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谁会是拉法基豪瑞合并案的中国受益者?

2014-04-11 09:41:59

近日,法国拉法基公司与瑞士豪瑞公司宣布合并协议条款。如果真的合并成功,未来国际水泥市场将诞生一家“超级巨无霸”公司。就中国市场来说,西南地区的水泥市场格局或将因此重新调整。

  近日,全球前两大水泥生产商——法国拉法基公司与瑞士的豪瑞公司宣布合并协议条款。一石激起千层浪,如果真的合并成功,未来国际水泥市场将诞生一家“超级巨无霸”公司。

  那么这对于中国水泥行业来说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首先看一下双方在中国水泥市场的发展状况。这两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都比较早。1994年,拉法基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2005年,拉法基与瑞安建业宣布合并双方在中国的水泥业务,成立拉法基瑞安水泥公司,在当时,拉法基瑞安水泥占到整个西南市场18.42%的市场份额。2005年,拉法基入主四川双马。拉法基以四川双马为平台整合西南水泥市场的构想浮出水面。目前,拉法基瑞安的市场集中在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

  豪瑞进入中国市场也较早,但它的发展模式与拉法基不同。豪瑞没有直接投资,而是通过不断增资华新水泥来提升市场份额。上世纪90年代中期,豪瑞来到中国。1999年,豪瑞成为华新水泥的战略投资者,2008年成为最大股东,目前持股比例约为42%。豪瑞不仅仅在资金上给予华新水泥支持,而且在清洁生产、环境保护、废弃物协同处置、提高能源效率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与华新水泥展开深度合作。目前,华新水泥的生产线分布在湖北、湖南、河南、重庆、四川、云南、西藏、江苏等地,并在哈萨克斯坦投资建厂。豪瑞集团亚太区总裁陶可瑞2013年曾表示过:“华新是我们在中国唯一的合作伙伴,正式合作已经有14年。华新销售业绩没有并表到豪瑞全球报表当中。华新作为一家独立的企业法人,有它自己的经营目标,豪瑞在企业战略、环保理念、技术、管理和公司治理等方面全力支持华新在中国的发展。”从豪瑞高层的发言可见对华新水泥的重视。

  从短期来看,由于双方都将忙于应对合并以及业务分拆事宜,无暇顾及中国或是其他市场的扩张、发展。但是如果合并顺利完成之后,西南水泥市场格局或将重新调整。西南市场近几年一直是新增产能的重灾区,即便是在严控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根据本网统计,今年贵州和云南的在建产能仍有不少。西南水泥进入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收购行动,当地的水泥行业集中度有所提升。如果华新水泥和拉法基瑞安再进一步深入整合,将对西南水泥市场是一大利好。

  其次,华新水泥或将成为两巨头合并后中国市场的受益者。早在2012年,就有传言称拉法基将退出中国市场。虽然后来被拉法基瑞安予以否认,但是最近几年来,拉法基在中国市场上进展不大,想要以四川双马为平台,将其他业务整合进去又一直不顺利。而且随着利润下滑所带来的影响,拉法基的另一合作方瑞安建业也有放弃水泥业务的想法,2011年瑞安建业就表示未来要淡出水泥业务,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其与拉法基所租合营的45%股权授予对方是其中的一个可能;2012年12月31日,拉法基瑞安水泥股东已决定一连串路向,以协助集团退出拉法基瑞安水泥,预期所协定的路向将能够使集团最迟于2015年退出水泥业务。虽然目前西南水泥市场有所复苏,但整体尚未脱离低谷。在这种环境下,将国内的水泥产业交由本土企业来管理,无疑更为合适。而华新在与豪瑞多年的合作下,国际化程度及与外资企业合作经验也比其他国内企业更为领先,和拉法基瑞安的下属企业在文化上更容易契合,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经营上都将是拉法基豪瑞的最佳选择。

  当然以上这些均为笔者的猜想,在合并过程中,也不排除拉法基瑞安的资产趁机打包转让的可能性,亦或合并成功后,新公司有更充足的资金可以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力度。不管怎么说,两大巨头合并重组的过程将是非常复杂、漫长的,其间的变数很多,未来后续发展以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仍需观望。同时,对于中国水泥行业正在进行的并购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来说,这将是不错的范本。

All can be viewed after purchase
Correlation

近日,法国拉法基公司与瑞士豪瑞公司宣布合并协议条款。如果真的合并成功,未来国际水泥市场将诞生一家“超级巨无霸”公司。就中国市场来说,西南地区的水泥市场格局或将因此重新调整。

2014-04-11 09:41:59

拉法基与豪瑞确认将出售资产以消除反垄断组织的顾虑,据悉,资产价值约达50亿欧元。拉法基执行总裁乐峰表示:“我们计划马上与欧洲委员会与其它的竞争监管机构开展讨论。”

2014-04-09 11:25:41

Recently, due to the persistent cost pressure in the south, the price of concrete has risen slightly with the raw materials, but the growth of market demand is limited, and the overall quotation is still stable. From October 31 to November 6, the national concrete price index closed at 112.47 points, up 0.31% annually and down 10.11% year-on-year.