过去这几年就是和跨国公司联合开发第三方市场,在这方面也尝到了一些甜头。因为在“一带一路”的不少国家,原来是他们的市场,而且手上有不少的订单、客户。大家联合起来,我们机会也会多。

  第三,“一带一路”上要注意防范风险。例如,汇率不稳定、结汇困难等。我最近去非洲某国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其实这也不奇怪。我们上世纪八十年代也曾经经历过用外汇券、外汇管制的过程,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主持人:中国企业要进入发达国家开拓市场,要面临什么特别的挑战?

  宋志平: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搞再工业化,回归实业,这也是很大的机会,所以我们在美国投资了玻璃纤维的企业。欧洲也一样。我们做企业,也不能放弃这些市场。对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欧美等地整体市场风险要小一点,比如在汇率、结汇方面,就没有“一带一路”那些国家的问题。其实中国建材最近在欧洲做了不少生意,比如说在英国、葡萄牙、法国做的光伏事业很大,最近在西班牙开发了新型房屋事业。在这些国家投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就是要处理好劳资关系。因为这些国家工会很强大,我们得去适应。我们在德国有一家企业的总经理病了,我们中国的董事长去看望他,做了不少这样的工作,使得当地企业的员工和中国建材的股东间的关系处得特别好。每次我去当地公司看望,他们都戴着中国建材的司徽、拿着中国建材的名片。

  主持人:从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下跌很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应对?贸易摩擦是否影响到了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开拓市场?

  宋志平:是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在德国并购了几家企业,其实开始还是比较容易进去的,但是最近也有一些问题。实际上,在外国企业并购德国企业中,中资企业并购只占10%,并不是很大的数字,但是他们很紧张。我觉得实施海外并购的时候要注意到一些问题。一是强调企业行为,尽量不打国家的旗号;二是我们并购任何一家企业,其实被并购企业的内心比较复杂,这个时候我们要适当低调点,不要用占领者、胜利者的姿态,而是用一个比较缓和、融合、包容的姿态,这点非常重要;三是跨国经营坚持属地化原则。在用干部的时候尽量用当地人、当地的总经理,这样能缓解很多矛盾。每当遇到海外媒体以及政府部门、议会对我们中国企业收购的一些误解时,我就常常想,其中有他们的问题,也有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未来我们海外并购还是要坚持市场化,不要让它政治化,我觉得这样更好。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12月23日,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以“美好中国:敢当与前行”为主题,旨在致敬改革开放40年,展望发展新愿景。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杰出管理实践教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宋志平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2018-12-25 09:22:51

The Net Zero Industrial Awards recognize and celebrate outstanding innovation in industrial decarbonization, focusing on people and projects that are revolutionizing energy-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dramatically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Cemex 's Solar clinker project is in partnership with cleantech company Synhelion, which developed the high-temperature solar thermal technology it u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